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2972799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汪晨玮 何洋摘要:歌曲《三十里铺》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是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个音乐品种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对于这样一首十分经典的曲目,本文通过对其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广大的声乐歌唱者和声乐学习者今后演唱这首歌曲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关键词:陕北民歌 《三十里铺》 艺术特色 演唱分析:J642.22 :A :1008-3359(2019)16-0034-02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曾经优越的自然环境,因为气候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地破坏但在这种环境之下生活的陕西人却也因此养成坚韧、朴实、勤劳、淳朴的性格而这一带的音乐也是具有很强地生命力,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样的天时地利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的真性情碰撞的产物,是反映当下陕北人民生活文化的艺术形式,诞生在此地的歌曲,正是这片土地的文化承载者和记录者《三十里铺》这首歌曲在陕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流传度十分广泛的一首歌曲它产生于中国近代时期,以陕西省绥德县三十里铺地区发生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创作而成,也因此得名《三十里铺》。

      绥德当地一个叫做郝增喜的小伙子和叫作王凤英的女青年两人渐生情愫,偷偷相爱了但由于当地的人们观念保守,在传统思想的钳制下,两人不得结合没过多久,郝增喜的父母做主替他与别人定了一门亲事,不明真相的王凤英得知后伤心欲绝一年后,男孩与定亲对象结婚,王凤英更觉得心如刀割便想一死了之,却因舍不下可怜的父母,未能如愿他们偷偷相爱的事情,村里人早有议论擅长编歌的长工常永昌,便萌生了以这对恋人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一首歌曲的想法到了1942年,郝增喜加入了八路军,跟随队伍离开村庄的那天,凤英站在自家窑洞的崖畔上眺望,满眼不舍的看着郝增喜郝增喜也一步一回头的望着自己心爱的凤英,依依不舍之情在两人眼中流露目睹这一幕的长工常永昌马上找到了创作灵感,一首朴素自然却深情流露的爱情歌曲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常永昌在山上劳作,情之所至时便大声唱起了这首自创的歌曲,恰巧被一个下山的羊倌听到了,便将这首歌到处流传歌唱,再经无数人的口耳相传,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三十里铺》一、歌曲的艺术特色(一)自由灵活的风格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种歌曲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式自由灵活押韵方面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则是几节组成一部分。

      曲调和节奏也很灵活,简单易唱,每段常有转韵或叠字和衬字形成这种自由灵活的特点的原因,可能与陕北地区遍布的沟壑地貌有关陕北地区由于地处高原,人们居住的地方常常相距甚远因此,在進行言语交谈时,往往需要站在高坡上向远方呼喊,这是为了将声音传得更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音高提高,音调拉长,长音调使其更易产生灵活且自由的声韵,也形成了曲调高亢、悠扬、舒展、奔放的音乐风格《三十里铺》这首歌就是信天游它的旋律线条宽广、舒展,节奏自由、灵活,句幅较长整首歌没有太过复杂的曲式特征全曲可分为四个较短的乐句构成在整个作品之中,四度、五度的跳进较为常见,这也是信天游音乐之中较为突出的旋法特征二)音乐表达的二元性可以看出,这首作品中的歌词表现的是故事的片断,但听众最终可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到故事完整的脉络这种片段式的特点,导致歌曲音乐表述上的二元性即歌中既有凤英的一般叙述,如:“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也有人物的内心独白,如“有心拉上两句话,又怕人笑话”因此,这首作品具有 “叙述”与“独白”共存的二元性特点演唱者需要细细去体会这种表述转换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准确地把人物内心刻画出来三)乡土式的语言《三十里铺》的歌词使用的是陕北方言,这种语言地方风味十足,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

      首先,前文提到的叠字,如“山坡坡里下”“碱畔上灰个塌塌”,其次,陕北方言中特有的字和词,如“我”“哩”“个”“拉(话)”“天配就”等等二、歌曲的演唱处理(一)演唱声腔的处理《三十里铺》属于较为舒缓、流畅、抒情的一类歌曲因此在声腔的选择上并不是使用陕北民歌较多的高腔,而是以平腔为主演唱时以混声为主,来表现凤英的极为质朴的特点,这也符合陕北民歌总体的风格在整体音乐的把握上,要做到在舒缓抒情和活泼轻快之间有机转换歌曲的第一个乐段整体上以抒情的旋律、舒缓的节奏为主,每一句第一个字的字头要做到轻咬字,句末处也要做到弱处理大体为“弱→强→弱”的感觉而中部乐段与前面乐段稍稍形成了对比,更加活泼和轻快,但这里要特别注意咬字的清晰最后的结束乐段整体处理上与第一个乐段类似,但是在演唱时要有意地加入一些带有终止感的处理方式二)特色陕北方言的处理在歌曲中,使用了“哩”和“个”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地道的陕北方言,也是整首歌曲地方特色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演唱中,要注意将这两个字有意识地进行突出,以获得更好的地方语言的韵味同样还有陕北方言叠词的使用比如“山坡坡里下”“碱畔上灰个塌塌”这些乐句陕北方言发音的一些特点包括没有前鼻音,如:“人”要读成“reng”, 还有“言前辙”的音要读成“乜斜辙”,如:“面(min)”要读成“mi”等等,这些都体现了陕北民歌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些都是在演唱时需要着重注意的点,建议演唱者在唱之前先学习一下陕北方言的发音,再进行演唱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三)作品角色性格的准确把握中国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角色性,即歌唱者在作品中往往要扮演某一个或某一类人,以他们的角度演绎作品中的歌唱内容这种特点与中国传统的音乐和戏曲对民间音乐审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三十里铺》这首作品在角色定位上属于前一种,全曲都是以主人公凤英的角度来表述的这就要求歌唱者准确把握凤英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绪变化整个故事的陈述顺序以倒叙为主既要表达出两个恋人对彼此的思念与不舍情深,又要渲染出自然的陕北风情细腻的拿捏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出作品中的悲情因素,又要表达出对三哥哥的怀念之情总之,民歌的表达是建立在其拥有一定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大众性的表达方式包含了历史文化、地域风俗的多种因素尽管不同时期对审美的要求有些许转变,但对其审美的核心却是从未改变过的作为陕北地方风格的代表曲目,《三十里铺》有着浓厚的地方区域性音乐特征,音乐风格十分突出演唱者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首曲子,还需要从歌曲的表达内容,以及产生歌曲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去体会和感悟,这样才有利于表達这首歌曲参考文献:[1]吕政轩.陕北民歌艺术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2]白宁.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经典演唱的审美审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1):110-115.[3]王冬梅.刍探陕北民歌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J].音乐创作,2014,(02):170-171.[4]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5]孙韶.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背后的故事[J].前进论坛,2009,(12).[6]马小红.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特征[J].音乐时空,2015,(09).[7]张智斌.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民歌演唱技巧探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8]王新惠.陕北民歌演唱技巧探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0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