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1-10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5页复习课《1-10的认识》教学设计责任学校:六街镇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杨锡宏【复习内容】★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数的组成;★读、写10以内各数;★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认识“=”、“〉”、“〈”,并比较1-10的大小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的第一课,复习1-10的认识,1-10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复习目标】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数的组成,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具体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经历用1-10描述身边物体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1~10各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教学难点: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盘子复习过程】复习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1、出示情境图,2、一共有几间房子?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4、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品的数量还能用1~10各数表示; 5、1~10各数的写法 (要重视数字的书写)观察发现提出问题举例说明书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二、整理知识,建构网络(一)、自主疏理 再现知识1、老师要把这7个小正方体分到两个盘子里,应该怎么分呢?71234566543212、出示情境图从左数起,第3个图形是( ) 在第( )个从右数起,第8个图形是( ) 在 左边有( )个图形在 右边有( )个图形3、出示课件 ( )比( )多□○□( )比( )少□○□>是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是小于号,3<5读作:3小于5( )和( )一样多□○□=表示两个数相等,是等于号4=4读作:4等于42、交流完善,优化建构通过以上复习,你对1-10的各数有什么认识?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有规律的分一分,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观察情境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观察图片比较大小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师生小结利用学具建立模型,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图形作情境,增强学习兴趣借助图形进行比较,形象直观再由图形语言过渡到抽象的数学语言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三、专项训练,巩固知识1、第一关、找朋友2、第二关、请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9851396 3、第三关、比一比 5○3 8○8 2○7 5○5 4○6 9○10 3○1 8○74、第四关、我会填5第五关、按要求做题一共有( )只小动物,从前数 排第( ) , 排第( )前面有( )只小动物, 后面有( )只小动物从右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读清题意观察数数动手连线读清题意观察发现自由发言读清题意比较大小读清题意观察发现观察图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让学生运用新获取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设计了基础性、发展性、拓展性、综合性的练习,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四、综合测评,融会贯通(一)填空1、和2相邻的数是( )和( )2、8里面有( )个一,10里面有( )个十。
3、比8小3的数是( ),( )比2多6, (二)、比较大小1、把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 5 8 ﹍﹍ <﹍﹍ <﹍﹍2、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起来 5 10 9 ﹍﹍> ﹍﹍> ﹍﹍ (三)、按要求做题● ● △ △ △ △ □ □ □ □ □ (1)、△有( )个,□有( )个,●有( )个2)、( )最多,( )最少3)、△和□一共有( )个 (4)、把左边4个图形圈起来, (5)、给从右数第5个图形涂上红色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展示集体订正师生互评通过设置有针对性、层次性、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从多方面训练学生对1-10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总结评价,形成技能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2、知识拓展:请同学们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顾小结汇报收获自我评价课后延伸回顾知识,让学生体验成功,向课后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 总复习复习1—10的认识数的读写1 2 3 4 5 6 7 8 9 10数的组成7123456654321数的顺序第几个或几号数的比较>是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是小于号 3<5读作3小于5=表示两个数相等,是等于号4=4读作:4等于4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