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水奶油及新型涂抹制品.ppt
88页第三节 无水奶油及新型涂抹制品1• 无水奶油即黄油(Butter Oil),保 存期长,如果采用半透明不透气包装, 即使在热带气候,无水乳脂也能在室温 下贮藏数月在冷藏条件下,无水乳脂 的贮存期长达一年 • 该产品适用于牛奶的重制和还原,同时 还广泛地用于冰淇淋和巧克力工业中 在婴儿食品和方便食品的生产中,无水 乳脂也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2一、无水奶油的加工工艺• (一)用稀奶油作原料 • 使用稀奶油作为原料来生产无水乳脂 的工艺是以乳化分裂原理为基础的 • 简单地说,该工艺包括:先将稀奶油 浓缩,然后把脂肪球膜进行机械分裂, 从而把脂肪游离出来3• 这样形成了一个连续相,含有分散水 滴的连续脂肪相,分散的水滴能够从脂 肪相中分离出来可以来用 Clarifixator净化分离系统,也可采用 Centrifixator离心分离系统,来释放脂 肪,这样就可以实现相转变4• 其加工工艺如下: • 使用含脂率35%~40%的稀奶油,为了有 效地钝化脂肪酶,稀奶油在热交换器中 进行巴氏杀菌,然后再冷却到55~58℃ 5• 热处理后,稀奶油在专用的固体排除 型离心机中浓缩到70%~75%的含脂率时 ,经浓缩的稀奶油流到离心分离机,在 这里乳脂经受机械作用,大部分脂肪球 膜被破坏形成脂肪的连续相(破乳化作用 )。
原料乳脂中仍含有少量的脂肪球,即 某些脂肪球的膜仍然是完整的,这种脂 肪球必须除去,这在分离机中进行6• 经处理后,脂肪已经提纯,含脂率高 达99.5%,水分的含量约0.4~0.5%, 脂肪被预热到约90~95℃再送到真空 干燥机,出口处的脂肪水分含量低于0.l %脱水乳脂肪冷却到35~40℃,然后 准备包装7(二)用奶油作原料• 虽然用稀奶油直接生产无水乳脂更为 经济,而且还去掉了搅拌工艺过程,但 是采用奶油作为原料可使多余的奶油转 化成一种既不太贵,又便于贮存和销售 的产品 • 加盐奶油也能处理,但必须加以洗涤 或稀释以避免对设备的腐蚀游离脂肪 酸含量高的奶油在熔化后经过碱液中和 ,也能够进行处理 8• 直接把奶油从冷藏处取出送至熔融设 备,放置在一个转动的、蒸汽加热的转 台中一个固定的档板阻止固体奶油随 转台一起转动,而转台底部与奶油接触 将其连续熔化熔融的奶油通过离心力 被甩到转台的周围,将其收集起来,通 过排液泵送到加热系统9• 再送到保温罐,在罐里保持一定的 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奶油的种 类和质量 • 保温的目的是为了让蛋白质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凝结并释放出熔融奶油中所 夹带的空气。
这一过程有助于以后的分 离作用10• 熔融的奶油从保温罐被送至分离机 ,在那里脂肪被浓缩到99%以上的纯度 如果奶油质量差并含有相当数量的游 离脂肪酸,则可用温碱液来中和浓缩 脂肪干燥后包装11二、新型的涂抹制品• 近年来,乳品工业一直在研制食用 脂肪的新种类,目的是研制一种低脂产 品,它在所有其他方面与奶油相似,但 更易涂布,甚至在冷冻温度下也容易涂 抹在瑞典就有名称为拉特和拉贡(Latt &Lagom)和布里高特(Bregott)的产品在 销售12(一)拉特和拉贡 (Latt 65• ③表面有少量水痕; • ④倾斜酸奶瓶或杯,奶变粘稠 • 发酵应注意避免震动,否则会影响 组织状态;发酵温度应恒定,避免忽高 忽低;发酵室内温度上下均匀;掌握好 发酵时间,防止酸度不够或过度以及乳 清析出66(3)冷却• 发酵好的凝固酸乳,应立即移入0~ 4℃的冷库中,迅速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以免继续发酵而造成酸度升高 • 在冷藏期间,酸度仍会有所上升,同 时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会增加67• 试验表明冷却24h,双乙酰含量达到 最高,超过24h又会减少 • 因此发酵凝固后须在0~4℃贮藏 24h再出售,通常把该贮藏过程称为后成 熟,一般最大冷藏期为7~14d。
682.凝固型酸乳的质量缺陷 及控制• 凝固型酸乳生产中,常会出现一些 质量缺陷: • (1)凝固性差 • 酸乳有时会出现凝固性差或不凝固现 象,粘性很差,出现乳清分离69①原料乳质量• 当乳中含有抗菌素、防腐剂时,会 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 试验证明原料乳中含微量青霉素( 0.01IUmL-1)时,对乳酸菌便有明显抑制 作用 • 使用乳房炎乳时由于其白血球含量 较高,对乳酸菌也有不同的噬菌作用70• 原料乳掺假,特别是掺碱,使发酵 所产的酸消耗于中和,而不能积累达到 凝乳要求的pH值,从而使乳不凝或凝固 不好原料乳消毒前,污染有能产生抗 菌素的细菌,杀菌处理虽除去了细菌, 但产生的抗菌素不受热处理影响,会在 发酵培养中起抑制作用,这一点引起的 发酵异常往往会被忽视原料乳的酸度 越高,含这类抗菌素就越多71• 牛乳中掺水,会使乳的总干物质降 低,也会影响酸乳的凝固性 • 因此,要排除上述诸因素的影响, 必须把好原料验收关,杜绝使用含有抗 菌素、农药以及防腐剂或掺碱牛乳生产 酸乳 • 对由于掺水而使干物质降低的牛乳 ,可适当添加脱脂乳粉,使干物质达11 %以上,以保证质量。
72②发酵温度和时间• 发酵温度依所采用乳酸菌种类的不同 而异若发酵温度低于最适温度,乳酸 菌活力则下降,凝乳能力降低,使酸乳 凝固性降低 • 发酵时间短,也会造成酸乳凝固性降 低此外,发酵室温度不均匀也是造成 酸乳凝固性降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在 实际生产中,应尽可能保持发酵室的温 度恒定,并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73③噬菌体污染• 是造成发酵缓慢、凝固不完全的原 因之一可通过发酵活力降低,产酸缓 慢来判断 • 国外采用经常更换发酵剂的方法加 以控制此外,由于噬菌体对菌的选择 作用,两种以上菌种混合使用也可噬菌 体危害74④发酵剂活力• 发酵剂活力弱或接种量太少会造成酸 乳的凝固性下降 • 对一些灌装容器上残留的洗涤剂(如 氢氧化钠)和消毒剂(如氯化物)也要 清洗干净,以免影响菌种活力,确保酸 乳的正常发酵和凝固75⑤加糖量• 生产酸乳时,加入适当的蔗糖可使 产品产生良好的风味,凝块细腻光滑, 提高粘度,并有利于乳酸菌产酸量的提 高 • 试验证明,6.5%的加糖量对产品的 口味最佳,也不影响乳酸菌的生长若 加量过大,会产生高渗透压,抑制了乳 酸菌的生长繁殖,造成乳酸菌脱水死亡 ,相应活力下降,使牛乳不能很好凝固 。
76(2)乳清析出• 乳清析出是生产酸乳时常见的质量问题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77①原料乳热处理不当• 热处理温度偏低或时间不够,就不 能使大量乳清蛋白变性,而变性乳清蛋 白可与酪蛋白形成复合物,能容纳更多 的水分,并且具有最小的脱水收缩作用 (Syneresis)78• 据研究,要保证酸乳吸收大量水分 和不发生脱水收缩作用,至少使75%的 乳清蛋白变性,这就要求85℃、20~ 30min或90℃、5~10min的热处理;UHT 加热(135~150℃、2~4s)处理虽能达 到灭菌效果,但不能使75%的乳清蛋白 变性,所以酸乳生产不宜用UHT加热处理 根据研究,原料乳的最佳热处理条件 是90~95℃、5min79②发酵时间• 若发酵时间过长,乳酸菌继续生长 繁殖,产酸量不断增加酸性的增强破 坏了原来已形成的胶体结构,使其容纳 的水分游离出来形成乳清上浮 • 发酵时间过短,乳蛋白质的胶体结 构还未充分形成,不能包裹乳中原有的 水分,也会形成乳清析出80• 因此,酸乳发酵时,应抽样检查,发 现牛乳已完全凝固,就应立即停止发酵 ;若凝固不充分,应继续发酵,待完全 凝固后取出81③其他因素• 原料乳中总干物质含量低、酸乳凝 胶机械振动、乳中钙盐不足、发酵剂加 量过大等也会造成乳清析出,在生产时 应加以注意,乳中添加适量的CaCl2既可 减少乳清析出,又可赋于酸乳一定的硬 度。
82(3)风味• ①无芳香味 主要由于菌种选择及操作工 艺不当所引起 • 正常的酸乳生产应保证两种以上的菌混 合使用并选择适宜的比例,任何一方占优 势均会导致产香不足,风味变劣 • 高温短时发酵和固体含量不足也是造成 芳香味不足的因素 • 芳香味主要来自发酵剂酶分解柠檬酸产 生的丁二酮物质所以原料乳中应保证足 够的柠檬酸含量83②酸乳的不洁味• 主要由发酵剂或发酵过程中污染杂 菌引起 • 污染丁酸菌可使产品带刺鼻怪味, 污染酵母菌不仅产生不良风味,还会影 响酸乳的组织状态,使酸乳产生气泡84③酸乳的酸甜度• 酸乳过酸、过甜均会影响质量发 酵过度、冷藏时温度偏高和加糖量较低 等会使酸乳偏酸,而发酵不足或加糖过 高又会导致酸乳偏甜 • 因此,应尽量避免发酵过度现象, 并应在0~4℃条件下冷藏,防止温度过 高,严格控制加糖量85④原料乳的异臭• 牛体臭、氧化臭味及由于过度热处 理或添加了风味不良的炼乳或乳粉等制 造的酸乳也是造成其风味不良的原因之 一86(4)表面有霉菌生长• 酸乳贮藏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时, 往往在表面出现有霉菌 • 黑斑点易被察觉,而白色霉菌则不 易被注意。
这种酸乳被人误食后,轻者 有腹胀感觉,重者引起腹痛下泻 • 因此要严格保证卫生条件并根据市 场情况控制好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87(5)口感差• 优质酸乳柔嫩、细滑,清香可口 但有些酸乳口感粗糙,有砂状感这主 要是由于生产酸乳时,采用了高酸度的 乳或劣质的乳粉 • 因此,生产酸乳时,应采用新鲜牛 乳或优质乳粉,并采取均质处理,使乳 中蛋白质颗粒细微化,达到改善口感的 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