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oq****t
  • 文档编号:2536981
  • 上传时间:2017-07-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6.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京装潢公司艺术运动哦ArtDeco(装饰艺术)一词来自1925年在法国举办的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当时的语意为“最豪华”的意思这个展览旨在展示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之后一种新的装饰风格ARTDECO装饰艺术起源于新艺术运动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一边感受着文明的巨变一边怀旧,于是“新艺术运动”开始在欧洲蓬勃兴起,它对抗机械时代,倡导中世纪的纯朴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材,为没落的时代找寻精神平衡点新艺术运动经历了一个世纪,直到1925年终于找到出路,那就是ARTDECO——艺术装饰1925年法国巴黎举办的"ExpositonIternationaledsArtsDecoratifsIndustrielsetModerns"(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上,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征服了观众,这就是ARTDECO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从机械文明中汲取精华,如来自二战坦克的手表、华贵的珠宝、摩登的水晶器皿以及家具等,通过新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等形成了鲜明的ARTDECO造型语言,显出时代特征艺术装饰是当时人们心中的现代生活样式,从电影到时装,从手工艺品到工业产品。

      为了在短暂的有生之年狂欢,艺术装饰从生活物品入手,成功地创造了无数的风格如果说,摩天大楼的风格代表了人们的永恒之梦,但同时也是在用这些梦来控制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欲望正如博览会展厅入口处写着的:“艺术装饰是人类需要愉悦和逃亡的反映1925年巴黎展览会上展出的诸多工艺品甚至建筑与海报,涵盖了之后十数年盛行的ARTDECO风格的许多要素,成为研究ARTDECO建筑最早的范本由于这次展览会的推波助澜,这种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名称ARTDECO,作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被迅速推广到欧洲大陆以及大西洋彼岸的整个时尚领域纽约ArtDeco-NewYorkCity纵观近现代百多年的历史,很少有更多的设计力量能像装饰艺术产生如此长久而广泛的影响从西海岸的西雅图到东海岸的纽约,从欧洲大陆到大洋州的澳大利亚,ARTDECO装饰艺术,给设计界留下的如此灿烂的作品、可资借鉴的素材和富有表现力的手法越过大西洋到美国位于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代,当欧陆还在努力修复其在大战中受损的古老建筑之时,美国各大城市在工商业刺激下,已积极地开始大兴土木,摩天大楼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成为都市发展的主角与此同时,传统的复古折衷风格已不适应于摩天楼的功能需求。

      夸张失调的柱式、笨重繁复的线条在高耸的大楼上,显得矫揉造作相反,装饰主义风格则容易适应变化丰富的状况,易于应运于被经济和技术所制约的方案,其潜在的巨大象征能力也正好适合于大型企业和公共建筑而其奢华的室内,高耸向上的造型,以及第一流材料的使用,都为身处都市中的大众带来了新的品位和质量纽约这个摩天大楼林立的大都会,也成为了世界ARTDECO艺术的中心建于1928年的纽约克莱斯勒大楼,以不锈钢建材塑造出一种近乎浪漫的金属尖塔,节节上升的尖塔是由重叠的数个圆弧拱组成,上面则以镍铬钢材为框,构筑出连续的三角窗,犹如一列列尖锐的锯齿,整座金属塔由二十七吨重的不锈钢制成,使得整栋大楼高1046英尺,比巴黎艾菲尔铁塔还高虽然帝国大厦的高度很快地便凌驾克赖斯勒大楼,但这栋由建筑师范艾仑(VanAlen)所设计的金属顶摩天大楼,却被公认为是20年代曲折线条装饰风格的极致作品埃及的考古发现,也深深影响到美国的装饰派建筑回纹饰曲折线条、金字塔造形、埃及神话雕像、老鹰与翅膀等埃及元素,纷纷出现在建筑的外立面和室内装潢甚至电梯间、邮箱的外形上在克莱斯勒大楼的外墙雕塑,明显看到埃及艺术的痕迹晚1年建造完成的纽约帝国大厦,显然是克莱斯勒大楼的平庸翻版。

      它以一个令人震惊的方式将标新立异要求和对数量和尺度的崇拜结合在一起,以傲人的高度屹立于纽约的高层建筑楼群尽管身处一个令人绝望的大萧条时代,装饰主义仍然坚定的希望通过技术表现的装饰美极力掩盖美国城市虚假的繁荣装饰艺术在美国各地的发展,兼收并蓄,汲取了本土的众多文化东部如纽约等大城市因海运与欧洲系统的联系频繁,埃及和亚述文明色彩的装饰元素仍占多数;中西部及北部如底特律等汽车工业城市,即使用了许多当地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西岸加州的大小城市因为混居了包括拉丁美洲、东方人等族裔,建筑物所呈现的装饰元素便出现了马雅文化、日本大和文化,甚至中国文化色彩的装饰派建筑装饰艺术因此形成了庞杂丰富的表现形式,并最终成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设计力量装饰艺术风格最终得以在美国大行其道,并发展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从照片鸟瞰的角度可以看到,密集的曼哈顿岛摩天建筑群,几乎就是一出ARTDECO艺术的盛宴难以想像,离开了装饰艺术,30年代的纽约大都会,会是什么一种形式上海ArtDeco-OldShanghai顽固的中国,只有上海奇迹般地受到了ArtDeco的影响,如今看到上海外滩和西方城市类似的风景线,能够想象出当年和世界同步的影子。

      纽约不是ARTDECO惟一的天堂远东,在同一时期的大上海,ARTDECO风格的建筑也大行其道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名号,也离不开ARTDECO的身影从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一直是洋人的舞台,建筑也不例外,即使宁波商人营建的石库门,也掺杂着西洋的味道上海最早和ARTDECO亲密接触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923年的汇丰银行大楼,在它古典风格的大厅中,装了有着浓郁ARTDECO风格的吊灯1924年,诺曼底公寓的出现,更使ARTDECO惊艳登场此时,即使是在巴黎,装饰艺术也只是刚刚兴起的时尚1927年建成的江海关大楼设计,由老牌的英资建筑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尽管大楼主体依然是古典主义的横、纵三段处理,但其塔楼明显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特点这几乎是上海最早的装饰艺术建筑实例.到192年外滩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落成,其铜制的金字塔形坡屋顶和装饰艺术风格的细部,和同年建成的纽约华尔街40号大厦几乎如出一辙当时远东上海的地位以及“国际接轨”的程度可见一斑公寓建筑,是装饰艺术派在上海建造最多并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类型和同时期的纽约一样,20年代末起,装饰艺术的公寓在上海相当盛行根据笔者的粗粗统计,仅仅在30年代,整体表现为装饰艺术风格的公寓,在上海就数十座。

      这个时期建造的装饰艺术风格住宅,一般在6至于13层之间,最高的如峻岭公寓,局部达到18层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备电梯和完备的水电设施,部分大楼安装了采暖用的水门汀外墙通常采用强烈原色涂料或面砖,配以直线或折线的细部装饰;立面强调竖向线条的微妙层次;形体从中央或转角部位层层收分跌落,具有利落干净的几何美平面一般为一字型、周边型和八字型沿街转角的建筑,通常采用周边型,底层为商店;体量较大的建筑,通常采用八字型或扇型化解体量这些大楼,通常居住着达官和商贾、买办,也有些少量被用作有实力公司的集体公寓甚至是宿舍和装饰艺术在西方发展一样,早期的装饰艺术大楼,通常掺杂着古典的元素,到30年代起,则开始更多地靠向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的建筑师,也留下众多非凡的的装饰艺术作品如杨锡谬设计的百乐门舞厅于1931年建成一个层层收缩的圆筒形塔楼统率着整个大楼,立面被竖向分割出长条的窄窗时至今日,依然优雅的矗立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西路其他中国建筑师的作品还有:建于193年华盖事务所设计的大上海戏院和恒利银行;建于1941年范文照设计的美琪大戏院等近代上海上这些装饰艺术派建筑,能够和西方特别是美国如此同步地建造发展,除了因为上海有众多洋建筑师和建筑公司,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当装饰艺术被移植到美国城市,尤其是纽约时,它成了“飞翔的摩天大楼最重要的部分,使摩天大楼成了现代大教堂”当它作为西洋文化被引入上海时,一方面提示着欧洲式过去,另一方面又象征着美式的时代新精神这种风格不再一味强调殖民势力,它更意味着金钱和财富此外,装饰艺术还传播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眼中,住在那些灯红酒绿世界里的男男女女,他们穿着时髦的衣服,用着稀奇古怪的物什,本身就代表着某种“异域”诱惑西方舶来的杂志、电影被人传阅、称道,而它也帮上海的资产阶级确立了摩登的概念1930年前后在出现的ARTDECO建筑,已经成为上海经典的城市意象随便在街上,拿出一张ARTDECO建筑的照片,请路人指认,很多人都会说:哦,这是上海自205年末起,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在全球复兴并渐渐在大都会中流行,在中国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ARTDECO以其兼容并蓄的宽容视野和灵活自由的创作方式使设计获得了极大的空间,也因此使人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可以在融汇多元文化和多种艺术思想的背景下,设计出多姿多彩的家居生活整个20世纪,很多设计思潮的兴起都和ARTDECO装饰艺术运动有关,可以说ARTDECO是一场至今尚未结束的艺术运动。

      它的每一次风行都伴随着新一代富裕阶层的诞生,这些新人群渴望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他们既不想回归传统,也不愿意陷入冰冷的机器或网络世界里时,这时ARTDECO就成了一种极佳的语言如今,ARTDECO在中国又露端倪,其设计带来的创作自由使这种风格的作品起点之高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在中国流行过的设计风格而且ARTDECO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今日全球化的社会环境相当契合,人们对ARTDECO的兴趣其实是对多种生活趣味的热爱终于可以同时实现的欣喜而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魅力所在吗?为什么是ARTDECO?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认为“美术史就是一部装饰设计史”装饰作为一种美化人们生活的物质形式,不仅仅是各种色彩、线条、体块等元素的堆积,更重要的乃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承载所以,艺术发展史上各种风格主义的出现和消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观的发展史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仍然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运动已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当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者英国人莫里斯正在质疑工业生产方式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甚至反对工业产品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却在寻找另外一种符合现代生活特征的装饰形式。

      他们并不反对工业生产方式,然而同时怀念手工业产品的精致和新艺术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装饰性和自然性,所以他们试图探索出一种能够符合工业生产的新艺术形式1925年法国的“世界艺术装饰和工业博览会”象征了这一“装饰艺术”风格的成型在欧洲,它更多体现在工艺设计、家具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上,而财力雄厚的美国把它应用于建筑设计上建造摩天大楼,从而将这一风格在全球推广30年代建成的纽约第三高楼洛克菲勒大厦就是将其风格阐释得淋漓尽致的杰出代表所有艺术风格的成长都在被不断运用的过程中,经一代又一代设计师们反思而不断丰满如今,人们在对刚刚逝去的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带来的冷漠和无视人的使用功能的反思之后,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人的精神感受特别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人们趋向于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一种能让居住者“触摸”到的空间感受,同时强调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感性、生动的精神氛围在这样的风潮下,人们从过去的风格中寻找设计灵感,从风靡20年代装饰主义的高贵典雅、到后现代主义的个性鲜明都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设计中ARTDECO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对装饰淋漓尽致的运用,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其中出现新突破装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整个设计界的探索,由于在各国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当地的本土特征,更加多元化,所以很难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流行的风格。

      但它仍具有一致的特征,如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光泽;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华美绚烂的视觉印象本文属于:南京装饰公司原创,htp:/w.odf520.info。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