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写好欧体字.doc
2页卢中南讲如何才能写好欧体字卢中南讲如何才能写好欧体字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 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 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一) 用笔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 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 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 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 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 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 柱的作用,如“中“字 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 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 活现起来。
(二) 笔势 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 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 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 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 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 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 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 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 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 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 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
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 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 能写得缩手缩脚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 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 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 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 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 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 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 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 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 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总 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 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 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 移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 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 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 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 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但摹书看不清笔法, “易失笔 意” ,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 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 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 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 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 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练,再 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由于钢笔尖性硬,条变化上相对简 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 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 才可能去把握结构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