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国防神话下隐藏的真正原因.doc
2页瑞士国防神话下隐藏的真正原因=“news_bd”> 一说起国防,坚不可摧的堡垒是常用的词汇,地球上应当没有比瑞士这个国家更接近这个宏大目标的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瑞士就在占据国土面积近半的山地中建设了复杂的工事系统,平原地区每条交通要道都安装了爆破装置如果有人胆敢入侵这个永久中立国,由瑞士绝大部分男性劳动人口组成的军队将把敌人埋葬在人民战争的崇山峻岭之中 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武装冲突中,瑞士所受到的损失仅仅是被盟军误炸了几回相比旁边被烧成焦土的德国城市,瑞士简直毫发无损一些人认为,正是瑞士近乎偏执狂和恐惧症的国防战略,吓住了旁边巨大的纳粹战争机器 但事实上,瑞士也曾经面临非常彻底的灭亡 希特勒不喜欢瑞士他认为这个一部分人讲德语的小国家应当是大德意志帝国的一小部分,那种自由散漫的政治和文化体制是绝对不能被优秀民族容忍的1940年,法国陷落后,瑞士被轴心国和它的傀儡(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彻底包围纳粹德国认为,消灭这个异端的时刻来了,希特勒个人要求,德军立即制定消灭瑞士的部署最终,德军拿出了动员50万军队的冷杉计划,等待元首下令出发,一举荡平瑞士 瑞士面对围攻的反应是重兵死守进入平原地区的要道,并准备放弃所有城市,退守阿尔卑斯山脉的防御工事,和入侵者来一场持久战。
这种策略听起来很熟悉,二战中的一些弱国也持有这种论调 比如1942年,另外两只军队在太平洋上一个叫瓜达尔卡纳尔的角落里相遇这地方是个孤岛,不管是士兵兵器还是吃喝拉撒所需的物资,都只能用运输船送来在太平洋战争早期,战无不胜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和海军准备在这个岛上建设基地,保护他们的绝对国防圈,并且狠狠打击还没有从珍珠港突袭中完全缓过气来的美国太平洋舰队 但是,随着日本人丢掉了瓜岛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盟军可以将任何胆敢靠岸接济日军的船只击沉,并保护自己的运输队不断进出瓜岛的各个码头岛上的日本兵没有弹药,更没有粮食,在盟军近乎无穷无尽的补给滋养的军队和重炮面前,除了在丛林里退化成猴子外,进退不得大日本帝国陆军3万多精锐部队两手空空,看着山下的6万盟军围在机场和码头边上过得逍遥快活,却始终无法发动一次成规模的攻势将他们赶跑,连进行游击战的能力都没有他们只能和饥饿作战 最终能活着离开瓜岛的皇军只有不到5000人 我想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流的战争德军和日军之所以最终失败,他们训练精良的士兵之所以无法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物资生产和运输能力低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各自在苏联和瓜岛战场上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让我们回到瑞士的话题瑞士人的堡垒看起来非常不错,不过,当所有的大城市连同生产兵械和粮食的工厂都落入德军手中,当通往阿尔卑斯的所有交通要道被轴心国们封锁,瑞士人在堡垒里拿什么和德军作战?他们拿什么喂饱自己?习惯了大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瑞士人也许很难适应猴子生活,山区也不可能建设起足够强大的工业力量,补充战争的持续消耗就算盟军要支援他们,在轴心国封锁下,物资也极难送到需要的地方精心建造的堡垒在封锁面前,只会被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孤岛如果德军铁了心和瑞士死磕到底,瑞士军民的百万玉碎只是时间问题 瑞士的最终存活更应当归因于纳粹德国的外强中干和瑞士政府的外交技巧德军的进攻计划还没完全敲定,希特勒的战争重心就移向了英国和苏联,攻打瑞士所需的精兵和物资是怎么也凑不齐了,冷杉行动因此无限期搁置此外,瑞士几乎不拦截穿越领空的盟军和德军战机,并且不干预战争各方在国内进行的金融和谍报活动,瑞士坚持绝对中立立场的做法,使参战各方都认为侵略瑞士对自己没有任何实际好处,自然也不会有谁仅仅为了出一口恶气,就投入大量资源去进行一场无意义的战争 在中世纪,围绕堡垒的攻防战往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谁有更坚固的堡垒,谁就有机会赢得战争。
但是二战开启了国家总力战的时代,战争的胜负更多地决定于参战双方能够投入到战场上的资源总量,以及这些物资能不能在合适的场合变成对敌人的打击力如果一个国家只能龟缩在自己的堡垒中挨饿,可以说这个国家已经技术性战败了 在今日,如果还有国家试图靠建设堡垒作为实力的象征和战争胜利的保障,只能说他们的军事思想至少落后了几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