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doc.docx
9页《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主备课人: 陈鹏 班级: 学习内容:教材第38页、第39页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 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一、知识链接计算训练: 2×7= 12÷2= 15÷5= 30÷ 5= 4 × 5= 18÷6= 30÷6= 4÷4= 二、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第38页、第39页的例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1) (2)2.解决问题(1)买来3套,每套12本,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归纳总结: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时,一定要把相同( )对齐,从( )乘起,一位数与个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写在( )的下面,一位数与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写在( )的下面2)一套《十万个为什么》12本,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归纳总结: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位)时,也是把相同( )对齐,先乘( )上的数,个位相乘得的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再乘十位上的数,所得的积一定要加上( )数。
三、过关检测1.竖式计算: 13×4 = 21×3 = 46×2 = 17×5 =2.列式计算:(1)14的4倍是多少?(2)3个17的和是多少?3. 全世界每小时约有4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每天约有多少种生物灭绝?4.A种胶卷:每卷36张 每卷18元 B种胶卷:每卷24张 每卷13元亮亮买2卷A种胶卷,红红买3卷B种胶卷1) 红红和亮亮买的胶卷各能拍多少张照片?(2)从价钱上比较,谁买的胶卷合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导学案主备课人: 陈鹏 班级: 学习内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一、独立尝试 1、 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2×3= 20×3 = 200×3 = 2000×3= 12×4= 120×4 = 二、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86页主题图,理解图意,并列式计算,选择你喜欢的算法2、 观察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方法1、145×3=435, 1450×3= 14500×3= 2、读教材第86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3 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3、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方法 ,注意积中末尾0个数3、 当堂检测1、 650×3= 460×7= 280×4= 480×6= 2、 判断正误 4 5 0 5 8 0 × 6 × 6 --------------- --------------- 2 7 0 3 4 8 0 3.用竖式计算 208×6= 705×8= 304×5= 107×4= 308×5= 301×6=320×5= 360×6= 560×4=总结评价谈收获: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长方形和正方形 导学案 主备课人: 陈鹏 班级: 学习内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复习回顾 看一看,分一分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正方形: 长方形: 二、探究新知【设问导学】我发现一:①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有( )个角,都是( )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四个角都是( )我发现二: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都有( )条边,都有( )个角,每个角都是( ) ②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点:长方形的( )相等,正方形的( )都相等3、完成下面填空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 )短边的长叫作(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 )巩固练习】1、标出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名称。
( ) ( ) ( )2、判断1)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 (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 )三、目标检测1、填空1)正方形有( )条边,每条边都( );有( )个角,每个角都( ),都是( )2)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长边的长叫作( ),短边的长叫作( )长方形有( )个角,每个角都( ),都是( )2、填出边的长度13厘米 ( )5厘米 ( ) 7厘米 ( ) ( ) (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主备人:陈鹏 班级: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我知道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一、课前热身:1、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把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支二、设问导读 老师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A:1个 B:半个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 ) 怎么办?三、探索新知: 探索一:自学课本90面例1并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A、认识几分之一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也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3、把一张圆形纸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圆形纸的( )分之( ),写作:( )4、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我知道:像,,,这样的数都是( )数我还能写出这样的分数,如:( )( )5、尝试练习: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的画“√”,并说一说理由 这是( ),表示取了其中的( )份B、我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表示一个把物体平均分成( )份分数线: 表示( )我会写: 九分之一 写作:( ) 我会读: 读作:思考:你读分数时是先读分数的哪部分,再读哪部分呢?写分数时呢? 探索二:拿一张正方形纸,怎样折出它的?(小组讨论有多少种平均分成4份的方法,折一折,涂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四、达标检测1、填空。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米的( )分之(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那么其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2、写出下面分数 四分之一 写作:( ) 八分之一 写作:( )3、读出下面分数 读作:( ) 读作:(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导学案主备人:陈鹏 班级: 学习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计算法则2、正确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正确计算学习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说到生日,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前几天,小红也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生日这天,小红的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红可高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小红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你能用分数表示爸爸、妈妈吃的块数吗?爸爸:___________妈妈:________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根据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说一说该怎么列式吗?问题一列式: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二、合作探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与师友一起成长,相信你一定很棒)1、活动一:(1)、问题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2)、你能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3)、观察算式与得数,你觉得同分母分数加法应该如何计算呢?(4)、回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2、活动二:(1)、问题二为什么要这样列式?(2)、你能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3)、观察算式与得数,你觉得同分母分数减法应该如何计算呢?(4)、回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3、概括总结:你能用一句话来说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