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煤气分析岗位安全手册.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0128487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0.7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质量检验煤气分析岗位安全守则一、 岗位确定及生产特点简介1.1. 煤气检验岗位接触煤气、焦炉气、各类原料气、水煤气、强酸强碱和易燃易爆化学品煤气为可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容易泄漏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易发生中毒、灼伤等危害1.2. 煤气检验岗位现场区域包括:新厂煤气检验、老厂煤气检验、煤气相对密度测试室1.3. 煤气检验岗位现场区域地址:新厂煤气检验室—15万M3城市煤气柜后煤气公                      正站一楼              老厂煤气检验室—老厂安全楼一楼相对密度测试室—煤气公正站二楼二、 岗位安全守则2.1 岗位安全通则2.1.1 员工必须掌握《公司员工安全守则》2.1.1.1 作业场所,安全第一2.1.1.2 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2.1.1.3 危险作业规定2.1.1.4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自身防卫2.1.1.5 道路交通安全2.1.1.6 消防安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2.1.1.7 避免职业危害2.1.1.8 应急救援2.1.1.9 化学试剂存放管理规定2.1.1.10 气体钢瓶管理规定2.1.2. 分析检验岗位必须持有分析岗位上岗证。

      2.1.3. 上岗行为规范2.1.3.1 进入化验室必须严格执行化验室安全规范2.1.3.2 实习人员必须有师傅带教,严禁私自操作2.1.3.3 严禁使用已有缺陷的各类分析器具2.1.3.4 使用各种玻璃器皿必须小心,不要太用力2.1.3.5 手持劳动工具,必须紧握2.1.3.6 上下楼梯应靠右侧,右手紧扶栏杆2.1.3.7 分析室休息,严禁倚靠各种分析仪器2.1.3.8 严禁用手触摸正在运行的仪器或用手对气体测温2.1.3.9 严禁在未正确穿戴劳防用品的情况下进入各种工作现场2.1.3.10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生产及安全日志2.2 操作安全规定2.2.1. 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在任何有可能碰伤、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经常接触浓酸、浓碱的工作人员还应戴胶皮手套及工作帽2.2.2.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及吃东西,不准用试验器皿做茶具及餐具,并不得用嘴尝味道的方法来鉴别未知物2.2.3. 实验室停止供应水、电、气时应立即将水源、电源及气源开关全部关上,以恢复供水、供电、供气时由于开关未关而发生事故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门、窗、水、电、煤气及各种压缩气管道是否安全。

      2.2.4. 实验室打扫卫生,应注意不要用湿布去擦拭电器设备2.2.5. 电器发生故障,必须先切断电源并及时报修,严禁无证操作2.2.6. 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电线,刀闸开关应完全合上或断开,以防接触不好打出火花引起易爆物的爆炸拔下插头时要用手捏住插头再拔,不能只拉电线2.2.7. 工作完毕后离开实验室时应用肥皂洗手2.2.8. 员工必须掌握本区域内的灭火器使用方法2.2.9. 员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2.2.10. 严禁任意排放三废,一般不溶固体物或浓酸、浓碱废液,严禁倒入水池,以防堵塞和腐蚀水管浓酸、浓碱应经稀释后才能放入下水道2.3 操作安全须知2.3.1. 安装及使用装有压缩气体气瓶2.3.1.1 搬运气瓶时应先装上安全帽,不可使气瓶受到振动和撞击,以防爆炸2.3.1.2 氢气钢瓶和氧气钢瓶应分开存放,以防爆炸2.3.1.3 气瓶竖立放置时必须固定栓牢,逆时针开,顺时针关2.3.1.4 开启氧气、氢气瓶时动作应缓慢,先开总阀再开分压开启气瓶后缓慢调节分压表至所需压力,如分压表失灵应即刻关闭总阀后更换压力表2.3.1.5 注意观察是否有泄漏现象,如发现漏气现象应立即关闭气瓶总阀(可用肥皂水涂抹压力表接口如有连续气泡产生说明漏气)。

      2.3.1.6 关闭时先关分压再关闭总阀2.3.2 中间控制气体分析取样2.3.2.1 取样前检查自行车完好:刹车灵敏度,轮胎有无破损,如发现异常及时修理骑车必须遵守道路交通法规2.3.2.2 对有一定危险的取样点提出技术咨询,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可取样2.3.2.3 取样时必须穿戴好必要的劳防用品,戴好安全帽.2.3.2.4 进入现场区域要时刻注意头上和脚下,以防管道碰伤发现有气体或液体泄漏应立即离开现场并及时汇报2.3.2.5 取样时人应站在上风口,缓慢开启阀门,调至适当压力接上气袋取样2.3.2.6 取样完毕后,关闭阀门离开现场2.3.2.7 焦炉取样时必须二人同行要注意观察加煤车,等它加完煤后间隙才能进入炉顶2.3.2.8 炉顶行走禁止踩在炉盖上,以免烧伤或烫伤2.3.2.9 在高处的取样点,必须确保现场梯子完好无损方可取样上楼梯时注意手脚打滑,以免摔伤2.3.3 水流式热量计操作2.3.3.1 检查所有的连接管道是否完好,应无泄漏现象2.3.3.2 检查煤气管是否漏气应用肥皂水,切不可用火试验室内有煤气味时应及时打开门窗,在排尽煤气前不得点火或接通电源,以防煤气着火或爆炸2.3.3.3 使用煤气灯时应先点火,再打开煤气,最后调节风门。

      关闭时应先关风门,再关煤气,无人在室内,禁止使用煤气灯2.3.3.4 打开水箱阀,确定有水通入热量计时再将煤气灯插入热量计随时注意水箱的水位,禁止无水燃烧2.3.3.5 测定完以后关煤气阀门,关水阀门2.3.4 城市燃气中杂质测定2.3.4.1 检查所有的连接管道排气管道是否完好,应无泄漏现象必要时可在接口用铅丝箍紧2.3.4.2 气体流量表上压力表和温度计应用橡皮塞塞牢,以防漏气2.3.4.3 开启煤气阀门应缓慢,压力过大会冲破吸收瓶2.3.4.4 通完煤气后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2.3.4.5 开启易挥发的试剂(丙酮、浓盐酸)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尤其在夏季工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应先经流水冷却后盖上湿布再打开,且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气液冲出引起事故2.3.4.6 配制苦味酸溶液时,应先将固体大约1:2000重量比加水溶解一部分,溶解不了的在煤气灯上加热加热时必须戴防护眼镜,有专人看护,以免液体溅出禁止加热和敲打固体苦味酸,以免发生爆炸2.3.5 燃气成份测定(奥氏仪操作)2.3.5.1 操作前先检查整套仪器的密闭性,确认后方能操作2.3.5.2 操作时根据气体种类取不同体积的余气,加氧量和爆炸次数2.3.5.3 爆炸时打开中心三通旋塞与爆炸管连通,再打开爆炸管旋塞,使约10毫升混合气送入爆炸管,关闭爆炸管旋塞,上面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转45。

      用高频火花器点火进行爆炸全部爆炸后将爆炸管内爆炸后升温气体压入量气管内来回冷却,再关闭爆炸管旋塞2.3.5.4 配制氢氧化钾和焦性没食子酸时,戴上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2.4、岗位涉及的危险源名称、危险特性以及分布情况序号危险源名称分布情况伤害类型1出厂煤气新厂、老厂燃烧、中毒2焦炉气焦炉顶热辐射、烧伤3各类中间控制气各分公司区域内中毒、燃烧4天燃气天燃气管道中毒、燃烧5硫化氢气体新厂、老厂煤气分析检验室中毒6三硝基苯酚新厂、老厂煤气分析检验室中毒7强酸强碱新厂、老厂煤气分析检验室、灼伤、烧伤3.1. 岗位涉及的安全、消防、化救等设施的分布、名称3.1.1根据火灾等级,按GBT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煤焦岗位消防器材布置如下:编号放置地点类别规格数量(只)1老厂煤气分析室手提式1211灭火器2Kg22新厂煤气分析室手提式1211灭火器2Kg23新厂密度测试室手提式1211灭火器2Kg23.1.2灭火器一般放置在房间的门口的灭火器箱在发生火警时,应首先拨打内部“119”报警,随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就近选用灭火器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在拨打火警时,一定要报清火警地点、具体位置,消防队昼夜值勤,并在接到火警后几分钟内到火灾现场。

      5、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原则5.1 事故应急处理程序5.1.1 紧急事故处理总的原则为第一保证人身安全,第二保证设备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少受损失5.1.2 一般情况下,当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应先向班长汇报,在班长指挥处理的同时向技监部和总调度汇报5.1.3 遇到紧急情况,直接关系到人身设备安全时,操作人员有权立即作出应急处理,然后再向上级部门汇报5.1.4 “应急处理”只是原则地提出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不可能包括所有事故,当事故发生时,主要靠分析平时经验知识的积累,作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进行处理如无法判断处理,应及时撤退汇报5.2 分析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原则5.2.1 分析人员必须掌握岗位事故应急预案5.2.2 停电处理:关闭所有电源开关5.2.3 电器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关闭仪器开关和电源开关6、班组安全学习制度6.1. 每天班前由班长提示安全注意事项,工作时间内如有安全问题由班长在班后及时记录交接簿,写清各种事故现象6.2. 每周三组织全组人员安全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6.3. 班组安全学习组员不得无故缺席,早退缺席人员应即时补课质监煤气组2005年9月- 5 -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