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领顶劲”的意义和作用——主持龚建新.doc
8页虚领顶劲”的意义和作用——主持 龚建新【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名人堂】主持:龚建新主讲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 吴文翰冠军教练 曾乃梁吴式太极拳名家 刘伟杨式太极拳名家 傅清泉吴文瀚:从整体上把握“虚领顶劲”什么叫“虚领顶劲”?我的体会, “虚” ,是虚虚的、微微的意思也就是“用意不用力” ,不要用力向上顶 “领”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领起的意思,就是把头领起来;另一个就是领导的意思 “顶” ,是指头顶百会穴这句话的整个意思就是有意识地,微微地领起百会穴这样,头领起来了,就能够领导统帅全身同时,把百会穴领起来后,面部就能够端正,然后,领导全身进行各种运动当然,对“虚领顶劲”也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把“虚领顶劲”写成, “虚灵顶劲” ,还有许多其他的解释,这里就不多说了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把头领起来呢?这是因为,头在人体中处于最高层,地位最高头的主要作用就是提携全身,它就好像军队的元帅头要端正,不仅仅练习太极拳要求端正,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求头最忌讳的是偏斜、俯仰、摇晃,如果那样,不仅拳练不好,平时的仪表也不会好再者,从中医的角度看,头是六阳交汇的地方中医理论讲,人体有足三阳经、手三阳经,它们交汇在头部;人体有任督二脉,交汇处也在头部。
因此,头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所以,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他认为,要解决头部端正的问题,就要“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不容易理解,武禹襄对此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提顶吊档” 他把“虚领顶劲”改成了“提顶” ,这样就容易操作了练习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很多比如, “立身中正” 、 “含胸拔背” 、 “松腰沉胯”等等,但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虚领顶劲” 这是由于头是一身的统领,中国的成语有 “提纲挈领” ,意思就是抓主要矛盾练习太极拳,只要把“顶” (百会穴)提起来,这样全身不求中正而自然中正,颈项不求伸直而自然伸直,而且,身体如悬空中,脊柱也就自然拉长,这样练拳就会产生轻灵的感觉 那么,我们在练拳时如何做到“虚领顶劲”?或者说如何做到“提顶吊档”?我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操作第一、两个眼要平视这样面部自然端正第二、下领要微收,口微闭,舌抵上腭太极拳不仅有身法的要求.还有气息的问题任督二脉在口腔是断开的,通过舌抵上腾,就接通了任督二脉有利于内气的循环第三、脖颈要自然竖起来,不要过于用力这样头部就基本是端正的了做到以上三点,就能做到“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头部的端正,能够做到“虚领顶劲” ,也就能够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 ,这样,练拳时才能够周身轻灵,做到“神如捕鼠之猫” 。
另外,我们要知道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是整体的, “虚领顶劲”与“立身中正” 、 “含胸拔背” 、 “松腰沉胯”等要领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做到了“虚领顶劲”这个要领,就有利于其他要领的掌握,而其他要领的掌握,又影响到“虚领顶劲” 所以,只注意某一点,忽视其他方面,是练不好太极拳的在练拳的过程中,特别是推手时,人们很容易犯的毛病是头部摇晃比如,在发劲时,头摇晃;震脚时,头也摇晃这些毛病都会影响到“虚领顶劲”这个身法要求练习太极拳.身法很重要头部的端正更重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要重视头部的端正,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提顶吊档、松腰沉胯、收腹敛臀、气沉丹田” 在这里,要注意,身法上从百会穴到会阴穴,要垂直这样才能“立身中正、八面支撑” ,才能保证面部的端正,才能真正做到“虚领顶劲” 另外,在练拳时,还要微微提起罡气提起呈气,下肢自然就稳固了这对做到“虚领顶劲”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有些人把提起罡气,变成了提起肛门,这就大错特错了总之,做好“虚领顶劲”要从整体上要求,不能只是强调某一点在整体上做到了太极拳的各种身法要领,也就能做到“虚领顶劲” 还要和拳式动作结合起来,时刻注意“虚领顶劲” ,把精神提起来,这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曾乃梁:“虚灵顶劲”的三个好处我认为,练习太极拳做到“虚领顶劲”有三个好处首先,做到“虚领顶劲”有利于动作的规范太极拳的身法要领有“立身中正” 、 “中正安舒”等,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中正安舒” 、 “立身中正”呢?最主要的,是头要领起来头是一身的主帅,做很多动作都是头领起来才能完成的,比如.翻跟头必须低头团身,头领着身体翻过来;如果脖子挺直头不领就翻不过来武术中的一些翻转动作也是需要用头带领的太极拳强调“虚领顶劲” ,就是要求头虚虚地领起来,这样就能有利于动作的规范,有利于“立身中正” 如果打拳时摇头晃脑,那么就很难做到立身中正所以, “虚领顶劲”是规范地练习太极拳的需要另外,做到“虚领顶劲” ,还能够把人的精神提起来,表现出人的精神、气质和武术的韵味其次,做到“虚领顶劲”有利于阴阳平衡外形上的“虚领顶劲” ,和内在的阴阳平衡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许多人不太了解的很多练太极拳的人都重视“气沉丹田” ,都讲究“气宜鼓荡” 、 “神宜内敛” ,但大都不重视 “虚领顶劲” 其实, “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相反相成的如果只重视“气沉丹田”,没有向上的“虚领顶劲” ,那么,阴阳就不能平衡沉和领是相反的。
太极拳充满了哲理太极拳是智慧之拳是哲理之拳太极拳包含了哲学、力学、中医学、兵学和美学,在这五个方面哲学是统领哲学的核心我认为是对立统一规律,运用到太极拳中一个是相辅相成,比如手向前挤另一只手要辅助;还有捋的动作,这些都是“相辅相成” 但是,太极拳更多的是“相反相成” ,比如野马分鬃,一手例,一手采,这就是相反相成;还有很多动作都是有对拉拔长的动作意识 “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也是一种相反相成只有做到既“气沉丹田”又“虚领顶劲” ,才能达到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养生健身的关键因为“虚领顶劲”是阳气上升, “气沉丹田”是阴气下降阴升阳降,阴阳平衡,生命才能旺盛人们说:“生命在于运动 ”我认为,生命在于有氧运动,更在于阴阳平衡的和谐运动第三,做到“虚领顶劲”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为什么“虚领顶劲”能提高生命质量呢“因为“虚领顶劲”锻炼了人的精气神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练习太极拳能够涵养人的精气神其中的关键就是“虚领顶劲”这个要领练习太极拳注重眼神,要眼领手随而做到眼领手随,就要求“虚领顶劲” ,把精神提起来另外,太极拳还要求“神宜内敛,气沉丹田” 这个要求能提高腹脑的机能我认为,人不仅有大脑,还有腹脑,古话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 ,说人的学问是藏在肚子里的。
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太极拳通过“气沉丹田” 、 “汽宜鼓荡”的练习.能加强内脏各个器官的功能,对人的大脑有保健作用,所以,我认为人有腹脑中医讲:神聚则生,神散则亡 “虚领顶劲”有利于神意的锻炼所以太极拳能够养生,除了锻炼肢体、有氧运动,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人的精气神而锻炼精气神的关键是“虚领顶劲”——精神领起来了,人就精足神聚,自然能长寿如果练拳时低头猫腰,或者摇头晃脑,则精神萎靡,神意涣散,那就不利于培养人的精气神 “虚领顶劲”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微收下领古人在遣词用字上非常准确,用了“虚领”两字现在的太极拳家,也想换一个词来表述但是,都没有“虚领顶劲”来得贴切比如“顶头悬”,也是这个意思说头好像被悬起来一样.但是还是没有“虚领顶劲”贴切所谓“虚领顶劲”就是头顶虚虚地领起来做到这一点其要领就是“微收下颌” 打拳时,不要仰头,仰头和“虚领顶劲”是相违背的;也不要低头,低头也是和“虚领顶劲”相违背的;还不能脖子用劲僵硬了也和“虚领顶劲”相违背 “虚领顶劲的关键是项直,要避免颈项疲软疲塌项直,就是顶劲领起,百会穴朝天同时还要避免强项僵直——也就是脖颈过于挺直。
做好这个要领的关键,就是“微收下颌” 下领微收,神意贯顶,就做到了“虚领顶劲”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微收下颌,这样你就能时时刻刻做到“虚领顶劲” ,提起精神;这样,也就把太极拳的练习要领引入到了日常的生活当中其实,生活中许多地方要求你收下颌,比如京剧的亮相动作要求收下颌;长拳要求收下颌练太极拳时为了不至于动作过度我认为要“微收下颌” 这是由于太极拳是柔和的运动.要无过不及,所以要“微收” 我主张太极拳生活化——平时的行止坐卧,以及在和人聊天时,都注意“微收下颌” “微收下颌” ,神就贯顶气就下沉这样就能时时刻刻练习太极拳我倡议拳友们也要把太极拳生活化,要用心意练拳,要把太极拳的要领运用到生活中,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比如“虚领顶劲” 、 “立身中正”等要求,在行止坐卧的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到当然,个别的时候身体也是有斜的姿势的但是这是斜中正——不管身体如何歪斜,百会穴和长强穴都在一条直线上李天骥老师在世的时候就强调了这一点,说这叫“中正之偏” 拳式中的海底针、击地锤、斜飞式等,都是这种“中正之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微收下颌因此,我的体会是,做到“虚领顶劲” ,就是要微收下颌。
微收下颌,头正项直,自然就做到了“虚领顶劲” 这样,就能做到形正劲整,气血通畅刘伟:“虚领顶劲”的多重意思“虚领顶劲”的一个意思是“顶头悬” ,就是头顶微微地上颌,也就是虚虚地领起来如果不是虚领,那么就僵硬了 “虚领顶劲”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练拳时梢节的劲力要领起来吴式太极拳讲究柔化,要求劲力“根节起,中节随,梢节追”,要节节贯串在劲力的运行中“顶劲”为梢, “顶劲” ,为先,要虚虚地带领周身的劲力运动另外,拳经上还讲:“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这是告诉你,有上就有下,顶劲要“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如何才能做到“虚领顶劲”呢?实际上在身法上是要有一个对称点头的对称点是两肩,形成一个三角要把这个三角撑起来,就要两肩下沉(沉肩坠肘) ,头向上领(虚领顶劲) 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要领:下颌微收吴式太极拳讲究“下颌微收” 做到这几点“顶劲”之意就已经有了但是,不能过分地用意,如果过分用意,那就叫竖项,而不叫“虚领顶劲” 另外.我们在做一些动作,比如搂膝拗步,也要“虚领顶劲” 因为你有向前的意识,梢节的顶劲要带领肢体运动具体的做法是“虚领” ,就是梢节要带领中节运行,这样就能够克服在运动中的惯性,做到节节贯串。
对“虚领顶劲” ,可以单独、局部地看,也可以整体看如果没有“虚领顶劲” ,练拳就没有圆活之趣了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虚领顶劲” 这不是仅仅靠动作的外形就能达到的,而是在于神、意、气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虚领顶劲”的重要作用因此, “虚领顶劲”的作用,一个是要把神意领起来,否则,人的精神就萎靡了;还有,“虚领顶劲”也是做到“立身中正”的关键到“虚领顶劲” ,首先注意力要集中,起势时先从头开始.想到头顶的百会穴,要节节贯串、节节梳理、正容正心、正气正意、自自然然从上到下,用意念把自己从里到外梳理一番练拳时如果上边找不着顶点,下边就落不了根上和下既是单独的,又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我们既要注意“虚领顶劲”又要注意“气沉丹田” 在练习拳架当中,要做到“虚领顶劲”首先要慢不要过于用力,也就是“用意不用力” ,让劲力在周身有一个合理的分布,即按时间,按顺序完成动作的起、承、转、合在这个过程中,精神要高度集中,神要领起神领起的作用是让气落下来,沉下来这样,四肢的动作就比较轻灵自如,周身能够顺畅;动作不盲动,没有失控的感觉,完全是在意念的控制下运动这种控制又不是拘泥僵硬的,而是如行云流水。
这完全靠神意来领气血随着神意运动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才能既是自然而然,又是符合规矩;既符合规矩;又不失自然;既是局部又是整体,既是外形,又是内意这对人的精神状态、呼吸、神经系统.都会产生调节作用虚领顶劲”的作用,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看出来一个人练拳时,面部表情非常自然,很温和,他的内意和内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