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泵安装施工技术要求.doc
15页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业主/Owner:项目/Project:位置/Location:项目文件号/Prj.Doc. No.:施工管理部文件号/CM Doc. No:CM-QC-TR-008版次/Rev.:0第15页/共15页Page 15 of 15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单击此处键入项目名]项目的现场各类机、泵施工技术要求在实施要求时,应以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图纸为准则,在通用规范中还应符合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98)及相关标准的规定2 施工技术要点2.1 机泵安装的准备工作、基础验收及处理,设备开箱检查,灌浆等工序按照《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求》(CM-QC-TR-007)规定执行 2.2 容积式压缩机2.2.1 整体出厂的压缩机安装前,设备的清洗与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2.2.1.1 往复式压缩机应对活塞、连杆、气阀和填料进行清洗和检查,其中气阀和填料不得采用蒸汽清洗2.2.1.2 隔膜式压缩机应拆卸清洗缸盖、膜片、吸气阀和排气阀,无损伤和锈蚀2.2.1.3 离心式压缩机2.2.1.4 压缩机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
并在下列部位进行测量:a) 卧式压缩机、对称平衡型压缩机应在机身滑到道面或其它基准面b) 立式压缩机应拆去气缸盖,在气缸顶平面上测量c) 其它型式的压缩机应在主轴外露部分或其它基准面上测量2.2.2 解体出厂的往复式活塞式压缩机2.2.2.1 压缩机组装前,清洗与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零部件和附属设备应无损伤和锈蚀等缺陷b) 零部件和附属设备应清洗干洁净;清洗后应将清洗剂与水分除净,并在加工面上涂一层润滑油(无润滑压缩机除外);气阀、填料和其它密封件不得用蒸汽清洗2.2.2.2 压缩机组装前应检查零件、部件的原有装配标记;下列零件和部件应按标记组装:a) 机身轴承座、轴承盖和轴瓦b) 同一列机身、中体、连体、十字头、中间接筒、气缸和活塞c) 机身与响应位置的支撑架d) 填料函、密封盒应按级别与其顺序进行组装2.2.2.3 组装机身和中体是应符合以下要求:a) 将煤油注入机身内,使润滑油升至最高油位,持续时间不得小于4h,并应无渗漏现象b) 机身安装的纵向和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5/1000c) 两机身压缩机主轴承孔轴线的同轴度不应大于φ0.05mm2.2.2.4 组装主轴和轴承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 曲轴和轴承的油路应洁净和畅通,曲轴的堵油螺塞和平衡块的锁紧装置应禁固。
b) 轴瓦钢壳与轴承合金层粘合应牢固,并无脱壳和哑音现象c) 轴瓦背面与轴瓦座应紧密贴合,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70%d) 轴瓦与主轴颈之间的径向和轴向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e) 对开式厚壁轴瓦的下瓦与轴颈的接触弧面夹角不应小于900,,接触面积不应小于该接触弧面积的70%;四开式轴瓦的下瓦和侧瓦与轴颈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每块瓦面积的70%f) 薄壁瓦的瓦背与瓦座应紧密贴合;当轴瓦的外圆直径小于或等于200mm时,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瓦背面积的85%,当轴瓦外圆直径大于200mm时,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瓦背面积的70%,且接触均匀;薄壁瓦的组装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瓦面的合金层不宜刮研当需要刮研时,应修刮轴瓦座的内表面g) 曲轴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并应在曲轴的每转900的位置上,用水平仪在主曲颈上进行测量h) 曲轴轴线对滑道轴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i) 检查各曲柄之间上下左右四个位置的距离,其允许偏差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其偏差不应大于行程的0.10/1000j) 曲轴组装后盘动数转,应无阻滞现象2.2.2.5 组装气缸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度不得低于5℃。
a) 气缸组装后,其冷却水路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并应无渗漏b) 卧式气缸轴线对滑道轴线的同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其倾斜方向应与滑道倾斜方向一致在调整气缸轴线时,不得在气缸端面加放垫片气缸轴线对滑道轴线的同轴度允许偏差(mm) 表 1气缸直径径向位移整体倾斜>100且≤3000.070.02300~5000.100.04500~10000.150.06>10000.200.08c) 立式气缸找正时,活塞在气缸内四周的间隙应均匀,其最大与最小间隙之差不应大于活塞与气缸平均间隙值的1/22.2.2.6 组装连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油路应清洁和通畅b) 厚壁的连杆大头瓦与曲柄轴颈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大头瓦面积的70%;薄壁的连杆大头瓦不宜研刮,其连杆小头轴套(轴瓦)与十字销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小头轴套(轴瓦)面积的70%c) 连杆大头瓦与曲柄轴颈的径向间隙、轴向间隙、连杆小头轴套(轴瓦)与十字销的径向间隙、轴向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d) 连杆螺栓和螺母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预紧力,均匀拧紧和锁牢2.2.2.7 组装十字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十字头滑履与滑道接触面积不应小于滑履面积的60%。
b) 十字头滑履与滑道间的间隙在行程的各位置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c) 对称平衡型压缩机的十字头组装时,应按制造厂所作的标记进行,并不得装错,以保持活塞杆轴线与滑道轴线重合d) 十字头销的连接螺栓和锁紧装置,均应拧紧和锁牢2.2.2.8 组装活塞和活塞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活塞环表面应无裂纹、夹杂物和毛刺等缺陷b) 活塞环应在气缸内作漏光检查在整个圆周上漏光不应超过两处;每处对应的弧长不应大于360,且与活塞环开口的距离大于对应150弧长,非金属环除外c) 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端面之间的间隙、活塞环放入气缸的开口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d) 活塞环在活塞环槽内应能自由转动;手压活塞环时,环应能全部沉入槽内;相邻活塞环开口应错开e) 活塞与气缸镜面之间的间隙和活塞在气缸内的内、外止点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f) 浇有轴承合金的活塞支撑面,与气缸镜面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活塞支撑面的60%g) 活塞杆与活塞、活塞杆与十字头应连接牢固并锁紧2.2.2.9 组装填料和刮油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油、水、气孔道应清洁畅通b) 各填料的装配顺序不得互换c) 填料与各填料端面、填料盒端面的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端面面积的70%。
d) 填料、刮油器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该组面积的70%,且接触均匀e) 刮油刃口不应倒圆;刃口应朝向来油方向f) 填料和刮油器组装后,各处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应能自由转动g) 填料压盖的锁紧装置应锁牢2.2.2.10 组装气阀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各气阀弹簧的自由长度应一致;阀片和弹簧无卡住和歪斜现象b) 阀片升程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c) 气阀组装后应注入煤油进行严密性试验,并应无连续的滴状渗漏2.2.2.11 组装盘车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 盘车装置可在曲轴就位后进行组装,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b) 应调整操作手柄的各个位置,其动作应正确可靠e) 基础验收2.2.3 附属设备安装2.2.3.1 附属设备(冷却器、气液分离器、缓冲器、干燥器、储气罐、滤请器、放空罐)就位前,应检查管口方位、地脚螺栓孔和基础的位置,并与施工图相符;各管路应清洁和畅通2.2.3.2 附属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在安装前的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按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当压力容器外表完好、具有合格证、在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内安装时,可以不做强度试验,但应作严密性试验。
2.2.3.3 卧式设备的 安装水平度和立式设备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应大于1/10002.2.3.4 淋水式冷却器的 安装水平和排管立面的 铅垂度偏差均不大于1/1000;其溢水槽的 溢水口水平2.2.4 试运转2.2.4.1 压缩机启动前应符合下列要求:a) 全面检查气缸盖、气缸、机身、十字头、连杆、轴承盖等紧固件,应已紧固和 锁紧b) 仪表和电气设备应调整正确,驱动机的转向和压缩机的转向相符c) 润滑剂的规格、数量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系统经试运应符合要求d) 进、排水管路应通畅,冷却水系统经试运转符合要求e) 进、排气管路应 清洁畅通f) 各级安全阀经校验、整定,其动作应灵敏、可靠g) 盘车数转,应灵活无阻滞现象2.2.4.2 压缩机空负荷试运转a) 拆下各级吸、排气阀b) 启动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其运转正常c) 检查盘车装置,应处于压缩机启动所要求的位置d) 点动压缩机,应在检查各部位无异常现象后,再依次运转5min、30min和2h以上,每次启动运转前检查压缩机润滑情况均应正常e) 运转中油压、油温和 各摩擦部位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f) 运转中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声响,各紧固件应无松动。
2.2.4.3 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a) 空气负荷试运转前,应先装上空气滤清器,并逐级装上吸、排气阀,再启动压缩机进行吹扫;从第一级开始,逐级连通吹扫,每级吹扫应不小于30min,直至排出的气合格为止b) 吹扫后,应拆下各级吸、排气阀清洗洁净,如无损坏,随即装上复原c) 升压运转的程序、压力和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其排气压力为额定压力的1/4时应连续运转1h;为额定压力的1/2时应连续运转2h;为额定压力的 3/4时应连续运转2h;在额定压力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3h;升压过程中,应在前一级压力运转无异常现象后,方可将压力逐渐升高d) 压缩介质不是空气的 压缩机,当采用空气进行负荷试运转时,其最高排气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e) 运转中油压不得小于0.10MPa,曲轴箱或机身内润滑油的温度不应大于70℃f) 各级排水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2.2.4.4 负荷试运转中的检查和记录a) 润滑油的压力、温度和各部位的供油情况b) 各级吸、排气的温度和压力c) 各级进、排水的 温度、压力和冷却水的供应情况d) 各级吸、排气阀的工作应无异常现象e) 运动部件无异常响声。
f) 连接部位无松动现象g) 气量调节装置应灵敏h) 主轴承、滑道、填料函等主要摩擦部位的温度i) 电动机的电流、电压、温升,j) 自动控制装置应灵敏、可靠2.2.4.5 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后,应清洗油过滤器和更换润滑油质量合格证明书,测量记录及其它施工技术资料齐全2.3 离心式压缩机2.3.1 机组就位前的准备2.3.1.1 散装供货的减速箱、轴承箱的机壳应进行4个小时的煤油渗漏试验,无渗漏为合格2.3.1.2 底座与混凝土接触部位,必须清除油污、铸沙铸砂、铁锈等2.3.1.3 设备法兰口加装盲板,避免杂物掉入2.3.2 机组就位、找平找正2.3.2.1 调整水平时安装基准面的选择a) 纵向水平可在轴承座孔、轴承座、壳体中分面、轴颈或设备制造厂给定的专门加工面上进行测量b) 横向水平以轴承座、下机壳中分面或设备制造厂给定的专门加工面上进行测量c) 宜选择基准机器的轴颈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