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错马氏体与低碳马氏体型钢.ppt
41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位错马氏体与低碳马氏体型钢,机器构件用钢,前,_60,年代,_,后,中碳钢经调质处理,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而应用与实际生产,共析钢过冷所得,索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组织,开始推广应用,整体淬火的低碳钢,没有应用的原因:,淬透性差(例如:,95%M,的临界直径,,20,钢在,10%,的食盐水中淬火为,67mm,);,对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规律认识不足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以研究钢的组织,对其组织形态和精细,结构有了正确认识,在研究中碳钢回火,组织的多次冲击韧性时,发现了低碳马氏体对钢件,的良好的强韧性配合的作用,位错马氏体,与,低碳马氏体型钢,板条,M,组织形态,汽车轮胎螺栓,马氏体,(按组织形态划分),板条状马氏体,其他马氏体形态,片状马氏体,C,在,-Fe,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位错马氏体,孪晶马氏体,影响,M,形态及其内部亚结构的因素,1.,化学成分 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影响最为重要,在碳钢中,当,C,含量:,C1.0%,时,生成片状,M,,亚结构为孪晶;,C,为,0.3,1.0%,时,生成混合型组织,(,片状,+,板条,),。
2.,形成温度,M,S,点高的,A,,冷却后形成板条,M,,亚结构为位错,;,M,S,点低的,A,,冷却后形成片状,M,,亚结构为孪晶,;,M,S,点不高不低的,A,,冷却后形成混合型组织,(,片状,+,板条,M),,亚结构为位错,+,孪晶片状马氏体,出现于淬火中、高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立体外形呈双凸透镜状,断面为针状或竹叶状,所以又称针状马氏体或竹叶状马氏体;,亚结构主要为,孪晶,,因此又称为孪晶型马氏体;,马氏体相变时,第一片分割奥氏体晶粒,以后的马氏体片愈来愈小,其片的大小几乎完全取决于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片状马氏体示意图,片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形成过程,孪晶,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此公共晶面就称孪晶面孪晶的形成与堆垛层错有密切关系依孪晶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形变孪晶,、,生长孪晶,和,退火孪晶,等正因为孪晶与层错密切相关,一般层错能高的晶体不易产生孪晶蝶状马氏体,出现在,Fe-Ni,合金和,Fe-Ni-C,合金中;,在,0-60,范围内形成;,立体形状为细长杆状,断面呈蝴蝶状;,内部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与母相晶体学关系大体上符合,K-S,关系。
蝶状马氏体的显微组织,蝶状马氏体的立体形状,薄片状马氏体,在,Ms,点极低的,Fe-Ni-C,合金中发现的;,呈非常细的带状(立体图形为薄片状),带呈相互交叉、分枝等特异形态;,是由孪晶组成的全孪晶型马氏体,薄板状马氏体(,Fe-31Ni-0.23C,),马氏体,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点阵;,易于在,Mn-Fe-C,合金中形成;,立体结构呈薄片状,沿(,111,),面呈魏氏组织状态形成;,亚结构为大量的位错薄片状,马氏体(,Fe-16.4Mn,),组织结构,性能,(,强韧性,),实际应用,成分特点,工艺,(,强韧机制,),C0.3%,不同要求时的合金元素,低碳淬火马氏体,位错马氏体,出现于低、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中;,其亚结构主要为位错,所以称其为位错马氏体;,一般叫做板条马氏体;,在板条内有时也会存在相变孪晶,但只是局部的,数量不多;,与母相奥氏体的晶体学位相关系是,K-S,关系,惯习面是(,111,),低,C-M,的组织形态,板条马氏体显微组织的晶体学特征示意图,低碳钢的马氏体组织结构,低碳钢淬火马氏体组织,低碳钢淬火马氏体,自回火和回火组织,淬火态组织,:,条状位错马氏体,+,少量的条状孪晶马氏体和片状孪晶马氏体,+,自回火碳化物,+,少量的未转变奥氏体,所用钢,:,用,15,,,20,,,20Cr,,,18CrMnTi,和,18Cr2Ni4WA,等低碳渗碳用钢,以一定尺寸进行剧烈的淬火处理可以得到均匀的马氏体组织;,低碳条状马氏体的亚结构,其通常是由位错缠结而成的胞状亚结构;,位错密度达,10,11,10,12,cm,-2,(,一般的先共析铁素体位错密度要比它低,45,个数量级,),,且位错呈平直线状;,少量孪晶的出现受,Ms,点位置和冷却速率的影响:,Ms,点低,冷速大,孪晶马氏体量就会增多。
自回火,Ms260,的低碳低合金钢会发生淬火马氏体自回火现象;,当,Ms300,时,可以达到充分自回火,析出更多的碳化物;,影响因素:,Ms,点位置、冷却速率和化学成分;,低碳钢的,Ms,点较高,在工程上常用的淬火冷却条件下,是难以避免自回火的,而且比较容易达到充分自回火状态自回火碳化物,形态:,粒状和杆状,出现位置,:位错,M,内,粒状碳化物总是在位错区域内析出,杆状碳化物呈多向分布,亦有相互平行排 列 的(,沿某个方向择优发展的初期长成,),自回火,M,组织在,进行回火处理时,将继续发生回火转变,室温时效,充分自回火,M,(所有条状,M,均产生碳化物沉淀),可以发现碳化物在数量和尺寸上发生变化,未充分自回火,M,(部分条状,M,产生碳化物析出),观察不到什么作用,150200,自回火碳,化物长大,析出回火,碳化物,-,碳化物,或,-,碳化物,250300,出现,的碳化物,类型改变,条状,M,的晶界上出现,杆状碳化物,500,晶内和,晶界上,碳化物,明显球,化,600,碳化物,聚集长,大,低碳,M,的位错亚结构在回火过程中的变化,200,:位错组态变化不明显;,400,:位错胞尺寸变大,缠结位错局部松 动;,500,:位错胞壁已渐消失;,600,:位错基本消逝,位错呈网状和条状分布。
低碳钢淬火,M,的强韧性,强度,塑性,韧性,疲劳抗力,多次冲击抗力,强度(一),静强度的增高依靠它的,C,含量,与合金元素无关;,在,0.1%0.29%C,范围内:,0.2,和,b,与,C,间呈线性变化,关系,,0.01%C,0.2,和,b,分别增加约,30MPa,(如右图),20,系列钢的淬火,M,的,0.2,=1250MPa,,,b,=1500MPa,右图所示为,15,钢静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情况,在,250,回火后静强度的降低比较明显强度(二),低碳钢零件尺寸较大,内层将出现以下组织:贝氏体、屈氏体、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和中温块状铁素体;,当上述组织含量,0.2,时(如,d=15mm,钢件,心部铁素体含量高于,10%,)便对钢件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注意,:,淬透性对低碳马氏体钢件性能的影响强度(三),强度(四),低碳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化指数,n,值:说明低碳钢具有高的形变强化和均匀分配强化的能力;,较低的静载荷缺口敏感性塑性,低碳,M,b,=1500MPa,时,,K,=50-58%,40Cr,b,=1500MPa,时,K,=52.3%,低碳,M,组织的塑性是好的,韧性,(,一,),与中碳回火索氏体相比,:,1,、用,FATT,评价,低碳,M,的冷脆倾向性较高,2,、在等强度的条件下,低碳,M,的冷脆倾向性较低;,随着冲击温度的降低,低碳,M,的,CVN,值下降缓慢。
在,-60,时,其,CVN,值可维持在,50J,,而一般中碳回火索氏体仅为,20J,或更低,韧性,(,二,),一般中碳钢的断裂韧性,K,IC,值随回火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但同时强度下降;,低碳,M,在低温回火范围内,其,K,IC,值和强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在低温回火时,低碳,M,的强韧性配合比较好疲劳抗力,疲劳强度,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较低的疲劳缺口敏感性,与中碳回火索氏体相比,决定疲劳寿命的参量,N,0.1,与,da/dN,疲劳裂纹萌生期,(产生,0.1mm,裂纹,所需的运转周次),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的,N,0.1,值,da/dN,稍低于等强度的中碳回火组织,较低的门槛值,K,th,(图,10-6,),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K,th,表示材料组织裂纹开始疲劳扩展的性能,其值越大,阻止裂纹开始疲劳扩展的能力就越大,材料也就越好多次冲击抗力,主要与材料强度有关,另外对塑性也有明显的要求,低碳,M,与等强度中碳钢回火态组织相比具有更好的塑性;,较高的,多次冲击抗力,另外,还有,较低的多次冲击缺口敏感性,低碳,M,强韧化机制,强化机制,倚赖于,C,的固溶强化,在刃位错附近偏聚形成,Cottrell,气团,在螺位错附近偏聚形成,Snoek,气团,造成强化;,自回火碳化物的沉淀强化效应;,M,条束可以看成“有效晶粒”,其宽度对组织屈服强度的作用符合,Hall-Patch,关系。
实际应用,机器零件用钢一般要求,良好的强韧性配合,高的抗疲劳和抗冲击性能,高的耐磨性,低的缺口敏感性,较严格的化学成分控制,只要刚件尺寸不很大,能保证淬火件的心部非,M,组织少于,10%,,用低碳,M,组织代替中碳回火,S,组织完全是有可能的采用现有的低,C,钢和低,C,合金钢,例如,:右图所示的鱼尾螺栓(联结铁路钢轨的紧固螺栓),要求,b,1000MPa,,原来用,40B,,现在改用含,Mn,的普通低,C,合金钢,16Mn,较低的,K,th,值和较高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的问题,低碳,M,本身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高的形变强化指数,表明它具有较高的形变强化能力,通过预拉形变强化,或者表面滚压强化,以及喷丸强化,能有效的延长疲劳寿命,可以使低,C,马氏体在性能上的这个短处得到弥补,低碳马氏体型结构钢的设计,性能要求,:,较高的强度水平,优异的强韧性配合;,较高的疲劳极限;,较高的冲击值,低的韧脆转化温度;,低的缺口敏感度钢材使用组织的设计构思,以条状位错马氏体为基体组织,在此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碳化物或,-,碳化物细微粒子,碳化物与基体保持着共格关系;在组织可容许存在很少量的片状或条状孪晶马氏体;,细小的马氏体条束;,在马氏体条间存在着稳定的奥氏体薄膜,其量为,5,10,;,要考虑以下的三个方面,位错马氏体的获得;,条间残余奥氏体薄膜的形成;,以及其他的强韧化控制组织因素的取得。
组织与成分设计,碳量的定夺及合金元素的选择,碳量的定夺,C,是控制低碳马氏体强化最为有效的因素C,量主要视强韧性配合要求而定;应不超过,0.25,过量的,C,将出现间隙固溶,从而降低韧塑性合金元素的选择,各种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相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作用各不相同,对相变后组织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从而使钢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和工艺加工性能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合金元素的加入应有所不同合金化设计时应考虑,:,位错马氏体的获得,:,B,是推迟低碳钢先共析铁素体最为有效的元素,其他如,Cr,、,Si,和,Mn,也有这种效应,,B,的加入量很低;,加入,Cr,、,Mo,和,W,可促进贝氏体转变;,Ni,和,Mn,则促进中温块状铁素体的形成条间奥氏体薄膜的形成:,大凡扩大奥氏体区域的元素皆有利于条间形成奥氏体薄膜,,Ni,和,Mn,是典型代表Ni,和,Mn,可保证奥氏体薄膜取得热力学上的稳定性,但要有足够的加入量石墨化元素,Si,、,Ni,和,Al,能有效的阻止,Fe,3,C,的形核和张大,从而也提高奥氏体的分解能力回火抗力的提高:,Si,是(推迟挥霍转化程度),/,(,M,3,点下降温度数)比值最小的元素,表明,Si,的加入不仅提高淬火钢的回火抗力,且不致由于它的加入使,M,S,点降低的过多而引起淬火开裂倾向或增加孪晶马氏体量;但,Si,量不可过高,否则会使钢脆化;,晶粒细化和马氏体条束细化,:,细化条束明显有利于低碳马氏体钢的韧性和低温性能,常用的使奥氏体保持细的起始晶粒状态的元素有,V,、,Ti,等。
国产低碳低合金钢用于制造整体淬火零件的钢种现有以下的系列:,Mn-V,、,Mn-B,、,Mn-V-B,和,Si-Mn-M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