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都邺城历史文化初探.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03864611
  • 上传时间:2022-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4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人声明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全部材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我对论文的原创性负责 签名: 日期: 2021 年 6 月 6 日 中文摘要邺城遗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起过重要作用,历经六代,约370年本文试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这座古都:一.古都邺城的六朝沿革;二.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之源;三.近年来有关佛教遗迹的考古开掘;四.建安文学的发源地通过这四方面的介绍,反映了邺城对我国古代城制布局、佛学传承、文学繁荣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关键字:邺城 城制布局 佛教 建安文学 AbstractYe City Site,which made quite impacts on the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is located in present-day Linzhang County,Handan Town,Hebei Province. The city was once the capital of six dynasties,which lasted 370 years. The thesis try to introduce that old capital briefly from four sections: Firstly,The transformations of old capital’s six dynasties; Secondly,The source of Medieval East Asia capital’s programming system; Thirdly,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bout Buddhism in recent years; Finally,The source of Jian’an Literature. Judg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se four sections,we can find that Ye City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Buddhist heritage, city’s programmer system layout and the flourishing of literature during the ancient times of our country.Key words: Ye City the City’s Programmer System Layout Buddhism Jian’an Literature目录本人声明………………………………………………………………I中文摘要………………………………………………………………II英文摘要………………………………………………………………III目录……………………………………………………………………IV正文……………………………………………………………………1一、 古都邺城的六朝沿革…………………………………………..1二、 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之源………………………………..4三、 近年来有关佛教遗迹的考古开掘……………………………..11四、 建安文学的发源地……………………………………………..17结语……………………………………………………………………20注释……………………………………………………………………20参考文献………………………………………………………………22谢词……………………………………………………………………24邺城遗址在河北省临漳县境内,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南距安阳市区18 公里,现今的漳河横贯其间。

      邺城由北、南两座相连的城组成,可以分称为邺北城和邺南城邺城曾是曹魏〔213-220年〕、后赵〔335-350年〕、冉魏〔350-352年〕、前燕〔357-370年〕、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六朝国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天下之腰脊,河北之襟喉〞之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就开始了对这一地区的勘探开掘,通过对城址的勘探以及出土文物的研究,推测出邺城在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在佛学传承上的重要影响此外,作为三曹故地,邺城也孕育了独具风格的“建安文学〞一.古都邺城的六朝沿革春秋时期, 管仲曾向齐桓公提出了在邺城筑城设防, 防止戎狄沿太行山南下,保卫中原各国的建议战国时期, 魏国的西门豹在邺城引漳水修渠灌溉,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开展,使邺城成为军事上易守难攻,经济上繁荣富庶,交通便利的战略要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年〕攻下邺城后自领冀州牧,并以此为统治中心向外征战扩张邺城正式成为曹魏的国都,应该从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被封为魏公开始在此之前,曹操虽占冀州,然没有名义上的封号。

      到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有了“魏公〞的封号,也有了自己十郡之地的封国和社稷宗庙,这时,邺城才正式成为曹操魏国的国都这也就是晋朝文学家左思著名的?三都赋?中的“魏都〞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其子丕即位并移都洛阳,以“邺为王业之本基〞,故仍号“北都〞,与洛阳、长安、许昌、谯并称“五都〞[1]晋怀帝永嘉七年(313年),石勒攻下邺城并竭力加以营建,建邺宫,“以弘镇邺,配禁兵万人,车骑所统五十四营悉配之,以骁骑领门臣祭酒王阳专统六夷以辅之〞[2]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 ,石虎称“居摄赵天王〞[3],把后赵都城从襄国〔邢台〕迁往邺城,以邺为都至晋穆帝永和六年〔350年〕,冉闵篡权夺位,诛杀石氏,灭后赵,建冉魏,仍都于邺冉闵以其狭隘的民族观念与有勇无谋的武夫气度,不能较好地处理当时汉胡民族矛盾,也不善于争取外援这样,这个冉魏政权只存在了两年多,就于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年〕,被前燕慕容儁所灭永和八年〔352年〕,攻灭冉魏,慕容儁称帝为了进一步向南讨伐东晋和向西讨伐苻秦, 晋穆帝升平元年( 357年),迁都于邺,年号“光寿〞晋废帝太和五年( 370年),前秦苻坚令其谋士王猛率秦兵大举伐燕,和慕容评战于潞川(今山西浊漳河),燕兵大败。

      苻坚统率大军会合王猛乘胜长驱,攻破邺城,且于高阳俘获慕容暐,前燕亡东魏是继承北魏拓跋鲜卑的政权,由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因与大丞相高欢不和而出走投奔宇文泰,高欢于该年十月另立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并于当年十一月迁都邺城北史·东魏孝静帝本纪?载:“庚寅, 车驾至邺, 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尹徙邺旧人西径百里,以居新迁人分邺置临漳县以魏郡、林虑、广平、阳平、顿丘、汲郡、黎阳、东郡、濮阳、清河、广宗等郡为皇畿〞[4]东魏的皇宫即建在南城,自此,邺城即包括北城和南城这两局部北齐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父子建立的政权高欢的次子高洋继高澄为大丞相,控制东魏朝廷的一切大权武定八年,高洋篡夺了东魏的天下,正式建立北齐王朝,仍都于邺至幼主高恒承光元平(577年),北周攻破邺城,俘杀高纬、高恒,北齐灭亡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派韦孝宽讨伐驻守邺城的尉迟迥,迥败自杀杨坚乃“移相州于安阳,其邺城及邑居皆毁废之〞[5],古邺自此消灭周一良先生在?读<邺中记>?中指出“十六国时期,三台似乎还起过颇为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邺城的易守难攻与‘三台之固’很有关系〞,且“三台虽在西北一隅,但因形成制高点,造成邺城易守难攻的形势〞[6]。

      邺城内最高的建筑就是三台, 其中铜雀台〔铜爵台〕最早,之后又修了金虎台〔金凤台〕和冰井台三台都是以城墙墙基为根底修建的, 铜雀台高十余丈, 有屋一百多间;金虎台高约八丈, 有屋一百四十余间;冰井台高约八丈,上有冰室, 室内有数口井,内藏冰、石炭、粟窖、盐窖三台之间用浮桥式的阁道联结, 用时将阁道放下, 三台相通; 不用的时候将阁道收起, 三台那么互相隔绝,即“施那么三台相通,废那么中央悬绝也〞[7]毫无疑问的是三台始建于曹魏,大成于石虎,其作用除用于游观宴乐和库藏财物外,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守备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三台的筑造皆用砖,而我国到宋代才普遍用砖砌城墙, 之前多用土筑由此可见三台的巩固程度不是当时的土筑城墙可以比较的邺中记?载:“自魏至后赵、前燕及东魏、北齐, 三台每加修整, 甚于魏武初造之时〞[8]自杨坚毁邺后,三台又遭到了漳河泛滥和改道等破坏,现今地面遗址也仅存铜雀台和金虎台的局部基址图 1:邺北城遗址实测图〔指北针指磁北,图廓纵线为真子午线〕[9]二.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之源邺城是公元3-6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之一,由南、北二城构成,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形制呈长方形皇城、宫城、郭城相套呈“回〞字形,主要建筑围绕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城内街路呈棋盘状。

      该设计规划反映出建造者的“天象〞意识,以达“天、地、人〞完美和谐这一城制影响后世甚深,不仅开启隋唐城制,乃至明清北京城的城制规划,而且远及朝鲜和日本的古都城制邺城的兴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小匡·二十?记载: 齐桓公“筑五鹿、中牟、邺与牧丘, 以卫诸夏之地, 所以示劝中国也〞,这说明齐桓公筑邺城为争霸提供了便利曹操占邺后重新布置设计,后赵石勒、石虎重建和改建,东魏北齐高欢、高洋的规划与扩建,历时370余年的开展,宫城建置和布局越来越规整,前后协调、左右对称的设计规划更加严密邺城的宫城规制变更了“秦汉以来宫廷建筑分散、中央官署不集中的建置布局,完成了都城建置向单一宫城的过度,禁城、皇城、都城的界限越来越明确〞[10],最终形成了“回〞形环环相套的城制从形制上看,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11],俗称“七五城〞,考古实地勘测东西长2400米,最长处达2620米,南北宽1700米,城址平面呈横长方形,长宽比例大致为3:2邺南城,?邺中记?中记载:“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12]实测东西宽2800米,南北长3460米,城址平面呈纵长方形,长宽比例大约也是3:2从黄金分割矩形的纵横之比1:0.618来看,三二开被认为是最美的、接近黄金律之比的开本〞。

      [13]中国古代并没有“黄金律之比〞的说法,但可以凭借他们的观察和筑城经验,合理地利用地理形势,规划都城形制,在诸多方面暗合了现代科学原理曹魏邺都根据城区空间划定,呈东西排列、左右对称的布局石赵的宫城建筑均围绕太武殿规划,并沿中轴线左右对称,整体布局明显反响了日月阴阳四时的“天象〞意识:大朝位于东侧,属阳为日;后宫位于西侧,属阴为月;四面的城垣门名,皆标称四时邺南城的宫殿布局按照太极两仪的构思,左右对称,外朝、内朝、后宫、后园从南向北排列,且每组建筑讲究对称、布局紧凑合理,可以说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宫城建筑的完善和总结随着邺城的开展,中轴线与棋盘式的街区制度也被确立下来邺北城以中阳门大街为南北中轴线,街区道路纵横交错,呈棋盘式网状格局,以建春门、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道为界,分成两大职能区:北为宫殿、贵族区,南为居民、市场区邺南城的中轴线为朱明门大街,与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