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评价研究述评.docx
7页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评价研究述评 杨惠贤 高 丽(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经济增加值(EVA)是目前欧美国家评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时常用的指标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即经济增加值(EVA)就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别,接着阐述了国内外对经济增加值的理论研究,这也是本文的重点 【Keys】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资本成本一、引言西方国家的业绩评价指标越来越多,体系也逐步健全,尤其是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计分卡(BSC)的出现,更是掀起了业绩评[]价方法的创新狂潮然而当EVA被各国广泛运用并取得优异业绩时,在中国却黯然消失直到2012年国资委在央企业绩考核中全面推行EVA时,EVA的理念才逐渐被广泛接受和运用,国内学者对它的研究也开始多元化二、EVA的定义经济增加值(EVA)就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别,即一定时期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NOPAT)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若EVA为正值,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若E-VA为负,则表示股东的财富在减少。
若EVA为零,说明企业创造的收益仅能满足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即资本成本本身EVA不仅对债务资本计算成本,而且对权益资本也计算成本,因此,EVA实际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利润三、EVA的理论研究(一)国外对EVA的理论研究国外对EVA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EVA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这是EVA研究的主流研究的目的在于证明EVA与公司价值、股东价值是否显著相关、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如何在考察EVA对股价和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方面,Uyemura等(1996)对银行业研究得到的结果显示,在一个较长的时段里(如5年),EVA与股价变化和公司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O’Byrne(1996)采用市场价值除以净资产作为因变量,将EVA作为自变量,发现EVA可以解释31%的市场价值然而,EVA与市场价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这种论点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批评一些人质疑这种结论的产生主要是基于股市的利好(Brus-co,Tortella 2002),研究缺乏可行性(Chen,Doll 2001),并且这种由新的管理技术带来的热情必将很快消退(Brickley et al.1997;Brusco,Tortella 2002)。
在EVA是否比传统绩效评价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价值方面,Lehn和Makhija(1996)的研究结果显示,EVA与股价报酬的正相关程度略高于资产收益率(ROA)、股东权益收益率(ROE)等传统绩效指标;Chen和Doll(1997)认为两者差异不大Bacidore等(1997)的研究有所创新,提出来“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并将之与EVA比较,他们的实证结论发现公司价值与REVA的相关性强于EVA第二,EVA的评价业绩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将EVA与其他类型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证明EVA是否能够更合理地评价管理业绩研究内容一方面是将EVA与其他基础评价指标,如会计基础指标、市场基础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是将EVA与同样是经济基础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由于研究假设和研究角度不一样,这一类的研究结论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研究中也不乏将EVA与常用的企业估价模型进行对比的例子Storrie和Sinclair(1997)、Shrieves和Wachowicz(2000),以及Damodaran(2002)[来自wwW.lw5u.cOm]的研究显示,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NPV是企业未来期间内的EVA的现值。
第三,EVA的价值管理应用研究这一类研究主要是探索EVA在业绩评价和价值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包括EVA的会计调整和资本成本计算、基于EVA的管理薪酬体系设计等这也恰恰是理论界非议最多之处人们针对EVA在应用于业绩评价与价值管理实施中的技术难点提出诸多质疑,如EVA的组织适用性、资本成本测算的准确性、会计调整的复杂性与有效性等但同时也不乏一些大胆探索者,杨和奥伯恩(2002)以总部在巴黎的一家电子配电装置制造商为例,介绍了该公司财务总监在1997年最新引进的EVA业绩评价系统,计算了其EVA和市场增加值(MVA),讨论了计算过程中进行的会计调整、采用的资本成本,利用EVA制定管理者薪酬的方法,以及在部门间贯彻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价标准所遇到的挑战与理论研究不同,EVA的实践应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EVA不仅在AT&T、Coca-Cola、Compaq Computer、GE、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得到普遍应用,而且为高盛、摩根斯坦利、所罗门联邦等许多著名投资银行所采用二)国内对EVA的理论研究国内对于EVA的理论研究与国外一样,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检验EVA的价值相关性方面,学者们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孙铮等(2001)和戴德明等(2004)的研究显示EVA的价值相关性强于传统财务指标;余海宗和师芙琴(2007)以我国深市中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基于EVA的公司绩效与公司股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得到EVA指标能够合理地评价公司绩效的结论然而刘力和宋志毅(1999)却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他们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研究未能证实EVA和REVA指标比净资产收益率这一传统指标更具价值相关性;乔华等(2001)用EVA和传统指标为解释变量对MVA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税后净营业利润对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最强,EVA的解释能力次之第二,在分析EVA的业绩评价可行性方面,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认为EVA在业绩评价方面要比其他类型指标更合理例如,张先治(1997)从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探讨了EVA,指出国有企业要对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和增值的责任,必须考虑使用国家资本的成本,只有税后利润能够弥补使用国家资本的成本,即EVA为正值,才能说明企业真正有经济效益;刘力和宋志毅(1999)指出EVA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张德明等(2006)研究了经济增加值(EVA)计算过程,并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计算了418家2003年和457家2004年的EVA,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在创造新财富方面能力较弱;行业间公司绩效EPA(单位资产实现E-VA)与股权资本成本率以及地区间EPA特异性显著;在表现公司经营成果方面,EVA和净利润具有一致性。
当然,学者在此类研究中采用的更多的还是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围也没用拓展到与其他价值基础指标的比较方面第三,在探索EVA的价值管理应用方面,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学者们一方面认为EVA是一种管理系统,在价值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又指出EVA的应用存在许多技术难点,但又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例如,孙铮和吴茜(2003)、王化成和刘俊勇(2004b)等认为EVA形成了一种集业绩评价、激励补偿、管理理念于一体的管理评价体系,然而EVA应用存在资本成本的准确性、会计调整的有效性、管理补偿的可行性以及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等问题池国华(2003)、范松林和李文娟(2004)及黄卫伟和李春瑜(2005)对EVA在中国企业环境中的价值管理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开辟了EVA在中国应用研究的新路径一些学者还试图拓展EVA方法的应用领域,试图利用EVA的思想指导更多实践例如,王斌和高晨(2004)建立了以平衡计分卡为主体的业绩评价体系,其中以EVA及其改进指标来嵌入财务业绩考评中,探索了改变传统预算评价的主要思路;杨占玄(2009)结合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的应用案例,运用客观的赋权方法构建国有资源型(如石油、煤、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综上所述,国外对于EVA的理论研究及应用都是比较完善的然而,我国对EVA的研究更多是介绍说明性的,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进行探索性的应用研究较少;在EVA的业绩评价和价值管理研究方面基本上是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很少采用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方法虽然EVA的研究涉及业绩评价和价值管理,但是现有的研究是零碎的,未成系统的,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应用框架,因而对EVA应用及其难题的解决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研究参 考 文 献[1]Uyemura D G,Kantor C C,Pettit J M.1996.EVA for banks;value creation,risk management,and profitability measurement.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9)[2]O’Byrnes S F.1996.EVA and market value.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Spring[3]大卫·格拉斯曼,华彬.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孙铮.收益指标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2)[5]戴德明,王艳.经济增加值与传统财务指标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论坛.2004(1)[6]李咏新.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J].企业导报.2010(10)[7]池国华.基于EVA的价值管理模式——青岛啤酒案例分析[J].经济管理.2003(22)[8]杨占玄.基于熵值法的国有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理论月刊.2009(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