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386612768
  • 上传时间:2023-03-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2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 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对历史基本概念把握的能力 题干关键词一是“军机大臣”可见是军机处的官员画成依样旧胡芦”可见是照本宣科,没有独立的意见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诏旨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2.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A. 创立于西汉B. 长官亦为宰相C. 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D. 参与政事的决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可知,皇帝是为了加强自己地权力,所以选用一些亲信和近臣组成了中朝,使原来的丞相等百官变成了外朝,以此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

      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汉代的官制点评: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间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汉武帝时推行察举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演变为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3.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D. 烟台是齐郡的封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郡县长官没有封地,故本题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 如果你作为公元3世纪的罗马的一名法官,审理一位罗马公民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的案子,你将用那一部法律作为你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是A. 《十二铜表法》B. 习惯法C. 万民法D. 公民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公元3世纪”可判断为罗马帝国时代,由材料中的“审理一位罗马公民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的案子”可知为万民法A《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B习惯法依靠的是习惯,D公民法适合罗马公民,均不符合题意故C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表现5. 下列有关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B. 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C. 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D. 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答案】B【解析】略6. 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太平礼制》,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A. 太平天国政权已经不能代表农民的利益B. 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 洪秀全已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D. 洪秀全力求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答案】B【解析】据材料“太平天国……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贱尊卑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的特点,这说明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故C项错误;贵贱尊卑制度不等于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学生应该可以联系封建等级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的结论7. 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B. 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 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 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一般家庭,购置农庄田地,招募佃农,本来是希望租地课税,而并不是为了行仁义但是遇到洪涝灾害,必须减免课税,贷种子给佃农种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内心害怕佃农不干、田地荒芜,日后的损失一定会比现在(减免租税)严重得多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所以选CAB与题干意思不符D不符合史实,租佃关系此前已经出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关系8.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生产力的发展B. 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C.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答案】C【解析】据材料“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说明劳动力专业化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力的发展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明朝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但还未普及,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机户”雇佣的含义,这说明雇佣关系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不能说普及,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 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A. ②③④B. ①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马关条约》也规定重庆、沙市等通商,故①正确;开办工厂只符合《马关条约》,故②错误;《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等,故③正确;《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也都有战争赔款,故④正确。

      故①③④组合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10.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B.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答案】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名师点睛】一般来说,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实质等这类型的题的思考角度都要从经济角度入手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会对社会的各个层面发展变化同时在做这一类型题还要主意到选项中是否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一般来说,范围广就有可能是答案11.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了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题目中的时间为“19世纪末”并根据所学可知,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等,故A项正确。

      B项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现在1912----1919年间,故C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2.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A.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它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相关,故选CA指的是另起炉灶,B与我国外交无关D属于一边倒的内容13.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关于“北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它的成立是“冷战”的表现B. 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C. 它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D. 其成员全部是西欧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北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冷战”的表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约以美国为首,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约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约成员不全部是西欧国家,也有北美等地区的国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14.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故A项正确,排除B;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A. 赫鲁晓夫B. 勃列日涅夫C. 斯大林D. 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戈尔巴乔夫执政,在苏联推行改革,故D项正确;赫鲁晓夫主要在20世纪50、60年代执政,故A项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