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研究.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2116758
  • 上传时间:2022-06-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研究    Summary:中学数学应用题具有综合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属于一个难点究其原因,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了适当建议,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Keys:学生数学应用题障碍一、中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决有哪些障碍1.依赖教师讲授的心理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应用题进行详细分析,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和要用到的数量关系式,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几道例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索精神就被压抑,创造潜能就会遭到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激情,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2.急躁心理,审题不清,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等;二是对所有条件未加以选择,就急于盲目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了对数学问题解题的整体思考,不能将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联系起来。

      3.思维定势,即按原有的固定模式或思路去思考问题在较长时期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习惯性思路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虽然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潜移默化,它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迅速地解决同类数学问题的答案,但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深化又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培养4.偏重解题的结果,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寻求答案、比成绩,很少有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对同类题的变式题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常是将问题讲清楚,会做这类题,没有深入讨论做此类题的突破口在哪儿、与此相关的问题如何做等教师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偏重结论的心理,最终导致学生只会做同样的题,能力得不到提高二、如何使中学生克服解决应用题的心理障碍1.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在解题时,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即具体的知识过程和更高层次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就决定着人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就得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和调整。

      如在解题前对各种可能性都做仔细考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对当前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估,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做出适当的调整若思考过程进入了死胡同,要吸取经验,作为今后解题的教训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只有产生兴趣才会去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包括应用题如在讲解例题时,设置多彩的问题情境,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打破固定思维,克服思维定势对于一道题,提倡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实现一题多解,从各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平时,要多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此外,还要重视方法指导,在讲解例题的时候,要带领学生一起审题,并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题,提取有用信息,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对学生多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这种分析题的思想等另外,还要培养学生题后反思的习惯,回顾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4.进行自我鼓励训练有的学生碰见应用题就比较害怕,认为自己解决不了这类题此时,就需要学生自我鼓励,克服害怕心理,详细地分析题并加以解决同时,还要大胆地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这类题的、解决的关键是什么。

      5.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中,确立好目标,下决心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心理活动称为意志数学的学习过程比其他一些学科更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能力,更需要有专一的心理素质那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与课本理论,体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用得到三是让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劣势,对一题寻求多种解法,比赛谁的解法多,谁的更新颖、更简洁通过多次这样训练,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之后,不仅意志力增强了,而且还能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心Reference[1]唐忠明新教材中数列应用题的教学反思[J].Middle-schoolmathematics,2004,(6),18[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汪万年中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浅谈[J].中学数学教研,1990,(6),3-6[4]张奠宙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题[J].数学通报,1993,(4),3-7[5]薛金星中学数学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M].北京:北师大版社,2011,72-8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