
文献综述写作方法课件.ppt
23页文献综述的撰写文献综述的撰写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格式 四、重要注意事项 一、概述 (一)定义v1、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v2、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研究v 3、文献综述指以清楚的、合乎逻辑的方式阐述迄今为止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它要针的是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的查阅分析,从而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综” 即收集“百家”之言, 综合分析整理 “述” 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二)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v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的,而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文献综述要澄清所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梳理前人的成果并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演进的规律v文献综述撰写是对作者理顺科研思路,综合运用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的基本训练v文献综述也显示了作者的阅读量如果一篇学位论文没有相应的文献综述部分,其质量一般较低,也难逃肤浅的命运 。
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 示例 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评述 摘要:管理科学自1911年以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正式产生以来,管理科学学派纷纷建立,管理理论不断创新,一些学者也随着对管理方法论展开了反思与此同时,我国管理科学界也开始注重管理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有鉴于此,本文对时下流行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指出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些趋势性特征,最后强调建立严格的管理科学方法论体系是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根本任务三)文献综述的特点v1、研究的间接性就其本质来看,主要是介绍、评价别人的观点,使用的是过往的文献文献综述是拿别人的文章作自已的文章不需要直接论证自己的观点选材过于陈旧,或引用科学性和可信性较差的研究报道,或间接引用转述他人最新知识成果的文献资料等,均会影响到综述的质量研究的间接性 示例政府公信力涵义 目前对政府公信力涵义的研究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公众作为主体、政府作为客体包括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2陈潮生等提出评价的标准涉及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政府的民主化程度、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政府服务的程度、公务员的道德水平、政府的国际形象和政治地位等3吴威威等人认为政府公信力来源于政府存在的合法性(政府的形式合法性)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政府的实质合法性)4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张旭霞认为这种信任程度依赖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它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如公众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公众对政府制度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等)、物质上的(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行政人员的率先垂范性、服务性、效率性)等5王福鑫认为政治合法性是政府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政府公信力的主要表现,政府行政行为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直接因素6龚培兴等认为政府公信力囊括了政府信用、政府信任以及政府诚信的全部内容7(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2、内容叙述的评介性文献综述是基于自己的学识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尽管作者在取材时应持客观、无偏见的态度,但毕竟要按自己的理解和意图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寓个人见解的“论”于客观内容的“述”之中作者的见解和观点透过相关内容的叙述而得以体现。
内容叙述的评介性 示例:当前政府公信力研究的局限性评价 总的来看,政府公信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对激发公众对公信力问题的关注、政府提高公信力的信心、学者研究公信力的兴趣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公信力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以下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第一,基础性研究的加强政府公信力研究关系到公众与政府两个方面,在实践层面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密切相关,在理论层面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等学科也有联系因此,如果没有严格的学科背景界定和明确的研究角度,政府公信力研究就缺乏正确的方向、统一的语境和学术沟通的平台,势必会影响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笔者认为,研究应厘清一些基本问题:一是明确基本范畴,如“公信力”、“信用”、“信誉”、“信任”、“诚信”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同“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二是界定政府公信力的涵义,以公众还是政府为主体?把公信力界定为能力、资源、心理意识、行为还是信任关系?这是涵义界定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否则容易造成研究的混乱;三是全面分析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这表明,政府满意度会受到政府绩效和公众期望的影响。
其实,除了政府和公众之外,政府公信力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政党的执政理念、路线方针政策等,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对公众期望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政府公信力因此,应当从多领域、多视角、多层次研究政府公信力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3、问题阐述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是作者对大量信息进行有序化的加工,重新组织布局编撰而成的在撰写过程中,要体现对材料的系统化组织,帮助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问题阐述的系统性 示例: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一、前言二、政府公信力的涵义及评价标准(一)将公众作为主体、政府作为客体(二)将政府作为主体、公众作为客体三、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强化政府的政治合法性(二)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三)有助于先进文化建设(四)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五)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及成因分析(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二)成因分析五、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措施六、作者评析二、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1、“5W”原则“5W”原则就是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原汁原味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则,也就是可检索性原则。
5W”就是什么人(Who)、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what)的写作When和Where一般反映在文末列示的“参考文献”中示例: 管理科学的发展可以按不同的维度划分为相应阶段,最一般的分法是按时间顺序将管理科学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管理、管理职能和过程分析、古典组织理论等;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则是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及随后发展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即孔茨在1961年1980年的两篇文章中描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二、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 2、经典性、前沿性和全面性原则v经典性写作原则是指文献综述的内容应该是所研究领域的经典人物的经典著作,而不是“圈外人”的某些片言只语作者必须熟悉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作者必须熟悉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v文献资料还要达到新、全两个标准收集的是最新的观点、资料和数据收集的文献应广泛、全面,应包括该专题下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实验方法及不同结论的文献。
示例v权威文献:v管理类学术期刊分类 A类: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 B类:科研管理、经济管理、会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行政管理、宏观经济研究、改革等 C类:以上除外的CS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v管理学类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29种) 管理世界、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预测、管理科学、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中国行政管理、管理评论、经济管理、软科学、公共管理学报、经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与对策、管理现代化、科技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学报、宏观经济管理、华东经济管理、现代管理科学二、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 3、“文献树”原则v也就是“学术谱系”原则,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必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 和“由宽到窄”的次序构建“文献树” 理清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为自己的后继研究建立进一步创新的平台 示例:Berle和Mean在其开山之作中勾画出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由来和研究前提:由于股权分散,恶化并显露出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进而经理得以侵占公司利益3 。
随后,Grossman和Hart将股权分散与两权分离之间的联系确定为搭便车4 ,Jensen和Meckling将两权分离引致的损失定义为代理成本5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 3、原文述评原则v文献综述所引述文献应尽量是原文,尽量避免引用他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避免以讹传讹v文献综述应突出综述二字,尽量避免大量的直接引用v对所引述文献应做科学完整的归纳,避免断章取义三、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格式1、前言部分 说明写作的目的,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2、主题部分 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程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对于服务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建议写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相关课题的缘起与定义;有关这一课题的知识是如何构造和组织的;与课题相关的重要理论、概念和观点有哪些;有哪些主要的问题和争论三、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格式3、总结部分 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作为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好的文献综述在这里要落脚到毕业论文的主题上,说明你的下一步研究处于科学研究的路径上,是有意义的4、参考文献 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格式各出版物都非常重视参考文献的索引和附录体例,但很不统一很多大学学位论文对参考文献索引的规定也不一致参考文献索引示例:v第一类是关于有无管制情境的股权结构比较研究,其中又比较多地研究同一客体在解除管制或施加管制先后的股权结构变动Kole和Lehn在其两篇文章的重要位置(结论和摘要)明确表示“解除管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来测试公司治理机制如何适应商业环境的调整” 4243 他们通过对美国航空工业的调查发现,无管制情境下股权更加集中相类似,Kim et al.发现日本银行业在经历管制紧、松、紧的过程中,存在股权集中度低、高、低的对应现象这充分证明了管制机制与大股东机制的替代关系44 另一类有代表性的文献则专注于私有化前后两种情境的比较Denis和McConnell认为“私有化提供了有趣的安排来测试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45 ,这与Kole和Lehn关于解除管制的表述是如此接近三、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格式v参考文献附录体例,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要求大家“照猫画虎”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专著) 2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学位论文) 3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期刊) 4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 v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直接引用的文献数量最好在20篇以上(本科毕业论文) 除经典文献外,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