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六种特殊句式课件.ppt
23页特殊句式判断句1 1、此天子气也;、此天子气也;2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5 5、亚父者,范增也;、亚父者,范增也;6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7 7、此亡秦之续耳;、此亡秦之续耳;8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9 9、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1010、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111、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1212、孤,山主也孤,山主也1313、是非疾也,困于酒耳是非疾也,困于酒耳1414、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1515、蔺相如者,赵人也蔺相如者,赵人也1616、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1.“…者,者,……也也”“…”“…,,……也也”“…”“…,,……者也者也”“…”“…者,者,…”“……”“…者,者,……者也者也”“…”“…,,…”…”等形式例:例:((1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 3)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2.“者者””、、““也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谓语来表示判断例:例:((1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 (2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3.3.采用副词采用副词““乃乃”“”“即即”“”“则则”“”“皆皆”“”“是是”“”“诚诚”“”“为为”“”“悉悉””、、““本本””等表示判断等表示判断例:(例:(1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 3)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乃臣效命之秋也((4 4)梁父即楚将项燕梁父即楚将项燕 ((5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 6)臣本布衣《出师表》)臣本布衣《出师表》((7 7)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8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9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0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4.4.采用否定副词采用否定副词““非非””表示否定表示否定例:(例:(1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2)登高而招)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而见者远练习练习((1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 2)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3 3)此三者,吾遗恨也此三者,吾遗恨也((4 4)刘备天下枭雄刘备天下枭雄5 5)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6 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7 7)斯用兵之效也斯用兵之效也((8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即今之傫然在墓者9 9)非死)非死, ,则徙尔((1010)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11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212)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1313)城非不高也)城非不高也, ,城非不深也城非不深也, ,兵草非不坚利也兵草非不坚利也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1 1)承前省如:)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质而白章2 2)承后省如:)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至军中,公乃入’”’”((3 3)自述省如:)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绝者家焉”((4 4)对话省如:)对话省如:““(孟子)曰:(孟子)曰:‘‘独乐乐,与人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乐,孰乐?’’(王)曰:(王)曰:‘‘不若与人不若与人’’””2.2.省略谓语省略谓语如: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3.省略宾语如: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可烧而走(之)也4.4.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如: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5.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于””如: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被动句1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 2、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3 3、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4 4、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5 5、君幸于赵王君幸于赵王6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 7、使不辱于诸侯使不辱于诸侯8 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9 9、是非疾也,困于酒耳是非疾也,困于酒耳。
1010、廉颇拜为上卿廉颇拜为上卿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1.“见见”“……”“……见见…………于于”“”“于于””表被动如:如:((1 1))““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2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2.“为为”“”“为为…………所所””表被动如:如:((1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3.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例:例:洎牧以谗诛洎牧以谗诛练习:练习:((1 1)臣诚恐见欺于王臣诚恐见欺于王((2 2)为乡里所患)为乡里所患((3 3)恐为操所先恐为操所先((4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 6)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7 7)受制于人)受制于人((8 8)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9 9)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1010)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见放((111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121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1313)其后楚日以削)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数十年, ,竟为秦所灭竟为秦所灭介词结构后置句1 1、贪于财货;、贪于财货;2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3 3、具告以事;、具告以事;4 4、长于臣;、长于臣;5 5、得复见将军于此;、得复见将军于此;6 6、因击沛公于坐;、因击沛公于坐;7 7、樊哙覆其盾于地;、樊哙覆其盾于地;8 8、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朝廷数授以官,不拜9 9、急击之以策急击之以策。
1010、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1111、拜送书于庭拜送书于庭121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闻于诸侯131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结于君1414、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1515、设九宾于廷、设九宾于廷1616、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171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练习:练习:⑴⑴购吾头以千金购吾头以千金⑵⑵室西连于中闺室西连于中闺⑶⑶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家有老妪,尝居于此⑷⑷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⑸⑸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⑹⑹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定语后置句1 1、求人可使报秦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叫做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 1)中心词)中心词++定语定语++者者例: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促织》2 2)中心词)中心词++之之++定语定语++者者例: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石钟山记》3 3)中心词)中心词++之之++形容词(定语)形容词(定语) 例: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劝学》4 4)中心词)中心词++数量词(定语)数量词(定语) 例: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马说》练习:练习:⑴⑴楚人有涉江者楚人有涉江者⑵⑵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核舟一⑶⑶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⑷⑷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人欤?⑸⑸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⑹⑹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椻之者,茫茫然归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椻之者,茫茫然归宾语前置句1 1、籍何以至此;、籍何以至此;2 2、沛公安在?、沛公安在?3 3、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4 4、客何为者?、客何为者?5 5、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6 6、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7 7、叩门而入,皆弗之内叩门而入,皆弗之内8 8、若何为者也、若何为者也? ?奚自奚自??何所之?何所之?9 9、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1010、老朽何功之有、老朽何功之有? ?1111、何以知之、何以知之 ??1212、君何以知燕王?、君何以知燕王?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两个条件: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代词;;二是必须是二是必须是否定句否定句,由,由““不不””、、““未未””、、““毋毋””、、““莫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谁””、、““何何””、、““奚奚””、、““安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例如:““良问曰: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豫州今欲何至?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3、介词宾语提前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例如: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鸿门宴》余是以记之。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石钟山记》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马首是瞻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祭十二郎文》韩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练习:练习:⑴⑴惟利是图惟利是图⑵⑵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⑶⑶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⑷⑷彼且奚适也?彼且奚适也?⑸⑸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⑹⑹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⑺⑺惟命是听(从)惟命是听(从)⑻⑻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⑼⑼奚以知其然也?奚以知其然也?⑽⑽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⑾⑾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⑿⑿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⒀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⒁⒁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⒂⒂洞庭君安在哉?洞庭君安在哉?⒃⒃而良人未之知也而良人未之知也⒄⒄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之许也⒅⒅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臣实不才,又谁敢怨?⒆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⒇⒇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