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居民杠杆率测算及影响效应研究.docx
14页陕西省居民杠杆率测算及影响效应研究 摘 要:加强对居民杠杆率的监测,防范债务风险,对于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就杠杆率的定义及其衡量指标进行论述,确定了居民杠杆率测算的债务口径,并运用VAR模型,对陕西省居民杠杆率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居民杠杆率;住户贷款;居民债务:F0621.2 :B :1674-0017-2019(5)-0064-07一直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潜在风险较大,需要去杠杆;而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并不高,无需去杠杆然而近几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从2008年末的17.9%上升到2017年末的49%,九年时间上升了31个百分点1相较而言,美国的居民杠杆率从20%上升到50%则用了近40年时间虽然我国居民杠杆率仅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还远低于发达经济体70%-90%的水平,但其增长速度极快,且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给金融环境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了隐患因此,加强对居民杠杆率的监测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居民杠杆率研究综述(一)杠杆率概念及衡量指标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杠杆是经济主体通过负债等方式实现以较少的资本金撬动并控制较大资产规模的经济现象,杠杆率即是衡量这一经济现象大小的指标最初这一概念仅用于微观层面,是衡量微观经济个体负债风险的财务指标之后被引入宏观经济分析之中,成为衡量债务风险的宏观指标微观层面上看,学者们对杠杆率的定义较为一致杠杆率是指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数量关系,用来衡量企业的负债经营程度,可以用借入资本与自身权益资本的比率来计算而学者们对宏观层面上杠杆率的定义存在一些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宏观杠杆率应该反映的是国家、地区以及分部门的资产负债率,应该从资产负债的角度计算,但由于缺乏完整的资产负债表,测算起来存在很多困难,马俊等(2012)和李扬等(2015)尝试编制我国国家、地区以及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计算宏观负债率,但由于统计口径、数据缺失等原因,结果上存在一些分歧另一种观点认为宏观杠杆率指的是债务收入比,用来衡量宏观经济主体的负债水平及债务的可持续性,可以用债务余额与国民总收入的比率来计算(Dalio,2013)相较于国民总收入而言,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更易获取,且二者从理论上讲本质是一样的,因此在计算时采用“债务余额/GDP”作为衡量杠杆率的指标(李扬等,2015)。
二)居民杠杆率测算方法居民部门杠杆率是衡量居民部门债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参考杠杆率的衡量指标,选取居民部门的债务与GDP的比例作为测算居民杠杆率的指标在我国,居民负债的主要来源有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典当行典当、网络借贷等银行贷款占居民债务的比例高达90%以上,数据易获取,已有参考文献大多用银行对居民的贷款来估算家庭部门债务本文考虑到民间借贷、典当行、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难以获取,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给个人的贷款数据时序较短,因此使用住户部门的银行贷款来替代居民部门总负债计算居民部门杠杆率二、陕西省居民杠杆率现状分析(一)居民债务及杠杆率变动特点1.陕西省居民杠杆率缓慢上升,仍有加杠杆空间2014年末以来,为提振经济、推动房地产业去库存,国家不断推出利好政策,刺激购房需求陆续释放,购房贷款迅速上涨,带动陕西省居民杠杆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14年末的29.1%上升至2017年的32.2%,上升了3.1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居民杠杆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35.9%上升至49%,上升了13.1個百分点,增幅是陕西省的4.2倍可以看出,陕西省居民杠杆率远低于全国水平,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从趋势上看,相较于全国居民杠杆率而言,陕西省居民杠杆率的走势平缓,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见图1)一方面,近年来陕西省GDP增速连续跑赢全国增速,2017年陕西省GDP增速为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陕西省住户贷款增速慢于全国住户贷款增速,2017年陕西省住户贷款增速为15.1%,低于全国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作为分母的GDP增长快于全国,作为分子的住户贷款增长慢于全国,即居民加杠杆速度慢于全国,导致陕西省居民杠杆率水平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2.居民债务覆盖能力下滑居民杠杆率的绝对水平是金融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居民债务偿还的主要来源是储蓄存款和可支配收入,只要储蓄存款可以覆盖存量债务,可支配收入可以承担新增债务的还本付息压力,则居民债务不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2014年以来,陕西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新增负债的覆盖能力2先升后降,从2014年的11.11倍上升到2015年的14.38倍,随后持续下降,2017年明显下滑,降至8.57倍虽然覆盖倍数仍较大,但将居民消费支出纳入考虑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及新增负债的覆盖倍数变为1.19倍,也就是说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偿还债务和满足日常消费后,所剩余的并不多,一旦收入缩窄,很可能日常生活无法保障,债务无法偿还,构成较大的风险。
同时,居民储蓄存款对存量负债的覆盖能力3在2014-2016年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大幅下降至2.67倍债务规模的日益扩大及个人储蓄增速的持续放缓共同形成了这一现象3.区域居民杠杆率发展不均衡,西安遥遥领先2017年末,除西安市外,其余地市居民杠杆率均处于全省平均值32.18%以下从图3可以看出,西安市作为省会城市,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遥遥领先,且近几年不断攀升,高达53.82%;安康位居第二,为33.33%,低于西安市20.49个百分点,最贴近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咸阳、延安、杨凌、商洛、漢中、铜川居民杠杆率水平较低,处于20%-30%之间,其中延安、商洛、杨凌居民杠杆率有走低趋势,咸阳、汉中、铜川呈现出上升趋势榆林、宝鸡、渭南市居民杠杆率均低于20%,榆林近几年居民杆杆率水平持续下降,渭南2016年居民杠杆率水平位列第三,为26.53%,2017年大幅下跌,宝鸡居民杆杆率变化最为平稳,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结合加杠杆的情况来分析各地市居民杠杆率情况图4显示,西安市杠杆率水平与加杠杆速度均远超其他地市尽管杨凌、铜川、汉中、咸阳、延安、宝鸡加杠杆速度均为两位数,但由于基数不大,杠杆率还保持在较低水平。
安康加杠杆的速度为10.43%,处于中等水平,较前期加杠杆速度放缓榆林是唯一一个减杠杆的地市,住户贷款增速为-3.29%近几年受宏观经济整体放缓、能源市场需求不足、煤炭等主要能化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榆林市住户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供需两端制约了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的增长,导致住户贷款负增长,居民部门债务缩窄,杠杆率水平持续下降二)陕西省居民杠杆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分析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未来预期普遍趋好,人们从以前的“怕欠债”,到现在更愿意进行贷款消费,甚至有些人长期处于负债状况对于居民家庭而言,劳动收入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影响举债行为及债务规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快速提升2017年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35元,比上年增加1761元,增长9.3%,居民收入增速连续数年快于经济增速随着居民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的提高,家庭主动举债的意愿愈加强烈,带动居民部门债务不断升高,进而导致杠杆率升高2.消费升级近几年,陕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居民消费的理念由传统的“挣多少花多少”转变为“负债消费、超前享受”,同时由于借贷渠道的多样化及便利性,使得居民借债更加方便容易,共同带动了居民债务规模的扩大此外,房地产市场趋热,推动居民部门杠杆率升高三、居民杠杆率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居民杠杆率的升高意味着居民部门债务规模的扩大,一定程度上会给金融环境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本文将重点分析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与金融波动的影响效应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前文测算的居民杠杆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用JMGGL来表示,该指标越大,表示居民杠杆率越高,居民负债水平越高在解释变量方面,本文采用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用JJZZ来表示;使用陕西省贷款余额/GDP求滤波后波动数值的绝对值作为衡量金融稳定的指标,用JRWD来表示,JRWD值越大,表明金融波动的幅度越大,金融系统越不稳定样本区间为2006-2017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二)实证分析1.平稳性检验VAR模型理论要求变量是平稳序列因此,本文使用ADF检验方法对序列JMGGL、JJZZ、JRWD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其平稳性表1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JMGGL、JJZZ和JRWD均为平稳序列,可以构建VAR模型。
2.VAR模型的建立及检验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表2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AIC、SC以及HQ准则的检验结果全部表明滞后2期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因此建立滞后期为2期的VAR(2)模型VAR(2)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方程拟合优度较好,R-squared达到了0.970646,说明VAR模型估计效果较好然后利用AR根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若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位于单位圆内,则其是稳定的通过图5可以看出,所有的单位根都小于1,落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可以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3.脉冲响应分析基于上文建立的VAR(2)模型,刻画JMGGL与JJZZ、JRWD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以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居民杠杆率对其自身的冲击从图6可以看出,居民杠杆率在受到自身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呈现出正向的效应并且这种效应持续下降,直到第10期变为负的效应2)经济增长对居民杠杆率的冲击居民杠杆率受到经济增长的一个正向冲击后,在1-3期表现为负的效应且这种效应呈现出“V”型的走势,从第3期开始冲击效应转变为正值,虽然有所波动,在第6期和第9期两次接近零值,但在第10期后冲击效应有上扬趋势。
3)金融稳定对居民杠杆率的冲击居民杠杆率受到金融稳定的一个正向冲击后,一开始为正向的效应,先增后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相较而言,后期冲击效应整体下降4)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有着负向的冲击,经济增长受到居民杠杆率的一个正向冲击后,一开始就表现为负向的效应,尽管1-2期为上升走势,冲击效应达到峰值,转负为正,但这种效应并没有持续,而是直接下降,第3期之后一直表现为负向的效应5)经济增长对其自身的冲击经济增长受自身冲击在1-3期呈现较快响应但持续走弱,表现为波动下降的趋势,直至第8期变为负向影响6)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经济增长受到金融稳定的一个正向冲击后,受到的影响较小,基本上围绕零值附近波动7)居民杠杆率对金融稳定的冲击居民杠杆率对金融稳定的冲击效应也表现出围绕零值波动的走势,波动的幅度相较而言大于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冲击8)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的冲击金融稳定在受到经济增长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一开始为负向的效应,但负向效应快速收窄,第3期达到峰值,第4期又低谷反弹,第6期再次达到一个小峰值,缓慢下降后回升,在第10期接近于零9)金融穩定对其自身的冲击。
金融稳定受自身冲击一开始呈现快速响应,且正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