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doc
4页九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执笔 刘俊蓉 审核 教研组长 授课时间 4周 班级 姓名 课题:文言文阅读 课型:复习课题: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课型:练习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3.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二、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1.下列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三、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各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 ) (4)媪自言姓武 ( )2.【甲】文中下列几组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人物】 【事例】【人物】 【事例】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二、9、B11、D10、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17.(2分)D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21.(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