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doc
3页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原理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了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原理3、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上升性原理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内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方法论: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注: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原理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原理6、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原理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内容:(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就成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2)特性: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多样性3)标准: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方法论: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原理8、价值的创造与实践(1)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通过劳动实践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生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强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重要问题:(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2)价值的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3)怎样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