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4课时).ppt
29页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六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l一、环境工程设计特点–交叉性l环境科学l给水排水工程l通风热力工程l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l化学工艺与工程l能源工程l信息技术l经济学、法学等社会学科–创新性–经济性、社会性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l二、环境工程设计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l三、环境工程设计一般步骤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l四、环境工程设计前期工作–规划资料l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大气、水体总量控制规划、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相关政策和标准–项目建议书、批文–基础资料l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建筑施工条件、协议文件–技术资料l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l环境影响评价报告l设计任务书l选址报告l环境质量报告l科学实验报告资料–互提资料第一节 概述l五、主要设计资料–设计基础资料l自然条件、编制概预算–设计规范及水质排放标准lGB50014-2006,GB50015-2003,GB50013-2006,GB50335-2002,GB50336-2002,CJJ31-89l六、设计原则–基础数据可靠–厂址选择合理–工艺先进实用–总体布置考虑周全–避免二次污染–运行管理方便–近期远期结合–满足安全要求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l七、设计步骤–设计前期工作l项目建议书l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l八、设计文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l设计说明l主要材料及设备表、施工图预算l设计图纸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l设计图纸–平面布置图–污水污泥工艺流程纵断面图–竖向布置图–厂内管渠结构示意图–厂内各处理构筑物的工艺施工图,各处理构筑物和管渠附属设备安装详图–管道综合图–泵房、处理构筑物、综合楼、维修车间、仓库的建筑图、结构图–采暖、通风、照明、室内给排水安装图,电气图,自动控制图、非标准机械设备图等第二节第二节 厂址选择厂址选择l与总体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的走向、布置、处理后的污水的出路密切相关。
l遵循原则:–选在城镇水体下游,处理后出水排入的河段应对上下游水源影响最小–考虑回用时,厂址与用户和受纳水体靠近–便于污泥处理和处置–位于夏季主风向的下风侧,与城镇等保持一定卫生防护距离–厂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地基较好,承载力较大,地下水位较低,便于施工–处理厂应尽量少占土地和不占良田–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应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如有可能,选择在有适当坡度的位置第三节第三节 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工艺流程选择确定l对个单元处理技术(构筑物)的优化组合l主要因素:–污水的处理程度lGB18918-2002,GB8978-1996,GB18486-2001–处理规模和水质特点–建设地点自然地理条件,厂区面积–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控制要求–选择合理的污泥处理工艺l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工艺及相关工艺参数第三节第三节 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工艺流程选择确定l对个单元处理技术(构筑物)的优化组合l工艺流程选择基本要求–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已充分验证并已在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技术–经济合理–安全性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第三节第三节 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工艺流程选择确定l处理工艺方法的选择–研究各种处理工艺l收集相关资料–待处理污染物种类、数量、理化性–国内外出路该污染物的工艺技术路线–实验研究报告–处理技术先进与否在、自动化程度–所需设备制造、运输和安装情况–处理项目建设的投资、运行费用、占地面积–基础建材、水、气、电、燃料的用量和供应–厂址、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l分析处理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工艺技术特点、工程应用经验等l分析处理工艺对项目所在地区和污染物排放的适应性l研究拟采用的处理工艺的可得性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第三节第三节 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工艺流程选择确定l处理工艺方法的选择–处理工艺流程的研究l同一种处理方法可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l研究内容:–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保证程度–各工序间是否合理衔接、是否通畅、便捷–物料消耗定额–工艺参数,如反应条件、pH、温度、压力、去除率等–流程安排是否合理,应既能保证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又能对污染物排放有一定的适应性–处理方法的比选论证l技术先进程度、技术可靠程度、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保证程度、工艺流程的合理性等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第三节第三节 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工艺流程选择确定l1、基础准备工作l2、确定评价目标l3、调查、收集综合评价所需的技术经济参数l4、对拟选用的各种废水处理技术进行详尽的分析(如优缺点、技术、经济、管理等)l5、建立数据体系(或数据库)及评价模型l6、进行分项评价,如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价等l7、在分项评价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l8、选择与决策,采用最优化的废水处理技术方案l9、专家论证,提交评价结论和报告处理技术的综合评价处理技术的综合评价第四节第四节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l应综合考虑工艺流程与高程布置中的相关问题l基本原则:–1、集中布置,功能分区得当,按厂前区、污水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布置–2、构筑物按流程顺序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土方平衡–3、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沟道)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尽可能短,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
–4、应设置超越管(超越全部构筑物、单元构筑物之间)及单元构筑物放空管道设置可切换的连接管渠–5、产生臭气和噪声的构筑物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构筑物的必要通道,满足物品运输、日常操作管理和检修的需要–7、绿化面积一般不小于全厂总面积的30%–8、在高程布置上,充分利用地形,少用水泵并力求挖填土方平衡–9、考虑分期施工和扩建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扩建余地第四节第四节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l平面布置图比例为1:500~1000.l应标出坐标轴、风玫瑰图、构筑物与辅助建筑物、主要管渠、围墙、道路及相关位置l列出构筑物和辅助建筑物一览表和工程数量表l对于工程复杂的,可单独绘制管道布置图第五节 高程布置 l通过计算确定各单元处理构筑物与和泵站的高程,各单元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高程和各部位的水面高程,使污水能够沿处理流程在构筑物之间通畅流动l布置得合理性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工程造价、运行费用、维护管理和运行操作等l原则:–1、尽量采用重力流,减少提升,以降低电能,方便运行–2、选择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留有富余–3、水力计算,一般以近期流量作为设计流量–4、尽量减少污泥处理流程的提升,污泥处理设施排出的废水能自流入集水井或调节池–5、使最后一个处理构筑物的出水能自流流出–6、设置调节池的污水厂,调节池宜采用半地下或地下式–7、构筑物之间管渠连接:明渠和管道l明渠,v:,≥,沉砂池为l管道: ≥第五节 高程布置l标明污水处理构筑物和污泥处理构筑物的池底、池顶及水面高程,l表达出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和处理工艺流程l绘制:纵向比例尺为1:50~100;横向比例尺为1:500~1000l配水设备:l计量设备:–污水:非淹没式薄壁堰、电磁流量计、超声波计量计、巴氏槽等–污泥:污泥回流装置选用电磁流量计–药剂:玻璃转子流量计、计量泵等感谢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