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宋代江南东路地区圩田的几个问题江南东路.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68890458
  • 上传时间:2024-0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宋代江南东路地区圩田的几个问题-江南东路摘 要:在宋代圩田有了很大发展,集中表现为以江南东路为代表的圩田的开发和利用,该地区的圩田不仅规模大,产量高,而且相对前代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同自然做斗争,开发利用自然资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同时也折射出宋代南方地区紧张的人地关系圩田在其开发利用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关键词】:^p :圩田 高产 旱涝保收 人地关系 生态环境一、宋代圩田的出现圩田的开发不知始于何时,但至少到了唐代便出现了沈括在《万春圩围图记》中讲到“江南大都皆山也,可耕之田七皆下湿厌水濒江,规其地,以堤而艺其中,谓之圩芜湖县圩之大者,唯荆山之北,土豪秦氏世擅其饶,谓之秦家圩李氏据有江南,置官领之”[1]江南圩田在南唐李氏之前即存在圩田,以此可以看出在唐代就已经开发利用起来了,宋代关于圩田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宋太宗时期滕白的一首诗《观稻》中,他写道:週遭圩岸绕山城,一眼圩田翠不分行到秋苗初熟处,翠茸锦上织黄云[2]《宋会要辑稿食货》中提到宋真宗天禧二年(1080)关于宣州化成圩的记载是宋代最早关于圩田的记载,以后对圩田的记载就不胜枚举了具体对于圩田的解释则见于杨万里的《诚斋集》卷三二《圩于词十解序》:“江南水乡,堤河两涯而田其中,谓之圩。

      农家云: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盖河高反田在水下,沿堤通斗门,每门疏港以溉田,故有丰年而无水患”[3]杨万里曾亲自驾船考察过圩田,因此他的解释真实具体,文献通考也采用了他的说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谈到:“圩田者,江浙、淮南有之盖以水高于田,故为之圩岸宣州化民惠成二圩,相连长八十里芜湖县万春、陶新、和政三官圩,共长一百四十五里当涂县广济圩长九十三里,私圩长五十里建炎末为军马所坏绍兴初,命守臣葺治之建康永丰圩,有田千顷初以赐韩忠武,后归秦丞相今隶行宫淮西和州无为军亦有圩田,绍兴三十年,张少卿初为漕,徙民于近江增茸圩岸,官给牛种,始使之就耕凡圩岸皆如长堤,植榆柳成行望之如画云”[4]《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提到:“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潦不及,为农美利”[5]从上述史料中我们得知所谓圩田,就是在江南地区沿江河湖泊周围,在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往往容易被水淹没,把这些地方用堤堰围起来,堤中设有斗门,如果水面高于田面,则关闭闸门防止水淹,如果遇到干旱时节就开闸以水灌溉关于水田的内部,漆侠先生曾经做过考证,他在《中国经济通史·两宋卷》中谈到这一方面。

      圩田内 部有纵横交叉的沟洫,将土地划分成区,每区约为一顷为了方便田亩的计算、登录和官府的税收,则分别冠之以名“取天地日月山川草木杂字”,圩田中通衢大道可并行两辆大车,三就在那里的农户则靠小船往来和收割庄稼二、宋代江南东路的圩田宋代的圩田以江南东路最具代表性根据谭其襄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北宋时期江南东路包括江宁府、太平州、宣州、池州、江州、歙州、饶州、信州、南唐军和广德军南宋时期较之于北宋辖区变化不大,除江州并入江南西路,江宁府改为建康府,宣州改为宁国府,歙州改为惠州外,其余如故[6]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江苏西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部分宋代的圩田主要集中在太平州,宣州和宁国府其中宣城圩田最多,共179所,其中化成、惠民二圩都是大圩宣州化民惠成二圩相连长八十里”[7]芜湖县有万春、陶新、和政、独山、永兴、保城等圩芜湖县万春、陶新、和政三官圩,共长一百四十五里,当涂县广济圩长九十三里私圩长五十里”[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庚子,以张琪贼马,坏宣州太平州圩田,命守自葺治宣州化城惠民二圩相连,长八十里太平州芜湖县万春、陶新、和政三官圩,共长一百四十五里当涂县广济圩,长九十三里,于时长五十里。

      [9]洪迈在他的《夷坚志》中提到“溧水县石臼固阳湖中浅处有官圩亘八十四里为田千顷名曰永丰圩政和以来历赐蔡韩秦三将相家绍兴二十三年四月为江水所坏朝廷下江东发四郡民三万修筑时秦氏当国州县用命督工甚整次年四月十二日正昼”[10]另外还有例如《景定建康志》中记载“在溧水县西南七十里,高一十六丈,周回八里,西并石臼湖,父老云,昔有凤皇栖其上,因得名曰凰栖,此山属仪凤乡,近地有凤贤圩”[11]宋代圩田面积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宣州化民惠成二圩,相连长八十里芜湖县万春、陶新、和政三官圩,共长一百四十五里当涂县广济圩,长九十三里,私圩长五十里这些规模宏大的圩田,只有封建国家才有如此宏大的人力物力财才能修建起来,小民只能是望洋兴叹从属性上讲也就是官圩了当然,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私圩,比如童家圩,焦家圩宋代江南东路的圩田所收获的粮食也是相当可观的当然,也并非只种水稻,水稻之外也种些小麦圩田的产量到底有多少,宁可先生在《宋代的圩田》一文中指出“圩田除部分种植茭菱荷外,都种粮食,由于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又不怕水旱,所以产量和高,一般亩可收谷三石,好的亩可收谷六七石[12]漆侠先生在《中国经济通史·两宋卷》中考证了圩田的产量。

      他依据邓广铭先生所藏《张顒墓志铭》拓片得出:万春圩计1270顷,岁得米八十万斛,每亩平均产六斛二斗,另外举例北宋末年贺铸在《题皖山北濒江田舍》写到:“一溪春水百家索,两顷夏苗千石收亩产可达五石[13]宁可先生跟漆侠先生考证的出入较大,但笔者更倾向于后种说法具体的数目我们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些侧面来了解例如《景定建康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景定二年,准省劄坐下江东转运司,括到吴府圩田租数,隶建康府上元溧水两县者,岁计租米一万三千七百七十八石八斗八升四合五勺,租麦一十四石五斗九升五合,并文思院斛拨入淮西总领所理充支遣税田租米,不在此数”[1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这样一个事“从事郎,知高邮县钟离浚言,宣抚司指挥令营田之民有警旋行勾集出战本县四十村归业之民仅千八十家,少有耕种,又虑秋成或为贼有欲分为二十社,社三百人择精强可仗者二人为巡社首领,其余十人为甲,甲有队长,如遇警急递相救援,二十社计六千人,约耕田六百顷若无耕牛可以人代,每亩收一斗五升共收谷九千斛计贷种钱万六千缗,诏宣谕使傅崧卿以永丰圩禾稻给之如其请”[15]《景定建康志》中也提到一件事:“只缘今夏梅霖过多,长江上流同时水灾。

      故江之下流腾涨尤甚,秦淮之河又贯城中,江潮大信适助其澜,外水既高,内水莫泄,遂致公私军民之居,滨于河者悉遭巨浸,踰旬不退一时倾帑钱倒廪粟,分遣官吏奔走家至以赈之而客贩不通,牙侩乘时邀利贫民下户几至饿殍,遂又出常平米,减价赈粜甫及旬余,仓吏以匮告亟议遣官吏就永丰圩籴米二万余斛又仓猝不能遽至”[16]上述史料中讲江南地区遭水灾,常平仓赈济灾民的粮食又不够,有司决定从永丰圩购米二十万斛,虽仓猝不能至,但足以看出永丰圩产米数量之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壬戌诏建康府永丰圩租米岁以三万石为额”,《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真宗天禧二年宣州化成圩亩出租2.8斗,宋高宗绍兴四年,建康府永丰圩亩收租7.7斗[17]沈括《长兴集》卷二一《万春圩图记》,张问的《张顒墓志铭》“宋仁宗嘉祐六年芜湖万春圩亩收租3斗或3.12斗”从这些侧面就不难看出圩田产量的丰厚 第 页 共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