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学概论第13讲-防护林建设及林业生态工程.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50719806
  • 上传时间:2018-08-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33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防护林建设及林业生态工程主讲人: 王国兵•防护林是个大的林种,根据生产的需要和不同防护林的功能,它可细分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以及具有某种功能的特种防护林等次级防护林种 10.1 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农田防护林是在农田周围有计划营造的纵横交叉构成网 状的森林目的是防治害风及霜冻,保证农田高产稳产 ,同时提供各种林产品(如木材)以及美化环境• ①降低风速: 林带可以减低风速当害风通过林带时,通过树干和枝叶的摩擦和阻拦而使风力减弱;越过树冠 的气流与穿过林带的气流接触后又产生摩擦、混合,继 续消耗气流动能• ②调节气温和湿度: 由于风速的减弱和林带树冠的蒸腾作用,使得林网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得到了改善,有利 于作物高产、稳产• ③积雪均匀而不易吹散: 在多雪地区,积雪的覆盖是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有防护林网的保护 ,积雪不被强风吹散,网内风速的降低,使积雪 均匀地分布在农田上• ④改良土壤: 在林带的防护范围内,由于风速的减小、减轻或不发生土壤的风蚀防护林带还能 防止因灌溉不当所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⑤经济效益: 除了林带防护作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林带本身尚可提供木材、薪材、编条、果 品等产品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作用。

      10.2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是指水土流失地区以减少、阻拦及吸收地 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为目的的防护林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是通过林冠层的截持、林 地枯枝落叶层的调节、涵蓄降水及林下土壤的渗流等 环节来实现水土保持林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 固持土壤: 乔灌木树种依靠其深长的根系及扩展的水 平根系,能在相当大的深度、广度范围内固持土体 如林内各树木植株间盘根错节的根系网,以及浅根和 深根树种的混交搭配,牢牢地固持着土体 •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除了上述2方面外,也具有调节区 域气候、改善环境条件的作用10.1.3 防风固沙林的作用• 一切以防止风沙危害、固定流沙为目的的森林称为 防风固沙林• 固持沙土:通过林木的枝叶减低风速,枯枝落叶覆盖地表,庞大的根系固持土壤,使沙地不起沙、扬沙 • 改良土壤:通过林木的大量枯落物,增加沙地的有机质、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 胶结抗蚀力• 提供林产品:为沙区提供部分木材、薪炭、饲料、肥料及其他林产品10.4 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㈠ 林带的走向• 农田林网化由很多林网组成,一个林网系 指由2条相邻主林带和2条相邻副林带所包围的土地面积,主林带的走向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起主要防护作用,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起辅助防风作用。

      ㈡ 林带网格• 农田林网的网格是由主、副林带之间的距离 所构成的主林带与相邻主林带间的距离称 为主林带间距,副林带与相邻副林带间的距离称为副林带间距林带的间距和网格的大 小,要根据农田防护效果和对农作物有效受 益面积来确定网格面积一般为20~35hm2, 主林带间距300~500m,副林带间距500~ 1000m(图9-13)在风沙严重地区,林网面积可适当缩小㈢ 林带宽度• 林带宽度是指林带两个边行间的距离 ,加上两侧各1.5~2.0m的距离林带宽度主要根据林带透风程度、林木特性、立地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林带过窄防护效益不佳,过宽则占用耕地, 一般由3~10行组成㈣ 林带结构• 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作用大小,与林带结 构和透风系数(即林带背风面林缘1m处,林带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与旷野相同高 度范围内平均风速之比)紧密相关林带的结构是指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一 般有3种类型:(1) 通风(透风)林带结构• 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组成的2层或1层林冠,林带上部紧密不透风,不透光;下部1~2m高度范围内透风透风系数为O.5~0.7害风来临时,大部分从林冠上方越过,小部分从林带下方通过。

      适用于干旱、 风沙危害较轻的地区(图9-14)2) 疏透(稀疏)林带结构• 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或灌木树种组成的3层或2层林冠,林带的整个纵断面透风透光均匀透风系数为0.3~0.5(图9-15)害风来临时,从整个林带中均匀穿过,基本上不改变方向在防护效益方面,这种结构比较好适用于所有地区农田防护林多采用此种结构3) 紧密林带结构• 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和灌木树种组成的3层林冠,上下紧密,基本不透风透光(图9-16)这种结构的林带透风系数接近为零害风遇到这种林带,主要从林带上方越过这种林带适用于果园防护林、阻挡流沙移动的固沙林以及保护公路、铁路的防沙防雪林10.5 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主要考虑下述原则: • (1)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枝叶繁茂,如杨树和桉 树,以便较早地发挥防护效益,延长防护距离 • (2)寿命长、生长稳定,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减少 更新次数 • (3)抗风力强、不易风倒和风折 • (4)水平根不过分伸展,以减少胁地和遮地面积 如泡桐、箭杆杨,树冠较紧束不开张 • (5)与农作物无共同病虫害 • (6)树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生产木材和其他林 副产品10.6 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因地形条件不同,常见水土保持林的次级林种可分为分水岭防护林、护坡林、梯田地坎防护林、侵蚀沟防护林、护岸护滩防护林、塬面塬边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石质山地沟道防护林等。

      下面仅讨论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水源涵养林泛指河川上游集水区内的大面积森 林一般水源涵养林多设在石质山地或石山、 河川上游邻近分水岭的高山、远山地区•水源涵养林需进行全面造林一般营造乔灌木 混交的复层林,即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 树种的混交类型好的混交林具有深厚松软的 死地被物层,能够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在干 旱、瘠薄的荒山上,选择抗干旱、贫瘠的树种 造林10.7 水土保持林树种的选择• 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1)根系发达根系发达、根蘖性强的树种,可以固持土壤,增强土体的抗蚀能力如刺槐 、旱冬瓜等• (2)生长迅速生长迅速、树冠茂密,能形成枯枝落叶层的树种,可减少落地降水数量,保 护土层,如刺槐、沙棘、紫穗槐等• (3)枯落物丰富落叶丰富、易分解,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最好有固氮能力,以提 高土壤肥力,如刺槐、紫穗槐• (4)适应性强在一般情况下,营造水土保持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尽量选择适应 性较强,耐干旱、贫瘠的树种,如侧柏、 柠条、杜梨等10.8 防风固沙林的营造• 非地带性沙地造林: 一般沿河、沿海等非地带性沙地的造林,属全面造林范畴可根 据立地条件(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盐渍化程度等)选择适宜树种,采取适当的整地方法。

      其他造林方法、配置方法与常规造林相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造林: 如沙漠边缘,流动、 半固定沙地,应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固沙林 带可采用紧密结构型,使风沙流中的沙粒沉 降在林带前及林带内但如果采用乔木作为 林带树种,久而久之,造成巨大沙堆,埋没 林带有些地区为避免此种缺陷,选用灌木( 如柽柳)为林带树种,不怕沙埋、沙割(沙粒的 撞击),越埋生长越旺盛,有极良好的阻沙作 用林带最好垂直于主要风沙流方向,但林 带不一定成直线,可根据沙地地貌特征,循 沙丘的四周外缘造林10.9 防风固沙林树种的选择• 固沙林的作用是防止沙地风蚀,避免沙粒移动并 合理利用沙地生产力,其树种选择原则为: • (1)根系深广、根蘖性强,以笼络土壤、固定流沙 ,如梭梭、沙拐枣 • (2)耐风沙裸根及沙埋,如沙柳、沙蒿、柽柳等, 容易发生不定根,耐沙割 • (3)地上部分茂密,以防止因风起沙 • (4)落叶量大,能改良土壤,提高胶结能力 • (5)耐干旱瘠薄、耐地表高温,如花棒、樟子松 • (6)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应选耐水湿、排水力强和 耐盐碱的树种,如胡杨、柽柳10.10 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通过全面禁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 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和大力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解 决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实现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 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 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9000万 公顷左右;累计少采伐木材13082.5万立方 米(按工程范围内起始年份1997年3205.4万 立方米测算),少消耗森林蓄积量25207.13 万立方米;因木材停伐和减产造成的74万 富余职工目前已经分流安置66万人,占应 分流安置人员总数的89.19%;• 累计投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类建设资 金448.94亿元,占规划投资总量的46.38% ,其中国家投资420.12亿元,国家投资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际完成投资总量的 93.58%特别可喜的是:工程区内森林资源持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减少,生 态治理初见成效;林业产业结构正在向多 元化转变,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区 木材停伐减产带来的就业减少正在被造林 护林所增加的就业抵消2)退耕还林工程• 主要通过对陡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 林,解决中国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退 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已累计完成1734.20 万公顷(约2.6亿亩)的造林任务,其中退耕 地造林783.45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 950.75万公顷。

      • 累计完成投资633.6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完 成582.86亿元,国家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 91.99%工程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达到80%以上工程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一是工程区森林资源稳 定增长;二是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沙化土 地治理见成效;三是退耕还林工程给农民 带来了实惠•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通过对陡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实 施退耕还林,解决中国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已累计完成1734.20 万公顷(约2.6亿亩)的造林任务,其中退耕地造 林783.45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950.75万公顷 累计完成投资633.6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完成 582.86亿元,国家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91.99% 工程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达到80%以上工程的 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一 是工程区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二是水土流失面积 减少,沙化土地治理见成效;三是退耕还林工程 给农民带来了实惠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主要通过退耕还林、禁牧舍饲、小流域治 理等措施,尽快恢复北京周围地区的林草 植被,解决首都的风沙危害问题工程实 施5年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19.14万公 顷,累计完成林业投资83.30亿元,其中国 家投资68.07亿元,国家投资占林业总投资 的81.72%。

      •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林业用地面积呈扩大趋势,森林覆盖率增长明显;二是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土地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良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工程区重要的后续新兴产业;四是农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来源中种植业、林业、外出务工比重明显上升4)“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 林体系建设工程• 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由三北防护林四期、长江流域防护林二 期、沿海防护林二期、珠江流域防护林二 期、平原绿化二期和太行山绿化二期6个工 程组成,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 题• “三北”四期工程自2001年实施4年来,已累 计完成建设任务271.50万公顷,其中累计完 成造林面积150.31万公顷,累计完成新封山 育林面积121.19万公顷,累计完成的建设任 务已占工程规划建设总任务的28.58%;4年 来,累计完成投资41.38亿元,长江流域等5项防护林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 造林面积128.93万公顷,完成二期规划造林 任务的20.08%完成投资79.07亿元• “三北”及长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