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最新人事人才工作调研报告.docx
19页人事人才工作调研报告第一篇:人事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人事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由于机构改革,原州粮食局、州物价局合并到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加强全州粮食、物价、发改系统人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了解机构改革后整体人才队伍现状情况,按照省粮食局要求,日前,我委对全州粮食、物价、发改行业人才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及有关建议总结如下: 一、人员基本情况 至2022年底,全州粮食、物价、发改系统人员总数552人,其中党员人数223人,占 40%,女性职工229人,占41%,少数民族职工257人,占47% (一)从职位分类看:公务员239人,占%;企业管理人员10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58人,占 %;工人152,占 %,其中技术工人56人(其中,中级工以上人员为55人),占 %,普通工人37人占 % (二)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人员49人占 %;31-35岁人员67人,占 %;36-40岁人员120人,占 %;41—45岁人员125人,占%;46—50岁人员112人,占%;51-55岁人员28人,占 %;56岁及以上人员4人,占% (三)从知识层次看:无研究生学历;大学本科学历98 人,占%;大学专科学历207人,占%;中专、高中学历134人,占%;初中及以下学历71人,占%。
(四)从人才培训情况看: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各级粮食部门通过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精简了企业人员,加大了企业人才管理的力度,并克服资金困难,在人才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22年,全州粮食系统组织参加培训65人次培训知识类型,主要为企事业管理人员培训,特殊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粮食系统教育培训机构(17人次,占%),其他渠道为党校和行政院校全州物价系统组织参加培训 25人次 培训类型主要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党校和行政院校全州发改系统组织参加培45人次培训类型主要为专门业务培训,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党校和行政院校 三、存在问题 (一)知识层次偏低全系统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57%,而在系统主体单位粮食经营企业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14%,且有相当比例的学历不是第一学历,为从业后通过函授或其他途径取得,所学专业中,真正系统的学习经济管理、粮食工程等专业的偏少,学习信息技术、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州粮食系统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以36—54岁人员为主,占46%,而4 5岁以上人员144人,占27%,35岁以下人员明显偏少。
(三)人才使用环境亟需改善由于我州地理环境较差,处在偏远地区,又是少数民族集中地,交通不是很方便,待遇比较低,因此人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引进人才难多数粮食企业的处境是求生存阶段,在市场竞争中如履薄冰,真正的人才不愿到粮食企业工作,特别是专业型人才,粮油保管人员,粮油检验人员,物流管理人员近几年基本上没有进入二是留住人才难企业内部各项机制不完善,也难以为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即使引进人才,由于待遇及企业环境等原因,也难以留住人才三是培养人才难企业历史负担沉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济效益差,近2年虽略有好转,但企业难以在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到位,培养自有人才存在困难 (四)、编制少,工作量大机构改革后,人员情况发生了变化,编制也发生了变化,发改局职能加大,以工代赈职责划入发改局但没有增加编制,反而机构改革后编制减少,工作量大,人员严重缺乏,特别现在又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灾后重建工作中,工作起来就很吃力机构改革后,原州粮食局、州物价局合并到州发改委,县上却并不一致,除了茂县粮食局为县发改局管理的单位其他县上粮食局都是独立的,而物价局合并的也很少,州上是一个单位,而县上是分开的,这样工作开展起来很不方便。
四、关于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人才走进企业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树立以工作业绩用人的导向,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引进人才,特别是专业型人才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可参照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的优惠政策,出台应届毕业大学生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包括其他类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可享受同等优惠待遇等 (二)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以大规模培训为平台,根据单位性质和职位的特点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计划,突出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保每名工作人员一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不断更新相关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提升每个人都综合素质,培养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着重提高职工的政治鉴别力、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诸多复杂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支综合行政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要在全系统,尤其是领导人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兴国战略,逐步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提高广大职工队伍素质,尤其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大特殊工种技术培训力度,使之不断更新、充实知识,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三)要进一步优化机关公务员队伍。
要通过交流、公开招考等办法,补充年轻公务员,切实改变当前公务员队伍 中人员年龄偏大的矛盾;要通过轮岗、挂职等措施,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要结合效能建设,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增强机关干部的压力感、责任感,在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人人干事业,人人谋发展的氛围,从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过硬、充满生机的公务员队伍 (四)、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衔接更通畅,上传下达更加方便,建议把县上的粮食、物价、发改部门合并为一个单位,尽量与州上机构改革步调一致为了让工作做的更好,效率更高,解决人员缺乏的问题,建议增加相应的职责编制,希望政府和人事编制部门能考虑县上实际问题 第二篇:人才人事调研报告 人才人事调研报告 为了推动“科技兴林、人才兴场”战略的实施,促进林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22年-2022年,**林场陆续引入大学生**名,留场工作的有**名,大大增强了林场的新生力量,为林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八月份***进行了一次针对各个林场人才培养使用情况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效 七个国有林场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富有成效,主要表现在: 1、人才的引进方面 各场对“人才兴场”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深刻,从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出发,采取了多项措施留住人才。
至二OO八年七月止,引入的**名大学生有**名留场工作,比率达到了72%从这方面来讲,林场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2、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 领导班子的重视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场能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和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大学生工作积极,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学习,慢慢成长为林场的技术骨干,在林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营造人才成长氛围方面 各场在努力贯彻“人才兴场”战略的同时,都为大学生营造了良 好的成长氛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给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大学生尽快的融入了林场这个大家庭 二、存在问题 (一)领导班子对人才兴场战略认识不够 “科技兴林、人才兴场”是市局、市总场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着眼于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林场多数领导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引进大学生是多余的,甚至将大学生作为一种负担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盲目的固步自封必然会导致林场经济的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应该从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出发,正确看待人才的引进,早日实现人才兴场 (二)大学生与林场本地职工沟通交流不够。
引进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外省人,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上与广东有很大不同,所以,加强他们与本地职工的沟通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调研结果显示,七个林场普遍存在沟通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引进大学生与本地职工有隔阂、工作态度比较消极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与人沟通,另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生也是林场的一份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成长,不要有排外心理双管齐下,矛盾消除了,新老职工齐心合力,林场经济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林场对人才的使用放手程度不够 大学生年轻气盛,刚从学校毕业,都希望做出点成绩,林场要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进行展示然而有些林场却不重视这一点,片面的认 为大学生无经验,不敢放手给他们做任何事,不给他们机会进行锻炼,以致于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生活缺乏目标为了林场的长远发展,我们应消除偏见,看到大学生身上的优势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 (四)对非林专业大学生的引导不够 自从2022年引进大学生以来,总场一直将“留得住”作为工作的重心,而很少去考虑引进人才的专业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引入大学生专业参差不齐,除林学、园林、会计外,还有工商管理、法学、国际贸易等。
林场以林为本,其它专业发挥的空间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专业能够服务于林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调研中发现,**个国有林场在此方面都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存在对非林专业大学生引导不够的问题,没有真正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以后工作中,对非林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和使用,我们认为应该以寻找他们的特长为突破口,兼顾专业的同时,服务于林业 (五)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做的不够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对于每个人来说,付出了多少,都希望获得相同价值的回报在***个国有林场中,按劳分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吃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人才潜力的发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各林场应加快激励机制建设,完善各项激励措施,为人才成长创造更为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林场与其他兄弟场交流不够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个国有林场相互间交流不多,很多人根本不认识兄弟场的职工,特别是新来大学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其它林场在哪里,这就影响了各个林场职工感情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七个国有林场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色,林场根据自身需要,多出去走走,搞点类似于篮球赛之类的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加深了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对林场经济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思考和建议 根据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提升人才成长质量: (一)对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大学生以及林场职工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 1、认识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没有人才,就没有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对领导班子来说,要引导树立这样一种认识,正确看待人才的引进问题,转换思维定势,摈弃“要我引进人才”的旧观念,坚持“我要引进人才”的新观念,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最终实现人才兴场的目标 对中层干部和林场职工来说,要引导他们逐步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将眼光放长远一些,认识到我们引进人才的目的不是取而代之,同他们抢饭碗,而是为了发展经济,打消他们的顾虑,解除他们的后 顾之忧,并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有知识、有文化,充满朝气和活力,敢做、敢冲、敢拼是他们的优点,但在林场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很难为老职工所接受,给大学生成长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在此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