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教学进度表资料.pdf
10页高中生物教学进度表 1 周次 周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点 绪论、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 元素 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②③④⑤⑥ 2、生物科学的发展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含量 4、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作用 5、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 性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 物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 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2、 理解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生理 作用 3、糖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类和生 理作用 4、脂质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类和生 理作用 5、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生理作 用 6、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计算 7、核酸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 种类、结构和生理作用 8、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的鉴定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的种类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分子结构及结 构特点 3、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及主要功能 4、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相互联 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细胞增殖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及类型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4、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5、细胞增殖的意义 6、细胞分裂方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 第二节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有丝分裂过程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 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4、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5、有丝分裂特征和意义 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7、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 第三节细胞分化、癌变和 衰老 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 2、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概念 3、细胞全能性 4、细胞癌变的原因及预防 5、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及其生理现 象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 和 Fe3+的催化效率 [实验五]探索淀粉每对淀 粉和蔗糖的作用 1、酶的发现过程 2、酶的概念、特性 3、初步学会探索酶特性的方法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二节新陈代谢与 ATP 第三节光合作用 1、ATP 的分子简式 2、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3、ATP 形成途径 4、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5、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 6、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作用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三节光合作用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 提取和分离 1、掌握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 验 2、光合作用过程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4、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5、突然改变某种因素后, 物质的动态 变化 6、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和利用 [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与复原 1、吸涨吸水的原理 2、渗透作用的原理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4、原生质层的概念 5、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6、 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合理灌溉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1、溶液培养法 2、植物的必需元素、矿质元素 3、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特点 4、根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对水分吸收 的关系 5、根对矿质元素吸收与细胞呼吸的 关系 6、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7、合理施肥与无土栽培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七节细胞呼吸 1、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状况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利用及其转 化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 5、细胞呼吸的概念 6、有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及反 应式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七节细胞呼吸 第八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 型 1、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及反 应式 2、细胞呼吸的意义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5、新陈代谢的概念 6、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7、同化作用的代谢类型 8、异化作用的代谢类型 9、化能合成作用及兼性厌氧型生物 10、代谢类型的进化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实验八]植物向性运动的 实验设计和观察 1、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2、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实验原理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原理 4、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 5、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产生、 分布和运 输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 活动的调节 1、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及 主要作用 2、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 用 3、体液调节的概念 4、高等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5、激素分泌的调节 6、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 用 7、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 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弧的结构 3、兴奋的传导、突触的结构 4、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 系 6、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 7、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有性生殖概念、意义 3、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4、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异同 5、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 DNA 的 变化规律 7、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 1、个体发育的概念 2、被子植物双受精作用 3、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4、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5、蛙的胚胎发育的概念、过程 6、蛙的胚后发育的概念、过程 制表:张力 李可 高中生物教学进度表 2 周次 周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点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小节 DNA 是主要 遗传物质 1、 DNA 是遗传物质 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RNA 是遗传物质证据: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4、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5、DNA 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小节:DNA 分子 的结构和复制 1、 DNA 分子结构 化学结构:由四种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长链 空间结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2、 DNA 分子的复制(概念、复制过程、特 点、条件、复制意义) 3、 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 基础 第三小节:基因的表 达 1、 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染色体、与 DNA、 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 转录 翻 译) 3、中心法则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通过控制酶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通过控制蛋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 遗传基本规 律 一、基因分离规律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4、对分离现象的验证:测交 5、基因型和表现型 6、纯合子和杂合子 7、自花受粉和异花受粉 8、基因分离规律实质:等位基因分离 9、基因分离规律在育种,医学实践等实践 中的应用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 遗传基本规 律 1、 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理解形成 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 性状之间数量关系 探究实验二 第二小节:基因自由 组合规律 2、 孟德尔所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过程、特点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遗传基本规律 第二小节:基因自由 组合规律(二) 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测交 2、自由组合规律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3、应用:在理论上是基因重组来源之一, 是生物多样性原因之一,在实践上指导杂 交育种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 伴性遗传 1、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男 :44+XY 女:44+XX 2、 性别决定方式 XY 型性别决定; ZW 型性别决定 3、 伴性遗传概念 4、 伴 X 性染色体隐性遗传实例、特点 5、伴性遗传的遗传系谱分析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 重组 1、 基因突变概念、特点、实例、诱变因素 2、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应用 3、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四节 生物变异 二、染色体变异 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 与优生 1、染色体结构变异概念、实例 2、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概念 二 倍体概念 3、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原理及特点 人工 诱导多倍体育种原理及特点 4、 遗传病类型。
实例、 禁止近亲结婚原理、 优生措施 第六章 复习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1、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 种群、 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计算方 法 3、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作用 5、隔离的概念、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 成的关系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态因素 1、生态因素概念 2、非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 3、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互助 斗争 种间关系: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4、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 群落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 种群: 概念 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种群增长的“S”曲线, “J”曲线 影响 种群变化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意义 2、群落:生物群落概念 3、实习三、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第三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生态系统结构 1、 生态系统概念、 类型及各种生态系统分 布,动植物特点 2、 生态系统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 态系统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三者关系及在生态系统中地位作用。
4、初级、次级消费者概念及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等概念 第七章 生物与环 第三节 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单向、逐级递 减原因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四、物质循环 五、生态系统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 碳循环过程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 2、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 关关系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实习四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的稳 态 1、 学会制作设计小生态瓶, 观察生态系统 稳定性 2、 生物圈的概念 3、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4、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及 其保护 第六七八九章复习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多样性面临威 胁原因 3、生物多性保护方法及意义 制表: 张力 李可 高中生物教学进度表 3 周 周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 4 绪论 第一章 第一节 1、生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内环境的稳态 3、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4、血糖平衡与调节①②③④ 2 4 第一章 第一节 1、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2、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的 特点、抗体的分布 5、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3 4 第一章练习 第二章第一节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C3植物与 C4植物的概念 3、C3植物与 C4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 4、C3植物与 C4植物的区别 4 4 第二章第二节 第三章第一节 实验二自生固氮 菌的分离 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固氮的意义 3、生物固氮过程简介 4、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实验二 6、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