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6_第五章_平菇与鸡腿菇栽培技术.ppt

134页
  • 卖家[上传人]:ji****72
  • 文档编号:48530298
  • 上传时间:2018-07-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86MB
  • / 1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平菇生产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主要品种及栽培场所 第四节 栽培管理技术 第五节 异常现象及应对措施一、生产特点 二、食疗价值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返回本章一、概述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代号:Pl(一)生产概况1. 发 展1900年起源于德国 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 1972年用棉壳栽培成功后迅猛发展 世界总产量位居双孢菇之后,排第2位 我国总产量位居所有食用菌之首位返回本节2.栽培特点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 原料广泛、抗逆性强 容易成功、出菇快 成本低、产量最高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佛罗里达、白黄侧耳、粉红平菇 金顶侧耳(榆黄蘑)、凤尾菇 同属种类:白灵菇、杏鲍菇、鲍鱼菇3. 主 要 种 类返回本节二、食用价值营养肉质肥嫩 蛋白质含量达25% 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矿质元素等返回本节药效抑制癌细胞、舒筋活血(舒筋散 ) 降血压、降胆固醇返回本节一、形态特征二、生活史 三、生活条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返回本章一、形态特征 (一)菌丝体 多数洁白、浓密、粗壮、气生菌丝旺 返回本节(二)子实体丛生 单生 叠生菌盖 中央凹,肥厚,呈各色。

      菌褶 延生,裸露,白色菌柄 侧生,白色,中实,上粗下细返回本节二、生活史 属异宗结合四极性菌类原基期 白色瘤状物 桑椹期 粒状物 珊瑚期 长短不齐的杆状物 成型期 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 幼菇期 菌盖小、菇体硬实、颜色深 成熟期 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子实体发育过程返回本节生活条件营养条件环境条件温度酸碱度空气湿度光照返回本节三、生活条件 (一)营养属 木 腐 菌自然:长于阔叶树的枯枝朽木上 人工:各种农产品下脚料均可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很强 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很粗放 返回本节玉米芯 稻草木屑返回本节(二)温度u菌丝生长:最适24~28℃u变温结实性:分化时需8~10℃昼夜温差u子实体生长分化、发育最适温度低温型:10~15 ℃ 中温型:15~20 ℃ 高温型:20~28 ℃ 广温型:10~28 ℃返回本节(三)湿度65%左右培养料 湿度 空气 湿度菌丝生长期:60%~65% 分化期:80%~85% 子实体生长期:85%~90%补水器返回本节最适pH:6.0左右调制8.5左右(四)酸碱度返回本节(五)空气发菌期:较少 分化期 生长期充足返回本节(六)光线发菌期:黑暗分化期 生长期需一定散射光返回本节一、主要栽培品种 (一)按颜色分 (二)按出菇温度分 三、栽培场所 (一)要求 (二)类型第三节 品种与栽培场所返回本章粉红黄白浅灰灰黑按颜色(一)按颜色分颜色随其生长逐渐变浅一、主要栽培品种返回本节中国栽培平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郑素月,张金霞,黄晨阳(2003)采用电泳技术对我国大规模 栽培的64个平菇商业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栽培平菇菌种多样性丰富,64个菌株有44个酶谱类型, 不同菌株有各自特有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类分析表明,供试 菌株在60%相似水平上分为6大类:第一类:包括以白黄侧耳(10号)为代表的21个菌株;第二类:包括以德国引进菌株为代表的6个未定种名菌株;第三类:包括7个白黄侧耳与佛罗里达侧耳杂交的杂交种及4 个未定种名菌株;第四类:包括以佛罗里达侧耳(4号)为代表的5个菌株;第五类:包括以糙皮侧耳为代表的14个菌株;第六类:包括以肺形侧耳(7号)为代表的7个菌株。

      64平菇菌株同工酶酶谱红、黄系列返回本节榆黄侧耳榆黄侧耳榆黄侧耳红平菇红、黄系列黑色系列返回本节白色系列返回本节灰色系列返回本节灰色系列返回本节低温型 品种栽培最广、灰或黑灰色 柄短肉厚、品质上乘 如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等耐贮运,高产稳产 如佛罗里达、凤尾菇等中温型 品种高温型 品种味鲜美、售价高 如红平菇、鲍鱼菇等返回本节佛罗里达凤尾菇姬菇返回本节鲍鱼菇红平菇榆黄蘑返回本节二、栽培场所(一)要求u近水源、利排水 u清洁、远离污染源 u保温保湿 u通风好 u用前杀虫消毒(二)场所类型地上菇房 地下菇房 半地下菇房返回本节特点: 通风透光? 保温保湿性?1.地上式返回本节通风透光? 保温、保湿性?特点地下式返回本节兼有地上及地下菇房的优点半地下式返回本节重茬易失败合理择用菌种(根据季节、市场需求等)理想的场所在于结构合理利于温、湿、气、光的协调品种或场地应适当更新 以免降低菌种的抗逆性返回本节第四节 栽培管理技术 (以玉米芯栽培为例)­一、工艺流程­二、技术关键河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 每年都有丰富的玉米芯资源由 于没有更好的出路,玉米芯多被 白白烧掉,造成严重空气污染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农 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开辟食用菌 栽培新原料,我们利用玉米芯进 行平菇等食用菌栽培的研究,实 践证明这是一条实现农民脱贫致 富奔小康的新途径。

      玉米芯营养丰富,100g干玉米芯含水分 8.7g,有机物91.3g,其中粗蛋白2.0g ,粗脂肪0.7g,粗纤维(含木质素) 28.2g,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g,粗灰 分2.0g碳氮比约为100:1其特点为 质地疏松,颗粒性状好,透气性好,可溶 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氮量偏低只要 根据其特性对配方及栽培方法进行适当调 整,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以 上一、栽培工艺流程 菇棚建造——玉米芯干燥-- -粉碎---配料---搅拌---发酵- --装袋、接种---发菌管理--- 变温催蕾---出菇管理---采 收---后期管理1.栽培场所1.栽培场所粉 碎1.培养料及配方­玉米芯应新鲜、干燥、无霉变,用 锤式粉碎机进行粉碎,以筛孔直径 1.5cm的筛板粉碎的料大小最好 如果玉米芯颗粒太大,虽然透气性 好,但由于料空隙大,菌丝生长速 度反而降低颗粒太小,透气性差 ,菌丝生长缓慢玉米芯配方(1)玉米芯100公斤,麦麸10~15公斤, 硝酸磷复合肥1~2公斤,石膏1公斤, 生石灰3~5公斤,50%多菌灵0.1~0.2 公斤,水170~180公斤 (2)玉米芯100公斤,麦麸10公斤,玉米 粉5公斤,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或 钙镁磷肥)0.5公斤,石膏1公斤,生石 灰3~5公斤,50%多菌灵0.1~0.2公斤 ,水170~180公斤。

      二、栽培技术规范­2.培养料堆制发酵­按照料水比1:1.6~1.8配料,搅拌均匀后建堆,堆 宽1.5~1.6m,高1.2~1.3m表面轻轻拍实后用木 棒打孔,不覆盖薄膜进行开放式发酵,持续6~7天 遇雨天盖上塑料塑膜,雨后立即揭去塑料薄膜 发酵期间每天翻一次堆,改变培养料内外、上下位 置前期中心温度控制在60~70℃,以杀灭杂菌及 害虫后期缩小堆宽、堆高,中心温度控制在50℃ 左右,以利嗜高温的放线菌及大量繁殖,促进培养 料的营养转化,当培养料中形成大量放线菌及腐质 霉(似下霜状)即告发酵结束建堆发酵二、栽培技术规范­开始装袋的前一天,翻堆时加 入干料重0.1%的50%的多菌灵 或克霉灵­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质地疏松 ,用手紧握,不能有水溢出, 不粘,有稍微霉味,但无刺激 性气味pH7.0左右3.装袋接种­装袋前先将料堆散开,散去发酵过程中产生 的废气,并使温度下降至30℃以下特别是 在高温期栽培时,培养料一定冷却透,否则 ,装袋后培养料持续高温,会产生“烧菌”现 象,造成菌丝受害,杂菌滋生!­栽培袋在使用前先在袋上刺微孔,以利通气 方法是取8~10个裁好的塑料袋,先在中间 扎一排小孔,然后对折。

      在距顶端6~8㎝处 再扎一排小孔­装袋时用碗或其它容器将料装入塑料袋,边装 边压实,装至中间小孔处,取每袋用种的1/3 掰成红枣大小的种块,沿袋壁摆放一圈,然后 继续装料并压实,到离袋口6~8cm时再摆放 一层菌种,用大头针扎口或细绳捆口 ­装袋时菌种不可掰的太碎,一般为红枣大小, 菌种用量为干料重的15%~20%­不同菌株(品种)在玉米芯培养基上的产量有 较大差异,以103、9745、2180、黑平8号等 产量较高菌种培养料4.发菌管理­(1)摆放方式:气温高时最好直立摆放,袋间 留空隙,每四排留一条管理通道,气温低时可 摆放3~4层,排间留管理通道­(2)控温:袋内温度23℃~25℃为宜,超过 28℃易造成杂菌污染­(3)遮光:有光时会抑制菌丝生长,同时会造 成早出菇现象,应避光培养­(4)通风:每天通风1~2次,保持空气新鲜 ,保持室内无异味­(5)翻堆:竖放时每隔7~10天倒头一次, 卧放时根据料温变化及时翻堆,以使发菌均 匀,同时可防“烧菌”­(6)防杂:发现杂菌及时用100~200倍克 霉灵或菌绝杀注射,并置于低温处培养严 重污染的远离培养场所,避免交叉感染­(7)时间:玉米芯透气性好,一般20~25 天即可满袋。

      菌丝长满后,菌丝复壮5~8天 ,待外表菌丝浓白,菌袋变硬,有少数菌袋 己形成原基时才能进行出菇管理5.变温催蕾:­平菇是变温结实型菇类,菇蕾形成需 较大温差刺激,人为拉大温差,以 15℃为中心,有8~10℃温差可以使 菇蕾发生整齐,管理方便,产量高 若培养料含水偏低,可直复壮后集中 浸水处理,浸泡3~5h后既补水又进 行温差刺激,捞出后淋水即可上架出 菇二、栽培技术规范­6.出菇管理­(1)出菇方式:气温高时,为防止料温上升 ,菌丝老化速度加快,应在每层间架两根 细竹竿或高梁秆,增加通风散热气温低时 ,可直接摆放,一般4~6层后再架粗竹秆或 木棒,这样可提高菇房利用率­(2)增加湿度:从解开袋口开始就要提高空 气相对湿度前期主要是地面洒水或空间喷 雾,使空气湿度在80%~85%,但绝不能直 接向幼菇喷水直接向幼菇上喷水会造成菇 蕾成批死亡子实体渐大后,根据表面干湿 情况可用喷雾器向子实体上适量喷水二、栽培技术规范(3)适当增强光照:从催蕾期开始就要适当增加散射光 光线较强时菇色深,菌肉致密,菇体韧性好;光线弱, 菇色苍白,菌柄细长,质地疏松,产量低 (4)加强通风换气:出菇期子实体及菌丝活力旺盛,需消 耗大量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排出较多CO2,若通风不良 会造成长柄菇、粗腿菇、菜花菇等畸形菇,响响平菇品 质。

      (5)合理控制温度:对于中高温型平菇,出菇期温度在 15~20℃为宜,对于中低温型平菇出菇温度以10~15℃ 为宜,温度高,菇体生长快,但盖薄,产量低;温度低 时,应适当加温,但必须将煤气排除室外6)子实体生长5时期:原基形成期——桑葚期——珊瑚期——成形期——成熟期返回本节原基形成期返回本节桑葚期返回本节珊瑚期成形期返回本节成熟期7.采收:当平菇菌盖基本平展、颜色由 深转浅、孢子即将释放时及时采收 孢子弹射后可能对某些人产生过 敏反应,有咳嗽等症状采时应用 小刀沿料面切下并削净培养料,菌 褶朝上摆放采收过晚,菇质差, 菌盖易破边缘,且对后期产量有不 良影响8.采后管理­8.采后管理:­(1)采后及时清理菇根、死菇 等,停止喷水2-3天使菌丝恢复 生长、积累营养5-7天后及时 补水或营养液(尿素100克,过 磷酸钙300克、KH2PO4 20克 、白糖100克、VB140毫克、水 100千克)也可采用覆士或泥 垛式栽培,提高产量2)覆土出菇:将出过一茬菇的菌袋适温养菌5-7天, 脱去塑料袋,从中间截断,两端朝上 摆在菇床内,袋间距3-5厘米然后 用湿土将间隙填实,浇水灌溉,渗水 后在菌袋表面覆土1-2厘米,用喷雾 器喷细水将土壤湿度调至18%-20% ,10天左右可出第二茬菇。

      采后再 灌水或营养液,共可出3-4茬菇二、栽培技术规范­(3)泥垛式出菇:在大棚内建菇床,床宽1米 左右,床面比周围高20厘米左右,四周为小水 沟脱袋后沿床面摆两排菌袋,两行间距约20 厘米,垛两端用菌袋堵住,中间填湿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