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雅医院红楼介绍.doc
7页2012 年 4 月 3 日,湘雅医院红楼在同一地点拍 摄该楼:图中照片 摄于 1916 年即将竣工的湘雅医院2011 年 3 月, 湘雅医院“红楼”入选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理由是,它们很好地结合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与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代表了中国建筑与世界的融合湘雅医院早期建筑群是长沙市内现存近现代文物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它的设计者墨菲曾说,当他越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就越发肯定,把如此美妙的艺术从单纯的考古研究转化为当今鲜活的建筑学,是值得我去花费所有时间和费用的”红楼”初建:是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建筑物中最好的医院长沙西牌楼藏于今湖南省会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圈内一条 3 米来宽的凹凸不平的老街虽是春天,两旁老树仍落尽叶子,周边小店呈生意红火状据湘雅医院档案室提供的资料《湘雅百年》所述,1905 年,受命而来的美国医生爱德华•胡美,以每年 142 美元的租金,就是在西牌楼附近租下当时属于挪威教会的一处旧房,开办了雅礼医院和雅礼学堂此前 4 年1901 年 2 月 10 日,耶鲁职工俱乐部里的壁炉旁,1898 级毕业生劳伦斯•德士敦、查理士•维克与学校的斯匹尔长老、校方负责人安森•斯托克斯一起逐条复审 Yale-in-China(在华耶鲁)的协会细则。
两位年轻人要申请学校对协会的资金支持当时他们还兴高采烈地从中国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子所雅言,诗书执礼”中挑出 “雅”与“礼” 来取代“耶鲁”,正式命名为“ 雅礼协会 ” 而最终在 1905 年选择长沙兴医办学,也是因为当时中国沿海一些大城市如南京、上海、天津、北京、广州等已相继有教会学校,但整个华中地区却是空白他们还看重的是,自湘军崛起,湖南军政要人大多不约而同投身洋务派,率先引进西方工业与科技文化,这种风气被认为是办学的优良土壤1913 年,湖南省府主席谭延闿以省府名义与美国雅礼会合作成立医学委员会,因湖南简称“湘”,雅可作美国雅礼会的简称,故以“湘雅” 二字命名据湘雅医院档案资料《耶鲁在湖南》,谭延闿热心支持雅礼,是因为此前一年医院院长兼唯一的医生胡美治好了他母亲的大叶性肺炎1914 年,留美归国的医学博士颜福庆更以雅礼医院为依托,创建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至此,雅礼的几个实体,医院、医学院、学堂均已成立,而西牌楼拥挤不堪的校舍已无发展余地当时长沙城北麻园岭一带有许多菜地、坟墓、臭水沟,但因是大片空地、相对安静,被选作了新的医院、医学院、护士学校(1911 年成立)和学堂(包括大学堂和中学堂)的校址,这片区域被统称为雅礼大学。
1915 年墨菲的湘雅医院大楼 设计图资料图片)1915 年 2 月,雅礼医院更名为湘雅医院10 月 18 日扩建,当时的省府拨款 20 万元,两名美国雅礼会员捐款 38.5 万美金,长沙本地人士捐款 4.1 万元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1877-1954 年)设计医院大楼,建成三层及附属建筑新建的医院有房屋 300 余间,可容 120 张病床,是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建筑物中最好的医院此后,多次兴建的几栋红楼都模仿墨菲建筑的格局,均为砖木结构的红砖清水墙,歇山屋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好像“歇” 了一歇,故名歇山顶),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在采用西方建筑构图的同时,通过局部点缀中国传统式的小构件、纹样、线脚等来体现中西结合1948 年起任湘雅医学院院长的凌敏猷在《从湘雅到湖南医学院》一文中描述这座红楼:金色琉璃瓦,红白相间群墙,掩映在江南郁郁苍苍的绿色中这座融合了东西方韵律的湘雅红楼,犹如镶嵌于古城中的一幅至美的画当年的老人这样回忆:绵绵湘水绕城而过,船家由北沿江而上,看到湘雅医院的这栋红楼,便知是到了长沙 2012 年 3 月 22 日,湘雅医院的红楼很安静,如今它仍在使用,除了门窗有些破损,外观依然完好。
室内有些地方在施工,工人说不是文物修复,只是正常的改装文夕大火时,负责长沙城北区域的放火队因醉酒而“误事”,湘雅红楼安然无恙1935 年,湘雅按原建筑模式增建一栋门诊大楼,仍是砖木结构的红砖清水墙,仍是“红楼”1937 年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失守,长沙一夜之间挤满了难民1939 至 1948 年任湘雅医学院院长的张孝骞在《湘雅医学院的缘起和变迁》中描述那时情景:军队沿着铁路线从南向北去支援各处战场,而大量的伤病员也从北向南沿着铁路线运往各处医院那时的湘雅医院,人满为患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只要还有走廊、过道,能搁下一张板床,也绝对会将他们收下1937 年 Phillips 医师在湘雅医院楼顶置放一面美国国旗资料图片)1937 年 11 月 24 日,日本飞机轰炸长沙火车站医院的外籍医生听见爆炸声,马上拿着星条旗上到大楼顶部去,他们希望美国的国旗能让日军飞行员不扔下炸弹这时,雅礼系列的几个实体中,医学院、中学都相继出走,医院却死守长沙因为凡是走不了的湖南人,还是需要医院的照料所以,兄弟单位先后都走了,医院没走 到了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长沙城风声鹤唳,火烧长沙的计划已经在布置11 月 12 日晚上,医院的一位医生看见两颗火红的信号弹升上天空。
据当时筹办《长沙力报》的戴哲明撰文回忆,因为负责长沙城北区域的放火队在三和酒家醉酒,天亮前才醒来,发现火光后匆忙分发器材四处放火湘雅医院一个叫格林的医师跑到医院东墙去看时,正值士兵要点火烧医院后墙处的杂屋和住房(其实这些士兵奉有命令不许烧外国人的财产),他制止了士兵的行为,可街对面的商店楼房烧着了,大家跑去救火,才把火路断开也就在此时,传来了制止放火并迅速灭火的紧急命令事后统计,北区除中山路、蔡锷路等烧得较惨外,湘雅医院、中山堂、省党部(现省总工会)都安然无恙1942 年,日军在退出长沙前一天,把湘雅付之一炬,因 为设计时强调了防火性能,红楼的骨架得以幸存直到 1941 年 9 月,日本军队才最后进入长沙日美尚未开战,湘雅还可以夹在战争的缝隙中求得生存不少中国人也懂得这个窍,削尖脑壳往医院和雅礼围墙内躲,在他们眼里,这些红楼成了救星湘雅辟作了临时难民营,一下就涌进了 8000 名难民医院在门口立起了一个标志,表明这是美国财产张孝骞在《国立湘雅医学院西迁贵阳的情况》中追忆,一个日本兵追赶一名妇女,见她进了医院,日本兵却被一个美国大汉堵在那张小门前,他端着刺刀,抵住那美国人,却不敢越这个雷池一步。
1941 年秋,湘北再起大战这时局势大变,美国已参战医院最终迁移,计划是沿着湘江往上游走,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哪里合适了就在哪里安身据《雅礼史话》所述,1942 年元旦,日本军队攻入长沙,闯进雅礼一把火烧掉了一些房屋,不出 5 天又被中国军队赶出,但在他们退出长沙的头一天,把雅礼的南北两大院都付之一炬,还把四周的围墙也推倒了一大半湘雅的护士学校则毁于一颗炸弹日军退出后,一位外籍医生马上骑自行车赶往长沙医院大楼在长沙本是一处标志,老远就可以看到,这时却只剩一处被烧毁了的房屋的骨架,有的地方余火未熄庆幸的是当初设计这个医院时,强调了防火性能,所以大楼的骨架尚存1944 年日本军队再次攻入长沙,并占领一年之久这一次日本人倒是把雅礼和湘雅用作他们的司令部1946 年,在抗战结束一年后,医院将原三层的病栋大楼修复并加高为四层,另在病栋楼西面加建一栋四层病室,与原建筑相连,组成马蹄形布局1955 年,在“民族形式加社会主义内容”的口号下,又加建病栋大楼,仍然与原有红楼格调保持一致红楼”的保护:出自国际建筑大师之手,将西方先进的技术与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结合在一起雅礼协会的成立,源于当时美国青年的一种普世价值观:为了人类的文明,去到天涯海角拓荒。
1949 年后,长沙雅礼系列的各实体与美国雅礼协会中断了联系1979 年,在“不干涉内政、不传教、不妨碍与其它团体发展关系”的条件下,双方恢复合作关系 今天,雅礼中学和湘雅医学院早已离开了麻园岭的校区,惟有医院继续守候在那原是长沙城北墓地与臭水沟的湘雅“老区 ”2011 年 4 月 11 日,小雨,掩映在江南春色中的湘雅医院红楼显得格外美丽(武海亮/ 摄)2002 年,湘雅门诊大楼入选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2005 年成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 年 3 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湘雅医院早期建筑群入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理由是这些建筑均把西方先进的技术与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结合在一起,在创造建筑新风格方面迈出了成功一步这也是长沙市内现存近现代文物中规模最大的一处2012 年 3 月,由湖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湘雅医院早期建筑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负责方案修复设计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表示,该建筑群不仅是东西方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湘雅品牌和历史的见证,尤其是出自一位国际建筑大师之手,因而极其珍贵。
在保持其原貌基础上的修缮结束后,这些红楼将继续作为医院病房、门诊、办公楼等使用解读“红楼”建筑师墨菲湘雅医院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使用功能以耶鲁大学为样本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殷力欣老师介绍,当时一些像墨菲这样的建筑师,与教会关系密切教会机构的目的本来是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因此初期建筑都是纯西式但后来他们发现建筑上表现出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能更好地为中国人所接受,更有利于传教、办学因此,墨菲融合中西的设计理念被他们所青睐主持民国首都南京城 规划时的亨利•墨菲资料图片)1914 年,墨菲通过耶鲁的关系,获聘为雅礼大学(当时医院、医学院都成了大学的附属机构)新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据司徒一凡《美国建筑师墨菲与“中国古典复兴”建筑》一文所述,雅礼大学是墨菲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也是在长沙的惟一一个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除采用中式大屋顶外,墨菲还用混凝土仿造中国的木斗拱和柱子,用铁件制造中国的花格窗墙身用红砖砌筑,而校园布局及建筑的各种使用功能则是以耶鲁大学为样本被认为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和美国学院建筑的结合点,“还不超预算”雅礼大学的红楼使墨菲积累了经验、获得了声誉,他让在华的教会学校看到,他能够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美国学院建筑找到结合点,且又不超预算。
于是,墨菲受到许多在华教会大学筹建机构青睐,此后,墨菲陆续规划设计了福建协和大学(1919)、金陵女子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1920)、岭南大学等建筑这些建筑大部分现在仍在使用,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但也有一些被闲置或遭损毁墨菲早期的一些作品由于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把握很粗糙,因而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殷力欣指出其中的典型就是他设计的金陵女子大学,本来应该是柱头上面加斗拱,他却弄成了柱头两边加斗拱但那些轻挑的屋檐还是能让人感觉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他的园林式布局也符合很多校园建筑的氛围,因而当时还是很受欢迎他曾设想将南京建设成一个真正中国化的首都,“灰色的城墙花多大的代价都要保留”墨菲在中国的成就还引起了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注意1928 年 10 月,他被聘为南京城市规划总建筑顾问,主持制定了 1929 年南京的首都规划他设想将南京建设成一个真正中国化的首都,提出应该用“纯中国建筑风格来设计所有的新建筑,灰色的城墙花多大的代价都要保留”,“因为这是中国的特征,如果拆除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他建议在保留下来的明代城墙上开辟能行驶小汽车的“高架”环城大道,成为“ 风景路” ,但这个建议后来未被采纳。
1926 年,墨菲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附近设计一个“中国村”在墨菲的祖国美国也能看到他的“中国古典复兴” 式作品,1926 年,墨菲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附近设计一个“中国村” 这些建筑的屋顶为中国皇家风格的琉璃瓦,车库等则有岭南建筑装饰特征,门楼的屋脊起翘属闽南风格,围墙上则有江南风格的漏窗这些住宅于 1927 年春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