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考核表.doc
4页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领 导 干 部 考 核 表姓名杨建平职务副校级领导干部、高教研究所所长(兼)分管工作1、基础医学部2、公共基础部3、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履行职责及完成工作情况履行职责及完成工作情况履行职责及完成工作情况一、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2009年,作为分管医学基础部、公共基础部和高教所的校领导,我深知肩上的担子与责任在探索与研究中不断提升与完善自我;在学习与进取中甘于奉献自我,将全部的身心与三峡医专融为一体,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见证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廉洁自律、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行事果敢、坚决,不敷衍,不打折,不畏首畏尾,更不徇私舞弊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将自己的管理工作紧扣学校管理目标,体现学校办学风格,围绕学校发展与建设,坚持规范管理出效益、强化特色创新路的管理思路,突出“一个中心,两个目标”的教改策略,使两部一所在09年焕然一新,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喜人,得到全校师生员工一直认同与赞许。
二、勇于创新,在实践与奉献中收获(一)狠抓内涵建设,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医学类高职高专课程计划;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常规教学中备、教、批、辅、考、研、评各环节逐一落实,形成制度;三是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①巡堂制度②听课、评课制度③行政领导蹲点制度④定期检查制度⑤质量监控制度;四是规范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力图在实与新上下功夫五是建立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激励与奖励机制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把培养人才、善待人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来抓,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青年教师教研室挂职锻炼制度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访问、合作研究等,09年先后选派2名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分期分批选送近20名教师外出学习取经,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开辟了捷径三)服务专业建设,“一个中心,两个目标”的教改策略卓有成效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为目标”是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根据自身特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改策略教学实践中,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具体规划,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一是以教研室为单位,针对各系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以课程自身特色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改革坚持基础医学学科“适当、够用、实用”的原则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并自编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的教改思路;二是以优质和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带动其余课程的建设以《解剖学》等三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抓手,推动了38门课程标准的建设,使现有基础医学与公共基础的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能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四)加强基础平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打造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基地1、配合教务处,牵头基础医学部教学实验室设备配置的招标、安装与调试工作以及机能实验室的装配工作2、完成解剖楼形态综合实验室多媒体网络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利用解剖楼形态综合实验室多媒体网络系统安装、调试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软件,组织网上教学评估工作,并使基础医学的教学电子课件、教学光盘充分运用网络系统的局域网和学校迎评检查的网络系统,上网进行示范交流3、创新及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积极带领“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形态教研室,打造了“骨骼标本室”、“大体形态教学开放实验室”、“电动模型室”、“挂图陈列室”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习场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也为实验教学丰富了内涵。
4、快速、高效地建立了两个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为病理学、组织学、寄生虫及微生物学的显微形态教学镜下观察提供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5、主持建立了细胞培养室,填补了三峡库区基础医学实验“细胞水平研究”的空白该实验室同时也为两翼及三峡库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支撑平台6、为进一步满足学校自身教学的需求,立足自主创新开发自制教学组织切片,指导基础医学部完成了学校组织切片室的创建工作五)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人文校园”创建初显成效1、2009年12月主持并完成了生命科学馆建设,并获得“重庆三峡医专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突出贡献优秀团队奖”该馆融人文教育、医学教育及科普教育于一体,以全新的视觉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展示了人类健康与疾病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受到重庆市教育评估及同行专家的高度赞扬,称该馆的建成弥补了三峡库区乃至重庆地区医学教育的一大空白,不仅率先创新打造了医学类高校“基础医学形态教学公共平台”,同时创新建设成为“重庆市健康教育基地”及“生命科学的科普教育基地”2、人文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在加强公共基础部课程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色,着力打造我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努力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精神。
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艺体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积极带领及指导思政教研室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六)搞好高教研究网络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再上台阶分管高教研究所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坚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将研究定位于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导教师抓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着力开展学校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研究;积极加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及院校合作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首次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一项,成功申报市级课题2项2009年度,注重在以高教研究网络(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刊物)、阵地建设(论坛、沙龙、研讨会等)为抓手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组建学校高教研究的“特约研究员队伍”及高教政策研究室,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汇编、出版并发行学校《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一书——完成对重庆两翼及三峡库区农村基层医药卫生服务及医药卫生人才现状(质与量)的调查,提交1.3万余字的研究报告、7000余字研究总结性论文,并撰写研究论文4篇,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定位、人才培养及专业的设置提供了较详实的论证依据和可行性分析。
其中两篇研究论文被《重庆医学》杂志录用,两篇被《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录用,3篇论文获重庆市高教学会“建国60周年教育发展与改革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研究报告获“中国高教协会优秀论文奖”并被重庆市统筹城乡重大调研课题《优秀论文集》收录——完成对重庆市现有医药卫生类教育资源、教育现状、教育结构与体制、服务能力及未来发展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学校现有办学情况,着重从应用型高等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入手,提交了重庆市教委2009年教育发展研究报告《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任务引领下重庆应用型高等医药卫生教育发展研究》,为学校发展及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结合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学校教育教学及课程实施实际情况,组织高教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展了课程建设的专项研究,并完成学校三级课标的制定(一般课程、核心课程、精品课程)——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带领高教研究所积极收集整理各系部在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汇编并出版了《三峡库区应用型高等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一书受到重庆市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及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同与肯定三、勤学善思,在学习与思索中前行“勤学善思”是我一贯的准则。
我主动学习,善于思索,坚持不懈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吸收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在思索中更能准确把握角色位置,朝着拟定的工作目标,我在学习与思索中前行一年里,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我先后以副主编及主编的身份完成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高职高专《病理学》及全国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编撰工作,累计在30万字左右;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1篇获中国高教学会优秀论文奖,2篇获重庆市“建国60周年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主持的课题分别获重庆市职教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及校级教改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成绩是前进的动力,信心来自组织与同仁的厚爱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虽然自己已退居二线,但我仍将百倍珍惜、继续努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学校的发展、为医学教育事业的腾飞鞠躬尽瘁、奋斗不已主要不足1、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进一步学习的严格要求2、对两个基础部教研室建设的指导不够,教学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3、高教研究所工作贴近教学一线不够,服务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