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doc

6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168093
  • 上传时间:2018-04-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3K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第第 1 1 条条 规划目的: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特编制《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 》(以下简称本规划)第第 2 2 条条 规划地位:本规划是灵石县县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第第 3 3 条条 规划文件:本规划文件由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构成,说明书和基础资料列入附件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文本与图纸不统一时,以文本为准第第 4 4 条条 规划文本中字体下方加——的条文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第 5 5 条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 年)、 《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年)、 《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年)、 《晋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灵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灵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6――2020 年) 、 《灵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灵石县静升镇总体规划》 (2005-2020 年) 、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6——2020 年)、 《灵石县政府工作报告》(2008 年)及国家、省、市其它有关的法规、政策、条例。

      第第 6 6 条条 规划原则: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人本原则第第 7 7 条条 规划期限:2009 年--2015 年其中近期为 2009 年--2015 年;远期为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2016 年--2020 年远景为 2020-2030 年第第 8 8 条条 规划层次与范围(一)县域范围:灵石县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六镇六乡,总面积 1206 平方公里,东西宽 53.5公里,南北长 39 公里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工作是县域内空间组织与控制,基础设施的布局与统筹二)规划管理区范围:包括翠峰镇部分地区(原城关镇、原水峪乡范围) 、静升镇和马和乡,总面积 210.13 平方公里规划内容:总体建设、保护控制安排三)中心城区范围: 规划老城、古镇、新区三个组团,规划期末建设总用地面积 1502 公顷规划内容: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重点在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统筹安排等方面第二章第二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第 9 9 条条 区域发展定位:山西中部的能源基地、全国知名的晋商文化旅游区、晋中市新兴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第 1010 条条 战略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三大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资源集约化利用、传统工业新型化、特色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管制六大战略(策略),夯实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大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第第 1111 条条 战略重点:以资源集约化、综合利用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以新型化、多元化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以空间集聚、区域协同为导向的城镇化战略;以农业产业化、居民点规模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新农村建设战略;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空间管制为手段的建设活动调控战略第第 1212 条条 近期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基本完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改造与新型产业规模化发展任务,初步建立起多元的产业结构体系,经济水平稳居全省各县(县级市)前列循环经济取得一定进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较大进展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社会保障、国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

      资源节约与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明显改观,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点体系得到初步调整,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增长目标:到 2010 年,生产总值完成 121.3 亿元,同比增长 11%,力争完成131.3 亿元,同比增长 20%;财政总收入完成 28.4 亿元,同比增长 13%,力争完成 30亿元,同比增长 1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73.8 亿元,同比增长 12%,力争完成 79.1 亿元,同比增长 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9 亿元,同比增长 12%,力争完成 84 亿元,同比增长 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33.8 亿元,同比增长 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647 元,同比增长 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547 元,同比增长 11.4%;社会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左右;城镇化率力争达到 6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力争控制在 4%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 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80%;公路密度达到90 公里/百平方公里;每百人(固定+移动)拥有数达到 95 部;每千人计算机拥有数达到 40 台;每千人拥有 4 位医生、5 张病床;每万人公共馆藏书量达到 2000 册;人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 1.2 平方米;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 0.8 人以下;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事故死亡率达到 1 人以下。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 2%和 0.54%,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明显提高级次民生目标:到 2010 年,全面完成 54 所、10.92 万平米中小学校舍新建、加固任务,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学生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为 60 个建制村新建水泥(油)路 172.1 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目标;、新建饮水安全工程 64 处,解决 20427 口人、305 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12 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逐步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0%以上,实现养老保险的全社会覆盖; 改扩建农村敬老院 6 所,全县 953 名五保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帮助 4000 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援助;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 3750 平米;农民科技培训 7 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4500 人;建设和完善 8 个粮油经销中心店,新建 120 家连锁农家店;新建、改建 72 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科技进步目标:到 2010 年,全县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0%;每 10 万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 4 项;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 50%。

      资源环境目标:到 201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20 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4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8.6 平米;加强各类资源的集约利用,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依托,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确保实现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下降 4%的目标;提高城区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到 60%以上;大力度开展企业深度治理,提升达标水平,确保水、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 98%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 40%;万元 GDP 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35%;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80%以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上;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到 80%以上;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下降 25%人民生活目标:到 2010 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2000 元、8000 元,居全省领先水平;占总人口 20%的低收入者收入增长率达到 1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 30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 40 平方米近期到 2015 年目标在战略思路上:着眼于在更高层次上率先跨越发展目标,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实施“开放引进、民营赶超、项目带动、环境保障”四大战略,抓好“工业新型化、规模化、循环化” , “城镇集群化” , “农业现代化”三个重点,采取“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四项措施,努力构建“实力更加强劲、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的新灵石。

      在发展规划上:把城镇、农村、产业及基础设施作为整体来谋划,努力构建以城镇、乡村道路为纽带, “1 城 6 镇 100 个中心村”为框架,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为补充,若干个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生产基地为延伸的更高层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推进举措上:坚持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特别是坚持对外引进和对内激活相结合,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取向,全面开展“大招商、大引资” ,全力推动煤矿主体企业及被兼并整合煤矿业主建设地面项目,积极落实税收分成奖励等优惠政策,努力形成全社会合力引资、县内外竞相投资的发展新格局在目标确立上:通过分析灵石“十一五”主要经济指标内在关系,科学把握资源型县工业化中期发展规律,坚持以固定资产的超常规投入,推动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十二五”末翻 1.5 番以上即:“十二五”期间,灵石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00 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县 GDP 达到 400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 100 亿元,城镇化率达到 70%以上,实现“再造两个新灵石”的目标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6到 2020 年,基本形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园林化的“宜工”、 “宜居”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70 亿元,县域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多元产业体系基本成型,非煤产业产值达到 7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 85%以上,人均 GDP 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基本完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基本建立起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第第 1313 条条 县域空间发展战略:强化中心,打造脊梁;轴线拓展,适度均衡;迁村并点,空间集中;分区引导,协调发展强化中心,打造脊梁:重点完善“一城两镇(翠峰镇、静升镇) ”结构式的县域中心城,强化其中心作用;聚合与提升县域中部、沿南北向交通轴线形成的县域城镇与经济发展主轴的核心功能,打造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区域发展脊梁,带动县域整体发展轴线拓展,适度均衡:依托城镇与经济发展主轴线,在其两侧一定的纵深地区形成县域产业、人口与生产要素集聚区,并按照适度均衡的原则,重点强化两渡、段纯、南关三个中心镇,打造县域旅游次中心――夏门镇,以实现人口与生产力的相对均衡拓展,构建“集中与均衡”相协调的区域空间结构迁村并点,空间集中:综合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和工矿区综合治理等政策,形成合力,着力推动迁村并点,逐步缩并地理区位偏远,地质环境恶化,人口少,生活环境恶劣的农村居民点,重构区域村庄布点体系,促进人口与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

      分区引导,协调发展:根据县域内部地域差异和功能分化,将县域空间划分为中部沿南北向交通主轴线的核心增长区,东部及东南部生态与旅游经济区,西部、西南部、东北部农牧区等三类分区优化与提升核心增长区,积极建设生态与旅游经济区,保育农牧区积极推进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