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金融体系.doc
13页word印度金融体系的分析和比拟摘要:印度是亚洲第二大开展中国家,经济与金融均处于中等开展水平,具有比拟完整的金融制度本文通过介绍印度金融体系的组成与特点,同时对其弊端进展分析,进而将印度与中国的金融开展现状进展比照,旨在对中国金融业的完善与开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关键词:金融体系 资本市场 银行Abstract:India is the second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sia.Th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and finance is in the medium level and it has a relatively plete financial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India's financial system and makes some analyses of its disadvantages.Then by 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India and China,we want to give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Key words: financial system capital market bank一、印度金融体系 〔一〕金融体系的构成印度金融体系主要由银行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大局部构成。
印度银行机构包括印度储藏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印度储藏银行〔RBI〕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它是国家银行体系的管理者,同时负责制定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实施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必要干预,也是印度国际货币储藏的保管人印度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主要局部,从所有制看,可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三类,总数接近300家从规模方面划分,还可以分为表列银行和非表列银行,其中,表列商业银行在印度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其资产占到整个金融体系资产的75%合作银行分为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它们是印度银行体系的重要补充农村合作银行又分为长期信贷合作机构和短期信贷合作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就是印度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不足,其主要包括印度产业金融公司、印度产业信用投资公司、印度产业开发银行、印度产业复兴公司、印度输出入银行、州级开发性金融机构印度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由保险机构和证券机构两局部构成在保险机构中,印度的国有保险机构占主要局部,主要有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和综合保险公司从2000年开始,印度允许私营的(国内以与国外的)保险公司进入其国内市场尽管对国外保险公司持股比例的限制严格控制在26%,但是仍然有19家合资保险公司获准成立。
印度的证券机构主要由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商〔基金公司、从事混业经营的业银行、股票经纪公司等〕组成印度共有证券交易所23家,其中孟买证券交易所是全亚最早的交易所,也是印度最大的股票交易场所图1 印度金融体系结构图 〔二〕印度金融体系的监管 印度金融市场以分业监管为主,分别对三个方面进展监管中央银行对银行和货币市场进展监管1994年11月成立的金融监管委员会〔BFS〕是中央银行负责监管的机构1997年又在金融监管委员会下成立了银行监管部〔DBS〕和非银行监管部〔DNBS〕两个部门,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组成了一个综合的监管体系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由4个部门组成,分别为印度经济部、印度公司部、印度储藏银行和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4个部门的监管活动由资本市场高级委员会进展协调证券交易委员会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对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二级经纪人、商人银行、承销商、外国机构投资者、共同基金、证券托管人等实施监管印度保险和开展局〔IRDA〕专门负责调控和监管印度保险业和养老金由于印度的金融体制介于分业和混业之间,银行业可以兼营保险,相应地,一局部监管属于混业监管保险业除了由保险监管与开展局监管外,一局部又受到央行的监管。
〔三〕印度金融体系的特点 依据印度1969年的银行国有化条例,凡存款超过20亿卢比的私人银行都要实行国有化印度在1969年和1980年实行了两次商业银行的国有化,将20家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印度金融体系的主体、骨干力量,其业务量占整个银行业务量的90%左右二重结构〞 印度金融业存在两种经营方式的银行,即依照西方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经营的现代化银行和按照印度传统方式经营信贷业务的类似于钱庄的本土银行并存,形成了明显的“二重结构〞这种结构的金融体系影响了印度金融业的许多方面,成为印度金融“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印度有27家国有商业银行,大约占所有商业银行的9%,但其业务量却占整个国家银行业务总量的90%,垄断了大局部印度银行业务以印度国家银行为例,印度国家银行是印度最大的政府所有的商业银行,具有广泛的业务X围,业务量占全国商业银行业务总量的30%二、印度金融体系的利弊印度自独立以来,就确立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力某某现稳定和公平,对其金融体系进展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金融体系因此,印度金融体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有国际性和现代性,但是,印度金融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印度金融体系的优点 1.学习西方,优于西方众所周知,印度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独立后, 全盘接收了英国殖民政府的一切机构和行政体制, 其中自然也包括金融体系管理制度但是,以尼赫鲁为代表的精英们认为,英国殖民政府留下的金融管理体系不一定适应独立后印度经济开展的需要于是,印度历届政府不断对英国殖民政府留下的金融管理体系进展创造性的改革,不断地完善,使它逐渐适应印度的国情和不断变化着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如印度银行系统建立具有印度特色的独立的金融监管制度, 外汇管理措施与货币政策, 以与各种贷款和股市管理条例与法规等 目前印度金融体系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有自己独立的金融监管系统,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的管辖与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中央政府各项金融政策措施的出台是针对在金融市场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化和开展所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的金融体系根本上起到了为印度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人为的因素对其干扰和影响不大所以,印度的银行坏账率也很低另外,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某某取了大力救市的政策措施,印度虽然也在近期出台了减息和增加投资与刺激内需的政策措施,不过这是印度金融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正常运转时的反映和补充。
印度的金融体系之所以被世界舆论称道重要的是它由国际一流的金融人才管理和操作印度的金融管理人才不但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他们还有着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管理知识和经验,其中有很多金融高管都曾在国外经济领域进展系统学习和具有国际金融机构、银行系统长期工作的经历现任印度总理辛格就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对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有很深的了解与研究,这也为他担任财政部长期间对印度经济进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奠定了根底在印度国内,即使一般普通的银行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国际化金融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在具有国际一流金融体系和人才的操作管理下,在印度的投资回报普遍比拟高,据统计一般在10%至15%之间当然在印度投资除了廉价的劳动力外,还要熟知印度的法律,以与某某和风土人情与社会环境印度的金融体系和人才能为自己的客户出谋策划,为投资者助一臂之力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印度投资的效益不太理想,甚至赔本,其中原因除了不研究印度的法律、某某、风土人情与社会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和依靠印度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金融体系和人才 〔二〕印度金融体系的问题〔1〕印度公司债券规模占本国金融资产总规模的比重很低印度曾长期坚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间接融资与政府直接融资相结合的金融开展思路,虽然使得银行信贷市场、股票市场与政府债券市场开展相对较为均衡,但是其公司债券规模在印度金融资产总规模中占的比重明显较低,在印度资本市场中毫不起眼〔见图2〕。
图2显示从1990-2005年近20年时间以来印度国内主要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公司债券的比例结构我们知道,2002年印度的GDP规模达到了5100亿美元,但是印度公司债券规模只有190亿美元,仅占GDP规模的3.7%,占比很低 图2 1990—2005年印度国内主要金融资产结构图 信息来源:根据world bank的相关资料整理而成〔2〕公司债券发行结构中私募占了极大比重在印度,政府对公募发行的公司债券一律实施强制信用评级要求,整个过程十分复杂,发行速度慢、本钱高、信息披露要求严格,因此几乎所有的公司债券都是以私募方式发行的但极高比例的私募发行,造成印度公司债券市场发行对象相对较为集中,市场缺乏多样性、多元化的债券投资者,资金需求和对风险的偏好具有一定趋同性,市场中的投资者难以有积极交易〔参见图3〕 图3 1995年-2009年印度企业债券融资方式、结构与规模图 单位:千万卢资料来源:根据RBI and SEBI 的相关数据整理而成从图3可知,1995年到2009年印度企业债券融资发行方式以私募发行为主,2008-2009年,印度公募发行公司债券194.8亿卢比,私募发行公司债券的规模如此是20274.5亿卢比私募发行占了当期公司债券发行总规模的99%,而且自1997年之后,印度国内公司债券私募发行占发行总规模的比重就从没有低过90%以下。
〔3〕公司债券市场缺乏流动性,交易平淡从印度的情况看,多年来政府制定的公司债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过高,对于市场的交易主体来说是不小的本钱同时,对于市场大局部的机构投资者而言,仅仅是打算购置并持有公司债券以获得长期性的利息收入,并没有在市场中交易变现的强烈意愿与印度本国政府债券市场相比,由于受到投资者结构、偏好习惯以与市场中制度环境的影响,印度公司债券市场相对缺乏流动性〔4〕政府管制制约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长期以来印度政府针对公司债券市场的管制与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市场宏微观运行环境的培育完善,对公司债券发行和交易市场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开展:①削弱了国内企业发债融资需求 印度的融资结构中银行主导型特征使得国内企业习惯从商业银行或长期信贷机构那里获取资金,对债券融资的重视性不够同时,近些年印度股票市场开展非常迅速,国内企业也具有较高比例的股票融资结构,导致债券融资具有着较高的可替代性,因此,印度企业发债融资所占比重很小②公募发行制度的不合理扭曲了市场发行结构 多年来,印度政府对企业公募发行的管制过于严厉,因此过高的公募发行标准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印度公司债券都是以私募方式发行,扭曲的市场发行结构造成了市场交易平淡,也加剧了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③造成市场缺乏机构投资者等中坚力量 在政府管制下,印度公司债券市场中缺乏大规模和多种类的机构投资者同时,保险和养老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还为政府所控制,政府对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