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34876070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9.7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 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 有进步, 也有挫折, 但发展始终是人类执着追求的一个最基本、最崇高、最普遍的目标 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世界各国共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它的确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 层次庞杂的巨大工程 其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主要内容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倡议, 于 1993年 10月制定了 《中国21 世纪议程》 ,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995 年 9 月 28 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也指出: “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并说,我国必须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 ”,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 ”,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我们知道, 地理学科本来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 (即人地关系 )的一门学科,我国现行高中地理课本就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 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以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在整个教材之中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更是以人口、 资源、 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知识体系 因此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代意识, 越来越成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也是中学地理素质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 地理教学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当前,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严峻问题,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2.1 人口教育从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人口开始快速增长,目前人口膨胀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大难题 过快增长的人口, 会导致人均资源减少,贫富悬殊增大,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继而失业人数增多, 社会秩序混乱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 1/4,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种状况一方面增加了对社会、资源、 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 地理教学中应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人口观, 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增长不仅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更要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深刻理解并自觉宣传执行我国的 “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2.2 资源教育资源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土地、阳光、空气、水和矿产等资源,离开这些资源,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和那些只顾眼前利益, 不惜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防范和制止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开采地下水、对矿产资源采富弃贫、滥采滥用,造成气候恶化、土地沙化、地面沉降、耕地减少、 淡水资源缺乏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发生, 使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 自觉地用科学的资源观处理生活,指导工作2.3 环境教育要让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果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协调, 就会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如果人类活动不注意环境保护, 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造成人类和环境对立, 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当前环境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主题,必须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

      通过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习惯人口、资源、环境教育中,人口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提,资源教育是核心,环境教育是重点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应该成为社会各行各业、 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现在的中学生是 21 世纪的主人和建设者,具备这些观念,在处理生活和指导工作中,就能综合地考虑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行动3 地理教学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3.1 注重 “双基 ”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想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思想, 必须用客观系统的人地关系论, 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分析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育,尽可能地做到把学生所学的每一个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进而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质量;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辨析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进行区域环境综合评价的能力有了足够的人地关系知识和地理能力, 才能够树立人地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培养亲身参与协调人地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 突出教材主线,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中, 要自始至终沿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 如讲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 可以向学生介绍海洋资源的利用现状,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 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 增强海洋的国土意识,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只有合理开发利用, 才能使有限的资源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而树立资源开发、 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这样会使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 有助于记忆、 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在头脑中潜移默化地深化和升华可持续发展思想, 进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3 重视课外活动,丰富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光靠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更多的在课堂上学不到、看不到、听不到的地理信息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学生兴趣、爱好、 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等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通过课外活动, 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记录每日的天气状况 (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校园气象站 ),进行气候分析;收集地理小知识,举办地理园地或自办地理小报;调查周围环境的污染状况、乡镇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趋势、乡镇商业 (工业 )的布局等,这样既丰富了地理教育的内容, 又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强化地理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中起到关键作用, 新的课程改革更 是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 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将直 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通过各种 渠道,特别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 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便于更好地、更快地培养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总之,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努力使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学 生的头脑中生根,进而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是地理教育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