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资源: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可下载).docx
11页中考语文资源: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汇编 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汇编 龙岩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4、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4分) ① 同意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上文已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是诗人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能找出一处理由即可)②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老马尚能识途,我竟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4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7.①不尽②终要,终当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河池市(一)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7.词的下阕抒写了 的看法,表现 的生活态度 6、C 7.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2分)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柳州市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B 遵义市 如梦令(6分)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23.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2.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 23.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河南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4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20、(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悲愤、失望的情绪 21.(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2.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3.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2.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23.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湖北省十堰市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23.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4.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仙桃市 天门市 潜江市 江汉油田古诗词赏析(4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 (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 的心情2分) 9.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2分) 8.夏夜(同时扣住“夏”和“夜”两个元素即可) 闲适(或: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2分每空1分) 9.答案示例:①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②词人()与同伴;③夜行人;④蛙儿们(2分两种说法各1分) 湖北省襄樊市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0-11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10.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分) 11.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湖北省孝感市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一)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6.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体2分) 7.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6.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7.A(2分) 长沙市(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9.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8、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9、A 黄石市古诗文阅读:(15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7、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8、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
8、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湖南省衡阳市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3.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分) 24.“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 25.“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2分) 23.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娄底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