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组织教学活动.doc
3页巧妙组织教学活动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1、观察活动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好动,他们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寻周围世界,能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冰是什么变的?冬天嘴里怎么会冒白烟?活动室墙上的彩光是哪儿来的?水龙头为什么会出水?……对于孩子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而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从中指导,帮助他们去寻找答案,从而认识世界,获得知识例如,有幼儿问:种子是怎么了芽的?于是,我就带幼儿做“种子发芽”的实验,通过每天的观察、记录实验找出答案教师在活动中既是合作者,与幼儿一起提问,一起回答,一起讨论,也是引导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更是活动的支持者,引领孩子在观察过程中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提高幼儿学科学的激情2、小实验陶行知指出“重视科学实验,玩科学把戏,以此来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事实上,幼儿的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驱使她们去摆弄、探索、发现、了解周围事物,更多时,他们在触摸、摸弄、敲打等活动中,对一些物品进行一番“研究”,因此他们需要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所以,教师必须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给予他们适当的启发指导。
例如:在《会翻跟头的胶囊》活动中,老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实验用具:胶囊、铁球、黄豆、小木棍、长条形盒子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会翻跟斗的小胶囊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强加于他们,而是让幼儿通过一次次实验、交流中自主积累和建构相关经验,从而使幼儿亲身感知小胶囊会翻跟斗的具体特征和粗浅原理3、随机教育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纸能站起来吗?鱼缸里的小鱼怎么会死掉?……我们应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记得为了知道纸能不能站起来,我鼓励大家动脑筋几个幼儿把纸片折来叠去,终于找到了方法:对半折、圆桶、多边形,纸就站起来了纸站起来,上面能放东西吗?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积木放上去,最多可放30块,但也有放1块就把纸压坏的静力和动力,就这么简单地弄明白了4、挖掘家长资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同样肩负着培养幼儿早期科学意识教育的重责,教师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多渠道沟通,让家园配合起来首先,教师应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家长们不同的知识和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如在认识“牙齿”时,教师可邀请班内当牙医的家长亲自来园讲解的相关知识及如何保护牙齿,让家长参与教学,才真正做到了家园的互动合作其次,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和才能智慧如在“好听的声音”活动开展时,组织“制作风铃”的亲子活动在制作中家长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孩子们一起挑选做风铃的材料,然后别出心裁地选择适合的操作方法,不一会儿,一串串美丽的风铃便跃然而出这样一种“变废为宝”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真正在做中学、在玩中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