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格兰特墓和李鸿章树.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563461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格兰特墓和李鸿章树格兰特墓和李鸿章树格兰特墓和李鸿章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的马路斜对面,有一座造型雄伟、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建筑矗立在哈德逊河边的河滨公园里,它就是曾任美国南北内战北军统帅、后当选美国第十八任总统并连任两届的格兰特的纪念堂纪念堂建在坚实的四方形基座上,其主体部分为爱奥尼亚圆柱撑起的希腊神殿式建筑,上面是陶立克柱式圆锥形屋顶高高的正门上方,刻着这位戎马一生的军人总统的墓志铭:“让我们享有和平” 墓志铭的两边分别依偎着一位女神,据说一位代表胜利,一位代表和平拾级而上,厚重的青铜门通往白色的大理石内厅在内厅中央,扶栏往下俯瞰,只见格兰特夫妇深紫色的大理石石棺停放在地下室里,忍不住先到那里去细看一番,这才发现,还有几尊栩栩如生的半身塑像摆放在两个石棺的周围,他们就是格兰特的那几位著名爱将,如谢尔曼、谢里丹等纪念堂内陈列着许多照片和文物,其中一份材料显示,该纪念堂并非官方拨款修建,而是由一个叫“格兰特纪念协会”的组织募捐而建该协会的秘书长是理查德·格林纳,他是第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非洲裔美国人,后来曾担任过霍华德大学的法学院院长在当年的募捐中,很多黑人表现积极,以感激格兰特为解放黑奴所作的贡献。

      纪念堂内四周墙壁上有画工考究的壁画,再现格兰特当年战场上的风采其中一幅描述的是格兰特接受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的投降格兰特和罗伯特·李原本是好友,都毕业于西点军校,都在联邦军队服役,是内战使他们成了两军对垒的敌人历史的诡异在于,当内战爆发时,罗伯特·李其实已经解放了自己家的奴隶,而格兰特家则还拥有奴隶但罗伯特·李不愿自己的军队去攻打自己的父老乡亲,所以痛苦地辞去了联邦军队的职务,回到家乡去担任南军统帅;格兰特则在历史的洪流中,不仅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而且还为全国性的制度废奴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来自中国的参观者而言,格兰特纪念堂外还有一处特别值得去看的地方,那就是李鸿章为纪念格兰特而栽的银杏树在纪念堂后面的树林中有铁栏杆围护着的两棵银杏树,树下有一块一米见方、用青铜铸造的铜牌,铜牌上有中、英两种文字,其中文为:大清光绪二十有三年,岁在丁酉,孟夏初吉,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合肥李鸿章,敬为大美国前伯理玺天德葛兰脱墓道种树,用志景慕出使大臣二品衔,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铁岭杨儒谨题文中的“伯理玺天德”即英文“prESident”(总统)的音译, “葛兰脱”就是“格兰特” 李鸿章怎么会给格兰特墓植树呢?本专栏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评选一等奖事情还得从 1879 年说起。

      那一年,已卸任总统的格兰特环游世界,5 月 28 日抵达中国天津,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设宴款待,两人一见如故当时正好发生日本吞并琉球、置为冲绳县的事件,清政府和李鸿章想借助格兰特的名望,在他访日期间劝说日本放弃琉球可格兰特此时不过一卸任总统,很难有所作为,他的调停自然毫无结果格兰特回国前,从日本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介绍日本的新气象外,明确指出:“中国大害在一弱字,国家譬如人身,人身一弱则百病来侵,一强则外邪不入 ”格兰特希望中国奋发自强,否则“日本以一万劲旅” ,可“长驱直捣中国三千洋里” 他建议李鸿章“仿日本之例而效法西法” , “广行通商” ,如是则“国势必日强盛,各国自不敢侵侮” ,等等有此一段因缘,当 1896 年李鸿章出使俄国并环游欧美抵达纽约时,自然想起格兰特此时格兰特已去世 11 年,李鸿章专程前往拜谒格兰特墓他在格兰特的灵柩前驻足良久,最后悲伤地低吟道:“别了,我的兄弟 ”他的这一告别仪式使他的随从人员和美方陪同人员始料不及也许,他的思绪又回到了 17 年前他与格兰特在中国相谈融洽的场景许多文献由此演绎开来,认为现在那铁栏杆里围护着的两棵银杏树乃李鸿章这次亲手所栽。

      但现在看来,这应是有疑问的,理由是:铜牌上中文所说的时间为光绪二十三年,英文对应的时间为 1897 年,但李鸿章访美是 1896 年,此其一;其二,根据 1899 年出版的《李傅相历聘欧美记》记载:“二十二日(西八月三十号),中堂出自纽约行台,至前民主格兰德(即格兰特——作者注)寝园,有宿草矣,为怆然者久之从者以鲜花环进,敬悬墓门,循西礼也 ”文中并未言及李氏“墓道种树”一事还有一个理由,格兰特陵墓直到 1897 年才落成因此,我更相信下面的分析:在格兰特陵墓落成之际,李鸿章特委托清廷驻美公使杨儒代表他在墓园种树以表“景慕” 铁栏杆里围护着两棵银杏,那么这两棵是否都为杨儒所种呢?有些作者确实就是这么写的但从铜牌上的英文内容来看,它用的是单数(ThIS tree),因此应能推断当时只种了一棵实际上,两棵之中有一棵很矮,怎么看也不像一百多年前种的,即使那棵高的,也不像百年老树有人说,这两棵树的长势不好,显示着清帝国败亡的命运这是文学思维,当不得真,事实真相如何,恐怕永远是谜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