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比较研究.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0798690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2.7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比较研究    王玉斌 李乾内容提要:农业生产托管能够实现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共赢,而合同是保障这一共赢利益分配格局得以稳定实现的关键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将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划分为无收益约束型、监督主体介入型、保底产量型、“保底产量+分红”型以及合同外附加收益型,五类利益分配模式中服务监督主要形式、服务监督强度、剩余控制权归属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普适性等要件各异,特定的产生背景决定着各类模式存在的合理性监督主体介入型与“保底产量+分红”型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新模式具有其他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中的优势属性,更具发展潜力利益分配模式选择应视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托管作物种类等而定Key: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规模经营:F323.4    :A    :1003-7543(2019)08-0119-09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后发大国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1]我国土地流转率由2007年的5.2%上升至2016年的35.1%,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土地流转势头减弱,流转土地面积增速放缓,基于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所内含的交易费用不断提高,制约着农业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以经营权细分及交易为基础的服务规模经营开辟了农业规模经营的新途径[2],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有益补充,推动并逐渐形成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并存的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格局服务规模经营具有不同实现形式,其中农业生产托管是当前农业生产服务业服务于农业、农民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完成,有效破解了当前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困境,顺应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发展需求原农业部办公厅适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地区情况,确立在当地重点支持开展托管的农产品生产和托管环节、托管模式以及重点支持的服务规模经营形式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专项中分别安排资金30亿元、40亿元、40亿元支持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了实业界和學术界的一致认同但是,农业生产托管总量层面的收益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又是如何呈现或分配的?合同在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保障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格局稳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推动现阶段农业生产托管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追其本源,农业生产托管衍生于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其内涵及范围更为聚焦,在概念层面属于新生事物,在实践层面则由来已久围绕农业生产托管概念及内涵,已有研究主要将其与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相比较[3-4]其中,农业生产托管与土地流转的本质区别在其概念界定中业已突出强调,即是否流转土地经营权,因此二者在实践与研究中并不存在争议而农业生产托管与土地托管较为近似且易混淆,部分学者将二者等同,实则迥异农业生产托管的含义更广,土地托管是农业生产托管的一种特殊类型,近似于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有学者指出,农业生产托管可以分为土地托管和业务托管,其中土地托管是农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将经营权委托他人,实质是债权托管,代理人获取固定报酬或分成租金,而业务托管则是经营控制权与生产操作权的分离,是操作权委托他人,实质是事务托管[5]由于农业生产托管概念提出较晚,且部分研究沿用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概念,因此相关研究较少2017年原农业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以及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补贴政策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既有研究受农业生产托管支持政策影响,主要围绕农业生产托管实施成效展开,总结各地区农业生产托管典型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且研究者多为基层农经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就农业生产托管模式而言,已有研究根据农业生产托管环节多寡或托管内容将农业生产托管划分为不同模式,包括全程托管、劳务托管、关键环节托管、订单式托管、股份制托管、统一托管、单一托管、延伸托管和一体化托管等[6-8]部分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具有相同内涵,只是概念表述的差异就农业生产托管成效而言,现有研究一致肯定了农业生产托管取得的成效,如化解了“谁来种地”难题,保障了粮食产量质量安全,实现了种地农户与经营主体双赢,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迎合了外出务工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诉求,有利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等[9-12]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托管也存在各种潜在的、复杂的风险[7],以及发展制约瓶颈,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供给受现有基础性生产条件掣肘;服务需求方面临难以选择并甄别服务的难题;服务监管组织面临规范管理困境等[13-14],为此,需要继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15]、加大相关从业人才培养[16],破解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制约瓶颈,激发其巨大潜力总体来看,既有关于农业生产托管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践总结的表层,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但缺乏与之关联的理论分析;托管模式划分亦大同小异,对不同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机理等缺乏深入研究;虽然农业生产托管的增产增收效应得到学者一致认同,但是具体利益分配格局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明晰。

      有鉴于此,这里基于典型案例分析,从契约视角探究不同农业生产托管的利益分配模式,对比分析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产生的外在条件以及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中服务监督主要形式、服务监督强度、剩余控制权归属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普适性的差异,并提出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的可行方案,以及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农业生产托管中典型的利益分配模式合同条款表面上是枯燥的文字,但背后包含着很多深层次的内容[17],最佳的契约形式是在保护权利感受刚性与促进事后效率灵活性之间进行权衡取舍[18]根据契约的差异,可将农业生产托管中利益分配模式划分为五种类型(见表1,下页)一)无收益约束型无收益约束型是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在合同中不对产量等收益指标作硬性约束,仅在服务条款中列出常规性、笼统性要求,如要求服务组织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服务,并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服务对象则按合同要求支付服务费用等这是一种理想化、简单化、普遍化的利益分配模式,其运行依靠托管服务供需主体之间的信任,也即各自的声誉资本,体现的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约束该模式对服务对象的利益保障程度较弱,这就决定了初始阶段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存在于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随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不断发育完善,一些实力雄厚、声誉较好的托管服务组织脱颖而出,跳出以血缘、亲缘、地缘为中心的托管服务半径,在更广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鉴于该模式较为普遍,在此不进行案例分析二)监督主体介入型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实施过程中,服务对象一般有权对托管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要求,但从农业生产托管产生的现实背景来看,通过服务对象跟踪监督服务质量不切实际对于老弱群体而言,购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根本动因在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难题,该情形尚能做到托管服务实地监督但对于希望通过托管服务实现劳动力长期稳定农外就业的服务对象而言,作业监督与托管初衷相矛盾此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将导致托管服务完成与种植收获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进一步加剧了服务监督难度[19]第三方监督主体的介入可以有效实现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督,尤其是在托管合同没有保底产量或收益约束的情况下,第三方监督起到了有效保障服务对象基本利益的作用,但是利益保障程度还要视服务监督力度而定村“两委”是监督主体介入型中较为常见的第三方监督主体山东高密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提供托管服务过程中同时引入村“两委”和咸家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两个第三方主体,接受双重服务监督。

      合作社自购植保无人机、深松播种机等先进农机装備150余台套,整合社会750余台套农机装备,并与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建立了农机管理云平台和GPS硬件终端,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管理合作社最初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销售及维修,目前其经营范围更加多元化,涵盖职业培训、植保飞防、承接政府采购项目、农资直供、信息化建设、粮食烘储等合作社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半托管或全托管服务2017年,合作社与村“两委”合作,在24个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实施整建制村庄土地托管,即由村“两委”集中全村土地,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宏基合作社为该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耕种、植保、收获、烘储等全程托管服务小麦和玉米通过全程托管服务可合计实现成本节约3900~4200元/公顷、农药使用降低20%在托管服务过程中,村“两委”负责土地整合、数据统计、车辆引领等工作,每公顷计提服务费600元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土地托管合同①)包括两份,一是村民(委托方)与村“两委”(受托方)签订土地托管合同,二是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委托方)、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受托方)以及咸家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监督方)三方签订土地托管合同,两份合同之间形成二次托管或再托管关系。

      监督方主要介入第二次农业生产托管合同,其财税金融服务中心代为管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费用,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托管费用交给监督方后,监督方根据托管服务组织工作进展分批次支付托管费用村“两委”在农业生产托管中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作业项目,村“两委”有权提出重新作业直至达标的要求三)保底产量型在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初始阶段,为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除依靠自身声誉资本之外,托管服务组织还会通过允诺保底产量的方式让服务对象放心,保底产量按照当年粮食市场行情折合成具体货币收入在该模式下,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完全由托管服务组织承担,托管服务产出完全由服务对象占有,风险收益不对等保底产量型也是典型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型,实行保底产量型的服务组织需要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承担各种潜在的托管风险损失河北定州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保底产量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了更多服务对象,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同时成立有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农服务中心,下设农化服务队3个、农机服务队2个、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1个,建有5000吨粮库1座,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0余台套,具备较强的托管服务综合实力合作社开展“两为主、三不变、八统一”的全方位托管服务,“两为主”即以玉米和小麦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全托管服务为主;“三不变”即土地承包权、经营权以及收益权不变;“八统一”即为服务对象提供统一农资供应、耕种、施肥、喷药、收割、收购、储存和销售服务。

      通过全程托管实现了“一降、双保、三增”,“一降”即降成本,全程托管实现成本节约10%~15%,“双保”即保障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三增”即增产量、增效益、增收入,通过规模化种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每公顷可增产1500公斤,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粮食售价提高10%左右,最终实现节本增收8250元/公顷2017年,合作社为周边5个乡镇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托管服务,服务面积达120公顷,服务范围或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土地托管种植合同书)主要包括托管地块、全托管费用、违约责任等六项内容托管地块涉及“四至”及长度、宽度、面积;全托管费用同时涵盖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合计托管费用为17460元/公顷·年,其中小麦8385元/公顷、玉米9075元/公顷,同时合同第二条规定服务组织(甲方)向服务对象(乙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