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义孚与人文主义地理学.doc
6页段义孚与人文主义地理学段义孚与人文主义地理学【摘 要】段义孚发表的论文《人文主义地理学》 ,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标志性学术作品正是这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及其后续作品使得段义孚被地理学界公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本文首先简介人文主义地理学和段义孚的生平,然后详细介绍段义孚所阐述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虽然也受到些质疑和批评,但其仍是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关键词】人文主义地理学;段义孚;逃避主义引 言自从 1976 年当代国际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人文主义地理学”这一概念以来,人文主义地理学已成为当代西方地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英国著名地理学家 r.j.约翰斯顿把 80 年代的西方地理流派归纳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人文主义地理学作为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引起了国际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着愈来愈深远的影响1.人文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是“理解生活的目的、价值和人文意义”的尝试,也是“一种人类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的广泛观点” [1]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6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迅猛社会变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把人日益物化。
在这种形势下,人文主义思潮十分流行二战后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地理学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从整个地理学的发展来看,50 年代实证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60 年代末一些地理学家对实证主义研究方式日益不满因此一些地理学家倡议,实证主义应被人文主义替代,以人及其所处环境为中心,将人作为地理研究的出发点,重视意义、价值、目标和目的等的研究[2]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人文地理学以人为中心,是人的地理学,关心场所的构建1976 年,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协会会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 至此,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进入了高峰2.段义孚的生平段义孚作为西方公认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他的生平又是怎样的呢?1930 年段义孚生于天津,后移居国外,成年后在牛津、美国伯克利读书,之后在美国多所大学教书自任教明尼苏达大学,段义孚在地理学界声名鹤起,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和美国地理学会授予的奖章1998 年,段义孚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也特意提到了早年中国生活带给他的感受他注重人性、人情,以人为本,给地理学一份人情,就是他的理念在后来的人文地理研究中, 他总以人为本作为观察地理问题的出发点。
在60 年代的逻辑实证革命中,段义孚将人的情感与地理景观的关系进行了极具智慧的阐发,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3]自此,yi-fu tuan 闻名于世界人文地理学界3.段义孚阐述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段义孚认为,爱与怕是人类情感的两项基本内容, 关于这两个主题在人文地理中的表现,他写了两本书, 《恋地情结》 、 《恐惧景观》 其中《恋地情结》是他的成名作,此书至今仍是美国各大学景观专业的必读书段义孚所关注的“爱”与“怕” ,指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与地方场所相对应的爱与怕,这些构成人文地理的内容恋地的本质是恋自我,当地方场所被赋予人的情感、价值后,人便与地“合一” “合一”是合在人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与地方的情感有很多面对各类未知地区,人类都会与其产生情感关系,恐惧是最主要的情感陌生产生恐惧,恐惧则又产生要调节恐惧的心理和行为,在这些行为中又常附有发明创造越是陌生,越是不自信,越有恐惧感,就越容易相信风水说、风水术段义孚讨论的人与环境问题很有趣,从身边说起,他的人本主义就是这样与人贴近,不求高远,但求深省人本主义一词在地理学界就与段义孚密切联系在一起3.1 段义孚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2005 年段义孚到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的学术报告。
段义孚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深刻理解人类在世界所处的地位 [4]他强调人要对世界有所感悟他的报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感悟力第一,地理学关注不同地方的差异,地方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地方在特点上的差异地方特点可以通过感官来感受到,感受的综合便形成了地方感第二,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强权于自然之上,扭曲了自然的本来形态人的本性中有热爱自然的一面,也有攫取自然的一面段义孚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应将人看作是自然的一分子,人可以从自然中获取自己的生存资源,但还要尊重其他自然要素的存在第三,人类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推动人们营造新的空间场所他强调:与一些物质文明相比,人类想象力产生的精神文明化对人类发展更有利在人类精神财富中,有许多人类想象的美好空间和场所[5]最后段义孚指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必须能够把握大量的事实,同时感悟自然的复杂、精妙3.2 段义孚所著-《逃避主义》段义孚的著作颇丰,仅著作就有 15 部之多其中《逃避主义》已经由北京师范大学的周尚意、张春梅翻译成中文,2005 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逃避主义》一书是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最好的学术读本之一。
全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他的个人情感、价值观,书中的图片、素材、生活事实也都体现出他对自然、世界的领悟力[6]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对象之二是文化:城市生活、苛政、宗教禁锢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不清晰的状态对象之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想要逃避的原因是对自然的恐惧、对社会的无法承受、渴望感受真实、对自身动物性的反感4.人文主义地理学所受的批评人文主义地理学也受到其他学派的质疑、批评如实证主义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过于主观性,关心的一些东西太琐碎,不注重改善现实世界,而结构主义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将重点放在人身上,扭曲了现实,没有考虑社会等因素对个人活动的限制、约束……鉴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种种局限,恩特里金等人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方法,它作为一种批判思潮,强调人文地理学中意义和价值等内容的重要性,加强对社会文化的重视 [7]5.结语人们将实证主义的兴起称之为一场革命,而当代著名地理学家 d.李和 m.塞谬尔则将人文主义的流行称为一种再觉醒人文主义地理学是针对实证主义地理学中的弱点和不足发展起来的,其领军人物便是美籍华人学者段义孚虽然人文主义地理学对某些问题的分析有独特的见解,不过,它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它经常考虑的是具有独特性的事情,而不善于处理社会的大范围问题。
人文主义学的作用是推进人的发展,它提醒人们不要忽视人的体验和感受参考文献】[1](英)r·j·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2]于涛方,顾朝林.人文主义地理学—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5).[3]唐晓峰. 还地理学一份人情[j].读书,2002(11).[4]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j].地理科学进展,2006(3).[5]周尚意.“段义孚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会”纪要[j].地理学报,2005(9).[6]段义孚.逃避主义[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7]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j].人文地理,2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