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探索与发现.doc
7页探索与发现(二)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 用字母表示2、 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建立模型的过程3、 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例题每户住3人师:一共住多少人?列综合算式,先求什么?也就是3和2的积, 可以打(),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得到一共住30人师板书算式:(3 X2) X5师:还可以怎样算?列综合算式,要想把3写在前面2X5写在 后面要想先算2X5怎么办?生:打()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得到一共有 30人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1、师:看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三个数相乘,不管先算前两个数,所得到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还是先算后两个数,所得的积,与第一个数相乘,他们的得数都是相等的师: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等于号--师:板书不管运算顺序怎样,他们的结果是相等的擦掉”计算过程”)2、师:这个规律对其它的算式也正确吗?生:老师,可以再举一些其它算式的例子,看看是否也相等师:这个办法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举例讨论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汇报:我们举的例子是:(34X28) X21=34X (28X21)经过 计算结果相等师有选择地板书四个等式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 从这一过程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生:乘法运算中,三个数相乘,可以先算前两个数,再把所得的 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所得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 乘师:这个同学概括的真好,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 出发现的规律吗?生:(aXb) Xc=aX (bXc),师板书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板书课题三、探索拓展,应用规律师:这个乘法结合律有哪些应用呢?1、出示:38X25X4试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师:谁来?生说……师:板书,刚才38X (25X4)就是利用了”什么”?为什么要这 样结合?生答师: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看42X125 X8试着计算师小结:这道题更进一步说明,利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我们的 计算更加简便2、填空:35X2X5=35X (2X )(60X25) X4=60X ( X4)(5X125) X8= ( X ) X5师:把5放在后面行吗?为什么?生:行,因为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3X4) X (5X6) = ( X ) X ( X )生:4个数相乘也可以用乘法结合律!师给予肯定3、直接说得数:8X25X4=20X17X5=师:你是怎么算的?4、 利用发现规律,计算下面各题自选一题)25X17X4 (25X125) X (8X4)5、 刚才都是基本题型,老师相信你能行,利用规律口算25X16生:把16看成4X4,先算25X4得100,再乘4得400师:真棒!生:老师!两个数相乘也可以用乘法结合律!师:对了生:老师,我知道125X16也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计算生:老师!我还知道……师: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研究四、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 ?生齐说: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生说师: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反思:为实现教学目标,这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大胆改革课堂教学, 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对话、沟通、合作等活动,共同参与,互相 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还是那样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围着老师 提各种问题作为老师,学生的”精彩表现”令我惊喜而感动由此 也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和体会1、提供主动参与的条件,促进教学资源动态生成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依据教材给的例子,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再进行模仿练习,课堂沉闷乏味。
首先,通过教材重 组,呈现教学内容结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获得了基础,从而为发现、 概括乘法结合律奠定了基础其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 间,教师启发学生用抽象的算式来举例验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探究,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人人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第三,改变 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课堂中 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辨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因此,课堂上 体现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拓性,出现了许多令教师意 外而惊喜的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乘法结合律不仅是三个数相乘, 还可以是四个数相乘另一个学生提出:两个数相乘也能运用乘法结 合律的例子等2、捕捉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产生多种教学资源时,教师能否及 时捕捉,给予准确、即时的判断,并且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促进 教学资源的再生成与提升,不断推进教学过程,显得尤其重要课前, 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思维方向,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动 态生成从学生质疑"乘法结合律不仅是三个数相乘,也可以是多个 数相乘",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相当拓展,已经不惟书、不惟师,敢 于质疑、批判的精神风貌。
我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归纳 乘法结合律,你能说说吗? ”及时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层 面,进行思维的聚合当学生提出”125X16也能运用乘法结合律” 时,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已经成功了学生学会迁移,学会从个别到 一般的推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教学再次推上 新的n高潮”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不可 预设的,而是一个师生等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 多关注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共同 发展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