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8页1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瑞安市实验小学 祝 捷【内容提要】如何对班级进行管理,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他们潜在优势,是每位班主任考虑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课题的实践,从做好“战前”动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讨论量化细则,共同制定管理办法这两方面来探讨了“量化管理法”实施的前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又采取了“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评分轮流制”和“丰富班级管理角色,量化监督”两种策略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认识到在实施量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善待学生,坚持“人本主义” ;量化与质化互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持之以恒,避免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关键词】: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法 班级量化管理法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些年,笔者一直担任小学中低年级的班主任,每天起早摸黑,班级事务繁琐复杂,因学生年龄小,又不得不事无俱细,常常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再加上学校对班级实行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更是使笔者觉得在班务管理上,在对学生的教育有些力不从心为此,我运用“量化管理法”对我所执教的班级开展管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班级中逐渐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量化,时时有监督,个个是主人”的局面。
2一、 “量化管理法”的理论依据和概念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人的后天行为大都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偶然行为的结果所支配的,其中,受到强化的行为往往得以保留,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往往消失因此,系统地有选择地强化某种行为,就能纠正个体的不良行为或人格特征 “量化管理法”就是利用强化原理,把教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内容量化为一定的分值,然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记分的一种管理方法二、 “量化管理法”能体现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全面性,利于学生发展在班级工作中运用“量化管理法” ,能明确地为学生确立目标,使学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主动地按教育要求和行为规范完善自己,不断拓展内在潜能,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另外, “量化管理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量化管理”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特点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被量化出来的情况扬长避短确定目标综上所述,我认为,恰当地运用“量化管理法”进行班级管理,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全面性,利于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管理方法能较有效又快速地使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化,尽早使他们适应校园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 “量化管理法”的实施1、做好“战前”动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们要在心理上维持认知的平衡,需要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任何行为都要有一个理由作支持,这个理由可3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手段才能成功班级生活中,遵守行为规范,参加各种活动,这是维持班级正常运转的前提,这其中的任何一种行为都要有一个理由作支持所以,我在“量化管理法”实施之前,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内心需要,培养积极兴趣,掀动学生心灵深处“向上”的意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量化管理法”的实施,提供较好的思想基础2、讨论量化细则,共同制定管理办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量化显示表细则和管理办法往往更周密,更切实可行,因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所以更能得到学生的支持,更容易贯彻执行,因为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从而奠定自我约束的基础在制定量化细则前,我带领学生学习《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 《小学礼规范》 、 《实小一日常规》等条例,从而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引导学生分析班级实际情况。
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班情,使他们明白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量化细则经过反复讨论,我们采用的量化显示表包括出勤、仪表、卫生(个人卫生、值日工作) 、晨读、早操、作业(作业数量、作业质量) 、眼操(上午眼操,下午眼操) 、课堂(课前准备、课堂纪律) 、活动(课前活动,集体活动) 、放学(放学排队、按时回家)等 10 项内容这些细则不仅注意对学生每日行为规范的评价,还注意引导学生追求学习上的进步;引导学4生关心集体,多参加集体活动;关心他人,多做好人好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刚开始, “量化管理”的管理办法为:⑴每人每天总分 100 分,每项分值是 10 分;当天如有同学扣分,评分人员需写明扣分原因⑵由于学生年龄小,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将全班 48 名同学分成 9 组评分员,1 组统计员按班级座位情况,每天每一小组评分员 1 名,一周共 8×5 名;每天由一名班干部为评分员评分,一周共 1×5 名;每周五由 3 名班干部累计分值,公布量化情况⑶每周一由班主任公布上周情况,将优秀者的照片张贴于墙报上,激励优秀者,警醒落后者。
⑷根据所得分值的高低,每学期末评出一、二、三等奖,并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主要参考内容经过一年的实践,这个管理办法在班级中开展得很顺利,学生能严格地按照量化细则中的具体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遇到问题,能主动求助同学和老师,甚至还会开展自我批评、教育呢!一学年来,我班被评上“文明班级”称号,学生的常规竞赛在级段七个班中次次名列前茅这个学期,学生升上了三年级,学业负担稍有加重,再加上学生已形成较为良好的习惯,自主管理能力也有所增强,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已很难适应现实教育的需要开学初,我们又集体重新探讨“量化管理”办法管理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成员每人以不同的身份、形势参与集体各方面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发挥学生潜能,营造班级氛围,鼓舞班级士气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采取了这样两种策略:1、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评分轮流制将二年级时量化评分分组的情况班5在改由每天 2 名的值日班长负责,这 2 名值日班长按座位顺序轮流担任量化评分表张贴于墙报上,如有同学扣分,值日班长需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同时对表现出色的同学可适当加分这样一变,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虽然每个学期轮到评分的次数少了,负担轻了,但轮到的时候,责任却更大了。
他们现在既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又是管理者、领导者,逐步养成了要管人就要先管好自己的好习惯,增强使命感,实现了自我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优化2、丰富班级管理角色,量化监督⑴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评出班级中队干部集体讨论中队干部职责,并对中队干部实绩进行量化考评,同样将量化表张贴在墙报上,如扣分超过 10 分降任小队干部⑵细化小队干部工作职责以往小队干部既要收所有作业,又得检查口头作业,又累又干不好,本学期每组都配备语文、数学、英语的小队干部,同样集体讨论确定他们的职责,如果实绩考评量化分超过 5 分可升任中队干部⑶增设岗位除此之外,学生们认为还应确定:图书馆理员、值日负责人、门窗灯管理员,教学平台管理员等,为此,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然后提出申请,通过集体讨论,最后使每个学生都有管理岗位,看到自己的价值同样地,岗位管理也是通过量化进行监督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工作获得成功,自信心得到提高,他们就能更勇敢地面对挑战,更乐于承担责任,使班集体形成人6人有责任,个个会管理的良好局面四、量化管理留下的思考在班级管理中,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但我感到,在实施量化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善待学生,坚持“人本主义” 当我们正津津乐道量化管理带来的方便,易于操作、评价标准公正的时候,切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不能把本是动态过程性的、富有个性、各育相融的、主动活泼的“全面发展”视为一种静态结果性的、平均的、同步的、各育自行其是的、机械被动的管理机械量化的管理,必然导致无效,甚至负效,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犯错误,老师应该承认学生有犯错的权利,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应仅仅用扣分的方法解问题,而应耐心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改正错误例如,有一个学生 A,一连三天眼操分数每次都扣分,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是因为每次在大队干部检查做眼操情况的时候,他都睁开眼睛于是,我把 A 叫到身边问明了原委,他说:“每次大队干部来打分,我总是很担心会被扣分,就忍不住睁开眼睛,看别的同学有没有在认真做 ”原来是善意地犯错,我说:“其实每个同学心里想的都一样,都会担心因为别人不认真,使班级扣分,可要是每个人都睁开眼睛看别人,你想一想会是怎样的情景?”A 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了声:“老师,我7知道该怎么做了!”星期四早上做眼操时,A 果然没再睁开眼睛,我当众表扬了他,还在他的量化表上加了分,A 不好意思地笑了,从那以后,他的眼操几乎没有再扣过分。
因此,采用“量化管理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人本主义” ,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如果片面强调“量化” ,忽视情感陶冶教育,往往容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善待学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更能得到学生的理解,更利于“量化管理法”的实施2、量化与质化互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刚开始,我们讨论出的量化细则对学生的评价范围过窄和评价结果描述过死,损害了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状况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逐渐弱化量性,强化质性,比如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内部各方面素质之间客观存在的,正在不断发展的差异性在学生自主量化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监督、指导,不以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来管理评价千差万别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进步,主体的发展,让量化体现质变只有量化与质化互补,才能使管理更加趋于科学,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3、持之以恒,避免学生形成双重人格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一个集体的良好风气的形成,要靠日日夜夜的坚持,点点滴滴的积累然而量化管理的实质是以奖分、扣分为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说明,不家务事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如主动擦黑板) ,不做出某种行为(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等) ,并不一定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8更多的是立足于赢得分数的被动行为。
如果单从行为量化分数看,得分可能很高,但这样的一个“我” ,并不是“真实的我” ,一旦量化环境消失,马上就会“新貌换旧颜” 所以,量化管理一经实施,不要认真落实,坚持到底使学生在外在监督与激励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个人自己内在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既使不论量化环境是否存在,学生的行为也会在自身理由的推动下继续保持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有其优点和长处,在实施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些缺点与不足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应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扬长避短,以育人为本,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参考资料】1、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2、 《班主任》2000 年第 8 期3、 《山东教育科研》2000 年第 7、8 期4、 《青少年研究》2000 年第 2 期5、 《加强班级常规量化管理》作者:徐生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