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奥数下册第七讲.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46044759
  • 上传时间:2022-1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1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讲  线与角一.知识点拨1.角的概念: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成的图形称为角2.与角有关的基本概念有: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对顶角等3.构成平面的基本元素是点与线,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就是线段,解决的有关问题常用到线段的中点4.角平分线是进行角的计算、推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 二.典例选讲例1 如图,已知B是线段AC上的一点,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C的中点,P为NA的中点,Q为MA的中点,求MN:PQ的值ACNBMPQ7-1     7-2(b)7-2(a)例2  在直线l上取 A,B两点,使AB=10厘米,再在l上取一点C,使AC=2厘米,M,N分别是AB,AC中点.求MN的长度(如图7-2).    7-3例3 如图7-3所示.在一条河流的北侧,有A,B两处牧场.每天清晨,羊群从A出发,到河边饮水后,折到B处放牧吃草.请问, 饮水处应设在河流的什么位置,从A到B羊群行走的路程最短?     ACOBDE例4 如图,已知O是直线AC上一点,OB是一条射线, OD平分ÐAOD,OE在ÐBOC内,ÐBOE= ÐEOC,ÐDOE=70°,求ÐEOC的度数         例5  一个锐角的余角的补角与这个锐角的差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 例6  已知Ða的余角是Ðb的补角的 ,Ðb>110°,求Ða的范围。

          例7  当时间是2点32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例8.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求证所成得的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        第八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点拨1.  平面上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2.  两条不同的直线,若它们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它们相交即,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  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有关两直线垂直,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4.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平行线中要理解平行公理,能熟练地找出“三线八角”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会运用与“三线八角”有关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5.  利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证明或求解 二、典例选讲例1.如图(1),直线a与b平行,∠1=(3x+70)°,∠2=(5x+22)°,求∠3的度数                               例2.已知:如图8-2, AB∥EF∥CD,EG平分∠BEF,∠B+∠BED+∠D =192°,∠B-∠D=24°,求∠GEF的度数。

      图8-2       备注:(1)从上题中可得到 , 与 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若有图形8-3,则∠A1+∠A2+∠A3=∠B1+∠B2是否成立?    图8-3    例3.如图8-4,已知AB∥CD,且∠B=40°,∠D=70°,求∠DEB的度数图8-4          例4.已知锐角三角形ABC的三边长为a,b,c,而ha,hb,hc分别为对应边上的高线长,求证:ha+hb+hc<a+b+c       例5.如图(8-5),直线AB与CD相交于O,EF^AB于F,GH^CD于H,求证EF与GH必相交    图8-5  例6.如图,AB∥ED,α=∠A+∠E, β=∠B+∠C+∠D.证明:  β=2α.           例7.如图(8-7),把 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8-7       例8.(a)请你在平面上画出6条直线(没有三条共点),使得它们中的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并简单说明画法。

       (b)能否在平面上画出7条直线(任意3条都不共点),使得它们中的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如果能请画出一例,如果不能请简述理由         第九讲  图形的面积一.知识点拨1.面积公式有:(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梯形的面积公式: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面积计算常用以下方法(1)和差法:把一个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的和或差表示2)运动法:有时直接求图形面积有困难时,可通过平移、旋转、割补等方式将图形中的一部分图形运动,转化成容易解决的图形3)等积变形法:即找出与图形面积相等或相关联的特殊图形,通过代换转化求图形的面积3.由于多边形可以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各三角形面积和,因此,三角形的面积是面积问题的基础.4.三角形的等积变形是多边形等积变形的基础,关于三角形的等积变形有以下几个主要事实:(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2)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高乘积之比.(3)两个等底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AB•D•C图9-1(4)两个等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二.典例选讲例1 如图9-1中的4个圆的半径都是a,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9-2例2 已知:如图9-2,长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BC=3BE,AD=4HD.若 长方形的面积是300平方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平方米.      例3.已知△ABC中三边长分别为 对应边上的高分别为 , , .求    例4   如图9-3,已知△ABC的面积为1,且BD= DC,AF= FD,CE= EF.求△DEF的面积.       图9-3    图9-4例5.如图9-4,AD,BE,CF交于△ABC内的一点P,并将△ABC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在图中给出.求△ABC的面积.                                             图9-5例6 如图9-5所示.E,F分别是 ABCD的边AD,AB上的点,且BE=DF,BE与DF交于O.求证:C点到BE的距离等于它到DF的距离.           第十讲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知识点拨1、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个特征:①整个方程组(不是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含有两个且只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穷多组解只有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才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异同点(1)在概念上,相同点是它们都是整式方程,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目的次数是一次;不同点是所含的未知数的个数不同,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2)在方程解的形式上,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是一个数,而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是一对数(两个数)3)若方程有解,在方程解的个数上,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其基本思路是:利用消元法,将它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解题步骤可表示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写出方程组的解其中消元是关键的一步二、典例选讲例1、解下列方程组①②①②(1)            (2)        例2、解下列方程组:①②①②(1)          (2)        例3、已知 ,求x,y        例4、甲、乙二人同解一个方程组①②   甲解得 乙解得 经检查,甲仅因为看错了方程①中y的系数,乙仅看错了方程②中x的系数,求方程组正确的解。

          例5、已知 ,且x、y、z均不为零,求 的值      例6、已知某一铁桥长10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车长提示: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所走行程为桥长与车长的和解法1:(列一元一次方程)                                解法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7、有甲、乙、丙三种货物,若购甲7件,乙3件,丙1件,共需316元;若购甲10件,乙4件,丙1件,共需420元,现在购甲、乙、丙各一件共需多少元?        例8、有三块牧场,草长得一样密一样快,面积分别为 公顷、10公顷和24公顷,第一块12头牛可吃4星期,第二块21头牛可吃9星期,第三块可供多少头牛吃18个星期?提示:这里涉及的草量问题有两种,一是原有的草量,二是每公顷每周的新生草量,显然,每头牛每周吃掉的草量应为一个定值,关键是找出“供与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知识点拨1、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其中性质③是极易疏忽和出错的地方,这除了受等式性质的影响外,还有不等式前两个性质的影响.2、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般地,若给定的不等式有解,它都有无限多个解,凡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都是不等式的一个解,一个不等式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反映了同一事物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不等式的解集是由不等式的无限多个解组成的一个集合,每一个解都是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都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但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2)解法步骤上,两者都是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过程,把左边转换成变元x(或其他字母),右边变成 ,其中移项时不改变不等号方向,但在去分母及未知数系数化为1这步,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而方程在未知数系数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