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行驶跑偏的检查及处理方法课件.ppt
20页一、行驶跑偏的定义•行驶跑偏的定义定义:车辆在直线上行驶时,若驾驶员轻握方向盘,行驶方向会自动朝一侧偏离•行驶跑偏的判定判定:在平坦的直路上驾驶员松开方向盘驾驶车辆以40-60Km/h的速度行驶100m,车辆左右偏差超过1m,即可判定车辆有行驶跑偏故障•行驶跑偏的原因原因:–前轮定位失准,左右侧轴距不一致;–左右侧行驶阻力不一致;–左右车轮半径不一致等9/7/2024二、行驶跑偏存在的误区•方向盘不正–部分车辆可能存在方向盘不正,用户行驶时习惯将方向盘摆正造成车辆跑偏的错觉–判断此类故障的方法:•将前桥升起至离开地面,调整方向盘至前桥摆正(测量前轮最前端和最后端与车架的距离,左右保持一致时前桥即摆正),查看方向盘是否摆正–解决措施:•若前桥摆正时方向盘偏斜,拆下方向盘重新对正后装配–可能出现方向盘差半齿无法对正的情况,从技术要求上讲差半齿是符合要求的,如用户无法接受,可尝试对车辆重新进行直行定位9/7/2024二、行驶跑偏存在的误区•路面不平–由于中国车辆靠右侧行驶,一般的公路均为中间高两侧低,即在公路上行驶时左侧车轮下的路面会高于右侧车轮下的路面,因此车辆重心偏右,产生的侧向分力会使车辆向右侧跑偏。
–判断方法:•由于路面左高右低导致的跑偏,全部为右偏•驾驶车辆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查看是否跑偏•如果没有从平直路面上试车的条件,可在较空旷的公路边逆行,查看车辆是否向左跑偏,且严重程度与顺行时大体相同–路面不平导致的跑偏,为正常情况,无合适的解决措施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若“车辆在平坦的直路上驾驶员松开方向盘驾驶车辆以40-60Km/h的速度行驶100m,车辆左右偏差超过1m”,即可判定车辆存在行驶跑偏问题•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熟练的驾驶员–卷尺、钢板尺等测量工具–千斤顶–轮胎气压表、充气设备–四轮定位检测设备–必要的扳手、撬棍等工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进行跑偏诊断的车辆不能有负载9/7/20241.底盘故障:–左右车轮轴承磨损程度不同;–转向拉杆、摇臂、胶套变形或破损;–制动系统沉重;–以上检查中发现问题,需维修或更换相关产品件–检查无问题或更换后依然跑偏,进入下一步诊断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检查轮胎:①车辆装配的六条轮胎型号、厂家、胎花需一致;②轮胎气压一致且在要求范围内,检查轮胎气压时需将轮胎离地•不同型号轮胎气压要求见下页附表1;•两侧轮胎气压不一致时,车辆会向轮胎气压低的一侧跑偏•将两侧轮胎气压均调整至标准范围内后进行路试:–车辆不跑偏,问题解决–车辆依然跑偏,继续下一步③检查轮胎是否有异常磨损或胎面不平:•将左右轮胎对调来判断是否改变跑偏的方向,如果改变则是轮胎的问题,更换新轮胎后路试:–车辆不跑偏,问题解决–车辆依然跑偏,继续下一步9/7/2024轮胎规格轮胎规格充气压力充气压力/kPa轮胎规格轮胎规格充气压力充气压力/kPa单胎单胎双胎双胎6.50-16LT6307.00-208407707.00-16LT7307.50-208107407.00-16LT7308.25-209108408.25-16LT7307.00R208306.50R16LT6707.50R208307.00R16LT7708.25R209307.00R16LT770附表附表1:轻卡常见轮胎压力标准:轻卡常见轮胎压力标准8.25R16LT770附表附表1:轻卡常见轮胎压力标准:轻卡常见轮胎压力标准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3.悬架高度(板簧弧高):地面到车架底部距离–地面平整,两侧胎压一致时,可直接测量地面到车架底部的距离;–无法保证地面平整及胎压一致时,测量前桥板簧接触面到车架底部距离及减振器伸出长度前桥板簧接触面到车架底部距离减振器伸出长度9/7/20243.悬架高度(板簧弧高):地面到车架底部距离–测量出两侧板簧弧高相同时,排除其对跑偏造成的影响,直接进入下一步诊断;–测量出两侧板簧弧高相差较大(15mm以上)时:•若车辆向弧高较大的方向跑偏,板簧弧高对跑偏无较大影响,进入下一步诊断;•若车辆向弧高较小的方向跑偏,调换左右前板簧,查看跑偏改变情况:–跑偏方向与调换前相反,可判定为板簧弧高不同导致车辆跑偏,更换两侧前板簧为弧高相同的产品件即可;–跑偏方向与调换前没有改变或略微减轻一点,则板簧弧高对跑偏基本无影响,进入下一步诊断;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3.悬架高度(板簧弧高):地面到车架底部距离•查看车辆是否向弧高较小的方向跑偏,如是,调换左右前板簧,查看跑偏改变情况:–跑偏方向与调换前相同,但严重程度大幅度降低,可通过继续调整板簧弧高,即增加跑偏方向的板簧弧高或减小跑偏反方向的板簧弧高来解决。
h段距离即为板簧弧高9/7/20244.测量左右侧轴距:–将前轮摆正至直行位置,测量左右侧轴距–若左右侧轴距不同,车轮会向轴距小的方向跑偏–检查车架是否变形,如无变形,进入下一步诊断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5.四轮定位检测:–需测量的四轮定位尺寸如下:•后轮前束(可通过左右后轮前束计算推进角,用以判断左右轴距偏差的原因)•直行定位(方向机摇臂对中时,前轮是否摆正)•前轮前束•前轮主销后倾角•前轮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无法通过装配调整,可用作参考)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与排除5.四轮定位检测:Ø后轮前束:•由后桥前束可计算车辆的推进线(两侧后轮连线的中垂线)•若推进线与车架中心线的夹角偏向轴距大的一侧,可将车架后端抬起至后桥离开地面,松开后桥骑马螺栓,将后桥向推进线与车架中心线重合的方向推动推进线将后桥向推进线与车架中心线重合的方向推动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5.四轮定位检测:Ø直行定位•若直行定位不合格则重新调整直行•拆除转向直拉杆与方向机摇臂连接处•将前桥升起至轮胎离开地面•找准正中位置(输入轴刻线对齐,转向垂臂竖直向下略向后偏)•摆正前桥并调整直拉杆长度至球头销正好能与转向垂臂连接的状态,连接直拉杆并打紧。
•路试验证是否跑偏,若不能解决问题,进入下一步诊断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5.四轮定位检测:Ø前轮前束•若测量前束不合格则松开前桥横拉杆调整前束•前束技术要求如下:–斜交胎:2-4–子午胎:1-3•调整前束后,跑偏会有所减轻,若依然无法解决跑偏问题,需查看前轮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及车轮外倾角参数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5.四轮定位检测:Ø前轮主销后倾角–技术要求为:3 º±15 ’Ø前轮主销内倾角–不同规格前桥技术要求不同–一般为7º±15 ’或8º±15 ’Ø前轮外倾角–1º±15 ’•三种四轮定位参数对车辆跑偏的影响:Ø前轮主销后倾角–向值较小的方向跑偏Ø前轮主销内倾角–向值较大的方向跑偏Ø前轮外倾角–向值较大的方向跑偏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6.四轮定位调整:•若之前测量的主销后倾角、内倾角及车轮外倾角参数超差情况与车辆跑偏方向相符,则调整主销后倾角参数:–制作两个宽为70mm长140mm的楔形钢板,钢板中间开一个直径为20mm的孔,钢板前后厚度不同,建议前5mm,后8mm,或前3mm,后8mm: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6.四轮定位调整:–将楔形钢板垫在前板簧与前桥之间,具体垫的位置及朝向按照以下原则:•将主销后倾角较小的一侧调大,较大的一侧调小,原则上调整至两侧基本一致且都在技术要求范围内;•钢板前端薄,后端厚,可将后倾角调大,反之调小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6.四轮定位调整举例:–举例:一车辆行驶时向右侧跑偏,测量四轮定位参数如下:测量位置测量位置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车轮外倾角左侧左侧3º15’6º55’0º7’右侧右侧1º48’9º31’1º10’技术要求技术要求3º7º1º右侧主销后倾角明显较小,需将右侧调大9/7/2024三、行驶跑偏的故障分析与排除6.四轮定位调整举例:–操作步骤:1.在右侧板簧与前桥之间增加一个前端薄,后端厚的楔形钢板,调整后路试,跑偏减轻,但不能达到要求;2.右侧增加的钢板不变,同时在左侧板簧与前桥之间增加一个尺寸相同,前端厚,后端薄的楔形钢板,调整后路试,车辆略向左跑偏,证明补偿过度;3.通过两次试验中对后倾角补偿的角度值与跑偏严重程度的对比,确定只在右侧增加一个前端厚度3mm,后端厚度8mm的楔形钢板进行路试,跑偏问题解决;4.为防止钢板装在板簧与桥之间只靠压紧力固定,容易脱出,重新制作一个中心孔由20mm改为12mm,其他尺寸不变的楔形钢板,通过前簧中心螺栓将楔形钢板与前簧固定在一起9/7/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