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六十年会计制度演变.doc
9页第 1 页 共 10 页建国六十年会计制度演变1952 年《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办法》此外,还按工业、交通、铁路、邮电、贸易和农林制定了六大业别的会计制度,其中仅工业企业的会计科目就设了 25 大类、149个一级科目和 87 个二级科目,设计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成本表等 22 种会计报表1952 年底—1953 年底《国营企业统一登记会计簿籍填制会计凭证办法》(我国发布的第一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核算规程》《国营企业材料会计处理办法》《国营农业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国营供销机构统一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国营建筑包工企业施工单位会计处理办法》《国营建筑包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 1954 年 1 月《国营工业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第 2 页 共 10 页《国营工业企业统一简易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国营建筑包工企业统一简易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私营企业会计制度》《中央主管部门所属公私合营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及会计报表格式( 草案) 》《地方级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标准简易会计制度》 。
《地方国营企业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关于改进企业会计制度办法的通知》1958 年 6 月《关于改革企业会计制度办法的通知》 ,明确了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三条基本方针:第一,保留 1 项制度:《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第二,废止 6 项制度:《关于送审会计制度的几项规定(草案)》《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核算规程》《国营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及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核算通则(草案) 》《国营建筑包工企业统一简易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国营建筑包工企业施工单位会计处理办法》《国营农场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及会计报表格式和说明》第三,将 12 项制度由中央各主管部门和各地根据情况决定其继第 3 页 共 10 页续使用、修改或者废止,包括《国营企业年度清查财产暂行办法》《国营企业统一登记会计簿籍填制会计凭证办法》《国营工业企业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国营工业企业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的标准账簿格式和使用说明(第二草案) 》《国营工业企业材料会计处理方法》《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国营企业建设单位及国营建筑安装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国营供销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1958 年度国营企业基本业务标准定期会计报表格式和说明》《1958 年度国营企业建设单位及国营建筑安装企业基本业务标准会计报表格式的说明(基层企业适用部分 )》《1958 年度国营供销企业基本业务标准会计报表格式的说明》《地方级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此后,财政部仅对省财政厅报送的地方企业会计报表格式和编报程序做统一规定,其他各种地方企业会计制度的拟定和审定均由省财政厅与同级企业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1958 年 8 月《1958 年度中央主管企业部门和地方财政厅(局) 汇总的 3 项会计报表格式和说明》 ,将工业、基本建设、供销会计报表,包括年度第 4 页 共 10 页报表、季度报表、月份报表都精简为各 1 张,1000 多个项目删减为66 个,在资产负债表上原来的 200 余个项目也只剩下 12 个1958 年 8 月《关于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固定资产、各种物资、现金、存款、支票、往来款项、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交接和财务会计监督等 10 多个方面的内容做了重新规定,为会计整顿提供了标准和依据1958 年 11 月《国营工业企业、供销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和建设单位示范会计报表和会计科目(草案)的通知》 1961 年《关于加强国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联合通知》《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使用说明》《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格式和编制说明》《国营企业建设单位会计科目和使用说明》《国营企业会计凭证、账簿的格式和使用方法》1963 年《会计人员职责条例》1965 年《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试行草案)》 ,针对许多会计制度繁琐复杂、不切实际,核算方法上形式主义,只讲会计手续、不问经济第 5 页 共 10 页效果等缺点,提出了 12 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在这个改革纲要中,对于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第一,要分行业、分企业大小规模来设计会计制度,不能干篇一律;第二,所设计的企业会计制度要简繁得当,应当设计适用于小企业的简易会计制度;第三,要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革1965 年 11 月《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草案) 》 、《基本建设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草案) 》 ,《工业企业简易会计制度(草案)》 、《基本建设简易会计制度(草案)》 ,规定从 1966 年 1 月起试行将 1962 年的 58 个会计科目合并为 26 个,15 种会计报表减为 6 种1970 年 10 月《关于印发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试行草案(讨论稿) 的通知》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地质勘探会计制度》《关于建筑安装企业会计制度和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核算试行办法》1973 年《国营企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关于加强国营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若干规定》第 6 页 共 10 页《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试行草案)》《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1978 年 9 月《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 ,1980《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
1981 年制定发布了《国营供销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国营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在财政部修订恢复有关会计制度的推动和示范下,一些具有行业特点的企业主管部门如商业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人民银行、粮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对外经济贸易部、农业部、林业部和水利部等,分别以与财政部联合制定后颁发和经财政部同意后颁发的方式相继修订恢复了有关行业的会计制度,对各有关行业的企业单位提出了具体会计核算要求1985 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85 年、1989 年两次对《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了修订 第 7 页 共 10 页1992 年—2001 年形成了以《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核心,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为主干的会计规范体系1992 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 13 个行业会计制度10 个行业财务制度(称为“两则” 、 “两制”)1997 年 5 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自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991 年《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也先后发布了部门或系统内的有关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2000 年 6 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后又陆续发布了第 8 页 共 10 页“销售与收款” 、 “采购与付款” 、 “工程项目” 、 “对外投资”和“担保”等内部会计控制试行规范2000 年 6 月《企业财务报告条例》 2000 年 12 月 29 日《企业会计制度》 2001 年 7 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 年 5 月《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 年 8 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4 年 12 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形成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 20 世纪 90 年代对于“人力资源会计”还只是介绍阶段的话,这一时期对其的研究则更为深入可以说,对“环境会计” 、 “人力资源会计” 、 “网络会计” 、 “社会责任会计” 、 “资源会计” 、 “无形资产会计” 、 “反倾销会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等新领域会计的深入研究则是这一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特色与主要内容之一。
第 9 页 共 10 页2006 年 2 月 15 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并确定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在上市公司施行,由 1 项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以及相应应用指南构建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08 年 6 月 28 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09 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征求意见稿)》和相关应用指引与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 》1997 年 5 月和 7 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1998 年 2 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 号、财预字[1998]49 号文件发布了自 1998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并沿用至今,2006 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自 2007 年 1 月 1 日开始执行相应地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做了一定的修改与调整2009 年 8 月《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 1998 年开始施行并沿第 10 页 共 10 页用至今的《医院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 》进行了全面修订。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