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容型验电器.docx
31页电容型验电器DL 740,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11,03批准2001,01,01实施刖言本标准的5.1、5.2、5.3、6.2、6.3为强制性的,其余条文为推荐的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下达的任务制订的本标准等效采用IEC61243—1《电容型验电器》标准,并参照GB13398—1992《带电作业用绝缘杆通用技术条件》和DL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有关 标准而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北京供电局、无锡供电局本标准由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EC前言1( IEC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和决定是由对其感兴趣的各国委员会提出而由 技术委员会准备的,将尽可能表达国际上对所涉及的问题的一致意见2(这些决议或决定在国际上推荐使用,并能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3(为促进国际性合作,IEC推荐版本与对应的国家标准之间的任何分歧,应尽 可能在后者中详细地加以说明这些标准由IEC78带电作业工具技术委员会准备,本标准的版本以表中的文件 为基础。
芸于丢曲站卑曲眾芒忙①30关于本标准表决通过的所有文件可以在上表列出的表决结果的报告中找到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交流lkV~330kV电力系统的电容型验电器的定义、分类、技 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及运输等本标准适用于在额定电压1kV~330kV的工频交流电力系统中使用的便携式验电 器适用于与被测部件相接触的电容型验电器,不适用于感应型非接触式验电器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 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 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3398—1992 带电作业用绝缘杆通用技术条件GB/T 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验电器 voltage detector一种用于检测电气设备上工作电压是否存在的便携式装置3(2电容型验电器(验电器)capactive detector通过检测流过验电器对地杂散电容中的电流来指示电压是否存在的装置3(3 接触电极 con tact elec trode与被测部件产生电气连接的裸露导电部分。
如果要使接触电极延长,可以用有 外绝缘层的导电极加长3(4 指示器 indicator 验电器的组成部分,它指示接触电极上的工作电压是否存在可以是与绝缘杆 可组装的分体式,也可以直接与绝缘杆制成一个整体3(5 连接体 adaptor用于将验电器各部件连接组装起来的部件3(6 绝缘构件 insula ting eleme nt 由绝缘材料构成,为使用者与带电设备之间提供足够的距离和绝缘强度3(7限度标志limit mark 在绝缘杆上标注的一种醒目标志,向使用者指明应防止标志以下部分插入带电 设备中或接触带电体3(8 护手 hand guard 标示手握部分与绝缘部分界限的标志,防止使用人员手触及到绝缘部分3(9 自检元件 testing element 内装或外装的测试附件,可供用户检测验电器的功能3(10 额定电压(UN)rated voltage验电器能正确指示和安全作用的近似电压值验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电力系统 的额定电压相符合,对于适用于一定电压范围的验电器,额定电压范围的极限值可 表示为 UN?min 和 UN?max3(11 起动电压(U s t)t hreshold vol tag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明确给出“电压存在”显示所需的带电体与地之间的最 小电压值。
3(12 干扰电压 int erference volt age被测部件上感应到的感性或容性电压3(13 干扰电场 interference field影响指示器性能的电场,它可能来源于被测部件,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相邻部 件,并且具有任意的相位两种极端情况是:——同相干扰电场:当验电器轴向电位梯度很小时,验电器将因同相干扰电场 的影响而产生不正确的指示,同相干扰电场是由带同相电压的相邻设备部件产生 的——反相干扰电场:当验电器轴向电位梯度很大时,验电器将因反相干扰电场 的影响而产生不正确的指示,反相干扰电场是由带反相电压的相邻设备部件产生 的3(14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接触极上电压状态突然改变至指示器给出清楚显示的时间间隔3(15 非雨雪型 no-damp type被设计用于干燥的、良好气候条件下的验电器3(16 雨雪型 damp type被设计可用于户外潮湿(雨、雪)条件下的验电器4 分类4(1 按显示方式可分为声类、光类、数字类、回转类、组合式类等4(2 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整体式(指示器与绝缘杆固定连接),分体组装式(指示 器与绝缘构件可拆卸组装)4(3 按使用气候条件可分为雨雪型、非雨雪型。
4(4 按使用的环境温度分为低温型、常温型、高温型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 如果验电需要带有加长的接触电极,那么所有的试验都应在带有该加长电极的 情况下进行5(1(1 安全性验电器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用户在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说明书的规定使用时的 人身和设备安全5(1(2 指示 验电器应通过信号状态的改变,明确指示“存在电压”或“无电压”,指示可 为声/光形式或其他的明显可辨的指示方式5(2 功能要求5(2(1 起动电压及抗干扰性5(2(1(1 在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下,验电器应能清晰地显示验电器的 起动电压应符合下列 4 种类型之一:——A 类:单一额定电压或有数档可切换额定电压的验电器起动电压Ust应满足以下关系式0.15UN?Ust?0.40UN——B 类:适用于一定额定电压范围,但其范围较窄的验电器如UN?max?2UN?min时,起动电压Ust应满足以下关系式0.15UN?max?Ust?0.40UN?min——C 类:适用于一定额定电压范围,但其范围较宽的验电器当UN?max?3UN?min时,起动电压Ust应满足以下关系式0.10UN?max?Ust?0.45UN?min――D类: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根据用户的要求Ust值,并作出在特定场合 应用的说明。
5(2(1(2 验电器的起动电压设定后,用户不能随便调整5(2(1(3 当验电器直接连接带电设备时,验电器应可连续显示5(2(1(4 当按照说明书使用验电器时,邻近的带电部件或接地部件的存在不应 影响验电指示的正确性验电器在被测设备仅带有干扰电压时,不应发出有电信号,干扰电场的存在不 应影响显示的正确性5(2(2 清晰可辨性 在正常的光照和背景噪声下,验电器在达到起动电压应给出清晰易辨的显示5(2(2(1 视觉指示 在正常的光照条件下,验电器的光显示信号对于正常操作者应是清晰可见的5(2(2(2 听觉指示 在正常的光照条件下,验电器的声音信号对处于正常操作位置的人员,应是清 晰可见的5(2(3 指示器与温度的关系 验电器按其使用的环境温度,可分成三类:低温型、常温型、高温型各类验电器应在表 1 相对应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在该气候条件范围内,起 动电压的变化不应超过本标准 6.1.1 规定气候条件下起动电压值的?10%5(2(4 频率响应 在额定频率变化?3%的范围内验电器应能给出正确指示5(2(5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应小于 1s5(2(6 内装电源耗尽指示 电源耗尽时应给出电源耗尽的显示或自动关机。
带有自检元件的验电器,可通 过自检来判定电源是否耗尽5(2(7 自检元件 自检元件无论是内装的还是外附的,均应能检测指示器的所有电路,包括电源 和指示功能如果不能检测所有的电路,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清楚地申明,并应保证 这些未被自检的电路是高度可靠的表1按气候分类r.丘菜阡荊亠:■圉f和世甬:,Ml%]0^P«一戸+鼻一 I代1?'■怕表2绝缘件的最小长度S--LS'tk:T_B71Wirixi疔啜黔芦1*门庄%nir1! 朋r 5(3(3耐电火花性能验电器在正常验电时,不应由于电火花的作用致使显示器毁坏或停止工作5(3(4泄漏电流通过绝缘件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0.5mA5(4机械强度要求5(4(1握着力和弯曲度5 4\ | >3a 2 $ 1 】4 7\ \< ' 1Vr [ +心-\L,LlLc'—亍 L0——-1图1验电器(a)包含绝缘杆的单件式验电器;(b)可组装绝缘杆的分离式验电器1 —指示器 (任何类型);2—限度标志;3 —绝缘件;4 —护手;5 —手柄;6 —接触电极延长段;7 —接触电极;8 —连接器;h —护手的高度;L —手柄长度;L —绝缘件的长 度;Le—HG21接触电极的延长段的长度丄一验电器的总长度;A —插入深度(长度)01握着力不应超过200N应尽量减小验电器自重造成的弯曲,在水平状态下测得 的弯曲度不应超过整体长度的10%验电器的质量应减少到最小且具有所需的性能要求5(4(2抗跌落性验电器自1m的高度跌落在坚硬的地面上时,结构不应有损坏并应保持原有的 功能和性能5(4(3抗冲击性指示器应具有抗冲击性能5(4(4护手护手直径应比绝缘杆直径大40mm,护手厚度最小为20mm6试验6(1 概述试验应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装配完整的验电器上进行,必要时包括加长接触 电极。 6(1(1 气象条件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以下气象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为 10?~40?;——相对湿度为 45%~75%;——气压为 85kPa~106kPa在进行试验之前,验电器应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置放至少4h以上6(1(2 湿试验在进行电气试验之前,每个试品应用三氟三氯乙烷清洁,然后在空气中干燥 15min——湿试验所用水的平均电阻率为100Qm?15Qm;——平均淋雨率为 1.0mm/min~1.5mm/min6(1(3 试验方法——试验用交流电源及测量装置应符合 GB/T16927.1 的有关规定——最高的电压值应在加压开始后 10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