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与城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docx
13页建筑与城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编者按:古雅典、巴黎、伦敦、纽约……这些城市之所以熠熠生辉,在于它们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 更在于它们是世界思想文化的伟大重镇, 孕育了影响人类进程的人文精神 10 年来,在经济加速腾飞的同时,以全民阅读活动为代表的深圳公共文化建设, 不仅满足了其庞大城市人口读书求知的文化权利, 也塑造了这个年轻城市新的城市身份,使其踏上了一条科学、理性、文明的发展轨道自 2000 年 11 月举办首届“深圳读书月”,到现在已经是第十届 10 年来,深圳读书月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市民和媒体的广泛欢迎 中宣部、 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领导多次参加深圳读书月活动, 认为“深圳读书月起步得早、 开展得好, 是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成功典范”“深圳读书月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性读书热潮的形成”; 媒体评价读书月是深圳的又一个创举, 市民将读书月视为最受欢迎的城市文化品牌美国著名城市规划思想家芒福德指出,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我们举办读书月的目的在于, 通过城市对阅读的推崇, 增加城市文化内涵, 从而改变城市的精神品质举办深圳读书月是我们关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理论思考的实践形式, 而读书月在纵深方向的推广和扩张更加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理论的认识,读书月在市内外产生的广泛影响也坚定了我们在这个年轻城市持续开展读书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一、当今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比拼文化的新阶段举办深圳读书月构想的提出, 首先是基于当时深圳发展的现实需求, 直接推动的原因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深圳市民求知欲望的高涨和当时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缺乏之间的矛盾深圳读书月的举办和深圳这座城市的特点密切相关 深圳作为一个发达的现代工商业城市与年轻的移民城市, 广大市民普遍存在着对知识的巨大需求, 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成为化解生存与竞争压力的内在需要这可以从以下数据中体现出来:深圳人均购书量已经连续 17 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的图书销售总额位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此外,从深圳独特的人口结构来看,除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还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务工, 他们以其艰苦的劳动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没有更多资金和机会进行更为广泛的文化消费,如何通过举办一些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动, 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考量因素 为了引导与进一步提高市民对于读书的热情, 有必要通过举办“读书月”这样的公共大型文化活动满足读书需求, 培养读书氛围,营造书香社会因此,举办“深圳读书月”,是应对深圳城市特点而做出的文化决策。
不仅如此, 读书月的举办还和我们对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的认识有关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基本上是以 GDP 来测度城市的增长和发展指标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 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带来空前挑战,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使用 GDP 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 ,纠正以 GDP 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一批经济学家提出采用“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 1992 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2000 年是深圳特区成立 20 周年,当时党中央国务院给深圳特区的定位是“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我们的理解是,深圳的发展受到土地、人口、环境等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 所以不能仅仅走物质消耗的发展路子 同时随着全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优惠”向“普惠”转变, 仅仅靠政策优惠已难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这就必须从一个城市的内涵上下功夫, 这个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个城市的文化 因为一个城市好不好, 最终要看城市文化的整体素质、 品质和品位,这不但决定今天城市的基本品格, 它的人口适宜居住指数, 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
城市的终极意义就是文化的追求, 一种文化品位的追求我们到国外去,人家往往不跟你谈什么 GDP ,而是谈他们的城市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多少文化名人,他们正举办哪些艺术展览等等他们以此为荣,其背后体现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种以文化为依归的价值眼光, 是人类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对中国城市而言, 如果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 对城市价值的认识, 或者说对什么城市才是好的城市的评价, 其间经历了三个发展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拼经济、比富裕、 比哪个城市经济实力强, 城市居民收入多 经济和财富成为好城市的标准和普遍认识, 这种认识现在仍有相当的市场 第二个阶段是拼管理 这个阶段是比城市的管理、硬件,特别是各级政府在追求 GDP 之外,开始追求城市硬件的建设和管理, 包括在文化设施上的大量兴建 第三个阶段是拼文化 哪个城市文化繁荣发达,哪个城市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已经走过以 GDP 为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阶段,而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的竞争和发展格局。
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战略也因此逐步成为城市管理决策者的自觉选择 这说明我们的城市发展已经迈入一个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时代 而积极倡导读书活动, 使一个商潮涌动的城市同时成为书香弥漫的城市,正是自觉地追求文化,积极地崇尚知识,以及深圳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战略性选择二、实现公民读书求知的文化权利是党委和政府的文化责任从政府层面来说, 读书月是基于我们对文化权利以及政府的文化责任等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并较早在全国提出明确政府的文化责任,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早在 1966 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对文化权利的理论内涵等做出了多方面的阐述 1997 年, 我国政府签署了这一公约,并于 2001 年获得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自此以后, 文化权利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和关注,深圳就是在全国较早关注文化权利问题的城市之一概括来说,我们认为,公民文化权利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 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 三是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 四是文化创造成果受保护的权利,五是进行文化选择的自由权利。
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一样, 是平等的概念, 它们在公民权利结构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状况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 因此, 文化权利概念的提出, 首先意味着我们要对政府的文化责任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也就是说,作为公共行政部门,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去积极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如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文化市场等 但政府最基本的法定职责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资源, 创造各种条件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 同时, 政府作为其中的责任主体, 必须把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程度作为政府文化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而在我们现阶段, 政府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公共文化资源, 并主要担当着对文化资源的调控, 这也使得政府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更关注和重视显性的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而相对忽视了隐性的文化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城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文化权利问题正从隐性层面上升到显性层面,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问题日益突出与迫切, 构成了政府公共文化行政的重要内容, 政府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在市民文化生活中, 阅读是最为普遍也最为持久的文化需求, 阅读权也是市民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文化权利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 深圳读书月的举办,是有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途径、载体和方式正是由于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作为深圳读书月的主要理念与指导思想, 深圳读书月自举办以来, 始终关注、 了解并采取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读书愿望与读书权利, 因此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 这些年来, 深圳读书月活动共举办各类读书文化活动 2000 多项,邀请饶宗颐、王蒙、金庸、二月河等 60 多位专家学者莅深讲演, 市民参与人数从首届的 170 多万人次上升到 2008 年第九届的近 800 万人次,覆盖面由机关、学校扩展至企业、社区、 军营、 警营 深圳读书月活动不仅在整个城市推动了求学问道的风气, 而且还树立了一种热爱读书、 追求知识的城市形象 以尊重知识、 崇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文化特色日渐显著读书的权利与读书的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了解并努力满足广大市民的读书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市民读书的权利与愿望 为此,读书月组委会还专门就“深圳人的读书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读者群体结构、读书时间及方式、读 书兴趣及目的、购书环境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 研究不同的读者多样化的 阅读需求,并努力通过各种活动来予以满足。
如针对青少年儿童,读书月有“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少儿换书大会”、“读书・成长与未来”知识大赛;针对外来工,有“打工文学论坛”、“读书成才报告会”等活动;针对基层,则有“学习在社区”系列主题活动;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市民群体,则有“深圳读 书论坛”等可以说,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构成了举办深圳读书月活动的根本宗旨和指导原则,而它的举办就是这一宗旨和原则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以读书月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主要载体和途径,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首届“文博会”期间,刘云山同志对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提出了 “四个示范”的希望,其中就要求深圳“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作 出示范”这些年来,我们牢记中央领导的嘱托,以满足广大市民基本的文化需求和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为出发点, 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利用社 会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设施比较齐全、产品比较丰富、服务质量较高、机制比较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之,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更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实践。
读书月就是我们把这种思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之一三、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是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途径人文精神对于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始终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 城市的凝聚力、 影响力和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力 量 如历史上的伦敦、 巴黎、 纽约等一流的国际大都市都是人文精神的高地和集大成者 伦敦是老牌的帝国都市, 科学理性和渐进求变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座这里的文化孕育出《大宪章》 、 《政府论》 、 《国富论》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皇皇巨著,培育出培根、牛顿、亚当・斯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家巨匠巴黎之所以受到尊重,不在于它是时装之都、香水之都,也不在于美丽的塞纳河、 著名的卢浮宫和高耸的埃菲尔铁塔, 更重要的是她曾经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思想文化。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