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设计数学问题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x
5页有效设计数学问题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思维、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教师有效设计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数学概念,巩固与应用新知识,复习与强化旧知识,同时训练与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串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学习过程中,围绕一定的目标或中心内容,根据一定的逻辑结构设计一系列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效的问题串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一些有些有效设计问题串的实践,下面总结如下,以期与各位同仁切磋提高一、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中,学生倾向于对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加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串更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课程注重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将“问题串”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或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为数学学习提供具体的教学情境,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1: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中,以如下问题串引入概念学习:问题1:在花丛中飞来了一只小蝴蝶和一只小蜻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蝴蝶和蜻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出示蝴蝶和蜻蜓的图片)问题2:要你画一只蝴蝶或者蜻蜓的话,怎么样画能够更加简单?问题3: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也是这样的呢?他们在构造上有什么最大的共同点?分析:问题1从学生习以为常的形象入手,直观地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产生初步的形象概念,利用问题2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所在,再利用问题3推而广之,可以适时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推进教学向纵深进行在教学的推进过程中,数学知识也在向纵深发展,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在自然地过渡中掌握不同阶段的知识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串来进行:案例2: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与证明”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促进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问题1: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问题2:如何用刻度尺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还有它的顶角平分线吗?问题3:由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你可以判断出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分析: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入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并将其具体化,由此可以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加以把握,并对如何判定打下了基础。
三、设计不同角度的问题,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般都是围绕着核心知识也就是教学目标,紧扣核心知识,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串,可以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一步一步地攻克重点、难点案例3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次函数”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中,教师可以按顺序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模拟操作:问题1:假如老师给你们每人一段28厘米长的铁丝,请你将它折成一个正方形,要求首尾相连不能重叠,这个正方形是唯一的吗?问题2:如果要这根铁丝,将它按照同样的方法折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唯一的吗?问题3:设这个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和y,那么x和y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问题4:要是给长方形的两条相邻的边增加一个条件,即变成两个条件,比如x-y=5,或者2x+3=3y,折出来的长方形还是唯一的吗?分析:利用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边长加以变化的例子,让学生从x+y=14的一个条件,引申到更多的条件,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四、设计拓展性的问题串,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拓展性的问题串,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得以延伸、深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仅可以强化教材内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案例4:在学习了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之后,笔者安排了一节课专题深入研讨,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问题1:如图1,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要是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ABD的面积是多少?问题2:如图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F是斜边AC上的中点,AE=EC,那么,AC和EF是怎样的关系?问题3:请说出图3中三角形DEF是由三角形ABC按照怎样的方法变换出来的?在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展改变?分析:三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延伸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五、设计系列问题串,让学生从中把握规律通过设计系列问题串,将教学内容涉及成彼此不同而存在内在联系的问题,构成一定的梯度,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把握规律,强化学习案例5在教学完苏教版八年下册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后,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设计了一下问题: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问题2:你又积累了什么数学活动的经验呢?问题3:在数学的论证说理中,要注意些什么呢?分析:这样的问题虽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直接的巩固练习,但是让学生以理性的方式总结课堂内容,并以辩证的方式学习数学的论证说理,从而发现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
六、结束语总之,设计有效地问题串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适时、适宜的问题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我们应注重在教学中以问题串在梳理教学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拓展、深化教学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