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27课)说课稿.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侗***
  • 文档编号:189364251
  • 上传时间:2021-08-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5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27课)说课稿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一、说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在故事中,王戎年仅七岁,就能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充分赞扬了他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启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2.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是本课难点四、说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情境导入——贴近生活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默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初步把握;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形象。

      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 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默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理解—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想象: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时,看到路旁有果树,上面结满了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你会怎么样?自然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时,自然地指导书写生字“戎”,分解会意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生字  补充《世说新语》的相关资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同时为后面的拓展阅读做铺垫2)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准节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难读的句子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在讨论中也让学生发现了朗读的问题,为后面听范读的环节打下了需求。

        播放范读,学生先听再跟读,根据范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学生前面已经有了将文章读好的需求,因此这时候放范读给学生听,效果也会更好,学生练习也会更加认真  学生划分节奏后互相交流,讨论朗读的要点,根据学生的讨论,利用课件进行展示朗读节奏及注意点然后,让学生练习朗读,我再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问题     最后抽读,学生互相评价,既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同时使课堂的气氛活跃  (3) 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在学生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组内疏通文意,我就巡视观察,总结共性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我根据发现的问题相机点拨  逐句理解,再连贯起来,整体把握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层层展开,把握文章内容  最后,根据单元学习的要点要求,让学生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初步感受复述,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同时也注意发现优点和问题,借机让学生对复述要抓故事的主要情节、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有一个认识和印象用多样的评价语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理解内容,感悟语言  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感悟 利用引导性提问,启发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和品质。

        通过王戎和别的孩子的表现对比,让学生思考:别的孩子都跑去抢摘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引出王戎的分析  接着自然地让学生思考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里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理解:果树长在路边,来来往往的人们看到果子肯定会摘来吃,如果李子好吃,肯定早就被人们摘完了这棵树上这么多李子都没有人摘,说明长的肯定是苦李子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引出对王戎推断结果的发现:王戎的推断正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信然”两字,得出王戎推断正确的结论,进而体会王戎的人物形象同样以引导性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能知道这是苦李子?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便能得出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这一特点最后加深理解,拓展课程的实践意义,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的评价中自然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从而将本课的教育意义内化,完成了素质上的教育最后让学生熟读、背诵 (5) 拓展延伸   前面已经有了对《世说新语》的补充介绍,而本课选的故事又是能激起学生较大兴趣的表现儿童聪明智慧的文章,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也有了学习方法的实践铺垫,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因此自然地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延伸到课下,让他们课下再找来类似的故事读一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加深了本课的中心思想与教育意义的 (6)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道旁李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赞扬了王戎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启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故事发展进行,提取故事发展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板书,通过诸儿与王戎的对比,得出王戎的人物形象提示学生要学习的品质26《西门豹治邺》说课稿一、说教材  《西门豹治邺》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看到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深入调查,然后巧设妙计,破除迷信,教育了当地老百姓,最后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的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县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好在哪里,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人物形象,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三、说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好在哪里,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人物形象,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是本课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 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2. 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西门豹,理解惩治巫婆时的巧妙,同时想象代入,情感朗读;又让学生想象岸上的老百姓看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过程后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得到教育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五、说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以故事发生的背景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时,自然地指导生字“豹”的书写,加深学生的印象7) 初读感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  引导性提问:西门豹来到邺县,做了几件事?哪几件事?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以西门豹做的三件事为线索,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清层次,概括内容。

      为后面对课文的复述做铺垫  (8) 研读第一部分   根据故事的顺序,首先了解西门豹的调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部分内容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指导对不熟悉的词语的理解,抓住“闹”,体会一字多义  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启发谈话:  1. 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体会西门豹善于调查研究,从事实入手 2.自由读第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抓住西门豹的话,进行重点理解以启发性提问:①他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②“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体会西 门豹的别有深意为后文埋下伏笔,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内容,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学生交流句子,并围绕“巧妙”进行思考、讨论 (五)品读语言,体会巧妙       根据学生的反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依次研读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巧妙  首先,让学生默读句子,潜心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西门豹,会不会对巫婆客气?那他为什么跟巫婆说话的时候,还用“麻烦”这个词呢?仔细想一想,看谁能想到西门豹的心里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上“麻烦”一词? 引导代入想象、联系生活,入境体会,感受西门豹说话的巧妙 西门豹是在请求巫婆吗?巫婆可以拒绝西门豹吗?  最后,演读这句话:如果你就是西门豹,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    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西门豹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使人物“活”起来,让学生渐渐建立起西门豹的形象,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  引导:西门豹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这里提问时,提示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前文的调查情况,认识到官绅头子也是骗钱害人的罪魁祸首,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以其人之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