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最新4篇).docx
9页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最新4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最新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篇一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 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 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 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
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 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 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 如《罗文应的故事》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 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另一方面,其更关注编织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
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 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 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 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 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 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 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
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 ”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 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儿童文学人生价值观研究 篇二 人生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在对生命状态和生命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在不断反省和调整中,最终形成的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与看法 儿童文学中彰显出的人生价值观丰茂多彩 因此,探讨儿童文学中的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文学中以世俗成功证明自我价值 世俗成功是指符合社会大众的评价标准,为社会大众接受与认可的成功,主要倾向于金钱、地位和名声等表象方面的成功 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肯定个体在艰难困苦中体现出的坚韧意志与进取精神,让人们相信只要坚持奋斗,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终会克服一切阻碍获得成功 例如在文学作品《像你这样的女孩》中,主人公邓先子与骆茜茜均有着不幸的童年:邓先子父母离异,父亲对其非常苛刻,从小与身体残疾的母亲在一起尝尽了生活的艰辛;骆茜茜是母亲被父亲用强后生下来的,父亲因此住进监狱,母亲对其冷漠冰冷,家庭中缺少温暖。
邓先子母亲心怀包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邓先子受母亲影响,性格活泼开朗,并且成绩优异、热爱生活;骆茜茜受母亲影响,性格沉默寡言,曾自杀未遂,成为自闭冰冷和离家出走的问题少女 最终,邓先子的梦想实现,清华毕业后留学南加州,并在完成博士学业后留校任教,而骆茜茜在成年后生有一子,自己童年的阴影传给了儿子,使得其性格向骆茜茜童年一样麻木和冷漠 最终借“我”之口给出了自己的价值评判:“像你这样一个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拥有无限宽广的世界 ”作品从对主人公命运的安排上,倡导对生活需要采取乐观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成功 二、儿童文学中以本色出演彰显自我价值 个体在生活中和人生中始终保持独立性,不因外界变化或者他人评论而改变初衷,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如果个体失去了独立性,便“背叛”了原来的自己,而自我价值自然无从谈起 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正是以“坚持初心”来彰显自我价值,向社会传递敢于做最真实自己的价值观 例如在儿童文学作品《藏在名画里的猫》中,猶咪因为没有在名画中看到自己而愤愤不平,并让主人公菲莉西玛在名画中加入猫,既让菲莉西玛获得了世俗的成功,又满足了猫咪的自尊心。
但是主人公菲莉西玛最终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我,认识到从前的简单舒适生活才是自己的追求,并向猫咪表明了自己对自由和价值的看法:不是画家忘记画猫,而是猫咪们生性自由,不愿意在画上,因为“猫就是猫” 最终主人公菲莉西玛重新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中作画,内心平静恬淡 作品描绘了主人公从默默无闻到身负盛名,最后回归平凡的生活历程,向人们传递了只有坚持自我本色,不在繁华生活中迷失自己,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快乐,实现自我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篇三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年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 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 “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 ”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
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 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 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 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 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
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 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 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 ”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 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