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学总复习修正版.docx
13页财政学总复习修正版财政学总复习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 财政的一般特征A: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B:财政的分配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C:财政的分配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现象财政是由收入和支出组成的 A:它直接表现为各级政府在安排各项支出.B:人们又必须向政府缴纳各种税收和费用,以便为政府的各项支出提供所需经费 财政的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B:收入分配职能C: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评价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准则一是效率二是公平公平的衡量A:贫困指数(Povertyindex)B: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A:资源配置失效自然垄断和产品差别外部性B:分配不公平C:市场经济宏观不稳定公共物品(publicgoods)的定义公共物品就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是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私人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A:非排他性:指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在享用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他人从该物品中获益 B:非竞争性:指使用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增加,即多一个使用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财政支出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也称预算支出 狭义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广义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补偿性支出、净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A-经济管理支出:经济建设费B-社会管理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 按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付 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量的货币表现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 财政支出的规模通常有两类指标反映A:绝对指标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B:相对指标它是特定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用财政支出/GDP(国内生产总值)或财政支出/GNP(国民生产总值)表示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得原因A:有关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得理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政府活动扩张法则Y表示经济发展规模(如GDP),G为政府的支出规模,曲线E反映了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函数关系。
皮考克和魏斯曼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的”,“非连续的”,公共支出水平在正常年份随T增长而上升;当社会经历战争、危机等突发事件时,公共支出急剧上升;但突变期结束后,公共支出虽有所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有水平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理论-“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的客观要求,因此,财政支出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A:“成本-效益”分析法B:最低费用选择法C:公共定价法财政支出原则A:适度控制财政支出总量的原则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原则C:讲究财政支出效益的原则政府采购(governmentprocurement)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政府采购制度是对政府采购活动加以规范的政策、法规、制度的总称 购买性支出的定义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进行公共投资所需的支出 政府支出按照等价的原则进行,主要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公共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公共投资性支出分为: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社会消费性支出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和文教卫事业费支出。
转移性支出政府将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而发生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的内容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中,补助支出所占的份额较大,最为重要 补助支出的重点分类A:社会保障支出B: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与价格结构没有联系,其变动不影响价格 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结构关系密切,其变动导致相对价格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优抚安置社会保障支出的功能(要背)社会补助功能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公平功能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平衡需求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财政补贴的含义和分类财政补贴的含义财政补贴是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制定的方针政策,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 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依法取得的货币收入,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过程是由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组成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是国家凭借政治力量和经济权力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价值。
财政收入的分类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收费收入财政收入结构概念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的构成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财政收入结构主要指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 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社会产品价值由(C+V+M)组成 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标准含义财政收入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家以社会管理、国有资产所有者或债务人等多种身份,通过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和公债等多种收入形式占有的财政资金绝对量或相对量 衡量指标A: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 衡量财政收入绝对量的指标是财政总收入 B: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和社会指标的比例 衡量财政收入相对量的指标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 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理解税收概念应掌握三点: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3.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 税收的特征A:税收的强制性B:税收的无偿性C: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不成为税收。
税收分类1:以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2: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 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以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4:以课税对象不同为标准,可分为对商品或劳务征税,对所得征税和财产征税 税制构成要素税收要素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等 比例税率我国现行的税率分为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的等比关系 特点:该种税率不因征税对象数量多少而变化 如:交通运输营业税的税率是3% 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随征收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特点:征税数额越大,对应的税率就越高 如:个人所得税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特定:征税对象应该是价格固定,质量和规格标准较统一的产品 如:原盐税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A: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商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其中前转和后转是税负转嫁的两种基本方式。
负税转嫁的条件1.课税对象性质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商品的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时,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时,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大小课税范围宽的商品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营业额=数量*单价若价格上升导致数量急剧下降,经营者宁愿保证商品销量 我国是否存在税负转嫁问题(p177)所得课税资源课税财产课税行为课税国际税收的概念(定义,目的,本质)狭义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跨国财产各自行使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国际税收的目的: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际税收的产生:两大客观条件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税收活动的国际化国际税收的特点以国家税收为基础和前提凭借的是国际税收的准则惯例和国际税收协定反映国家之间的权益分配关系没有具体独立的税种,不是一种具体的课征形式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及其确立原则A:税收管辖权的概念-指主权国家拥有的自行决定征税权及其相应的管理权 理解:1.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表现3.税收管辖权是国家行使征税权力的依据4.税收管辖权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B:税收管辖权的确立原则属地(主义)原则属人(主义)原则C:两类税收管辖权的基本含义地域税收管辖权居民(或公民)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含义(计算题)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的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籍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形式。
减除方式单边方式双边方式多边方式通用的消除重复征税的方法有扣除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将本国纳税人在非居住国已经缴纳的所得税或一般财产税税款作为费用项目,允许在本国计算应纳税额时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扣除后的余额作为国内税收的税基 计算公式:应纳居住国所得税(居住国所得非居住国所得已纳非居住国所得)居住国税率A国一居民公司M,在某纳税年度内,取得总所得250万元,其中总公司来自居住国A国所得是150万元,分公司来自非居住国B国的所得是100万元 A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40%,B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0%,B国分公司享受20%的优惠税率 1:用扣除法计算该公司应向A国政府缴纳的税款 M公司在B国已纳税款:100*20%=20万元M公司在A国已纳税款:(150+100-20)*40%=92万元M公司承担的总税负:20+92=112万元低税法:指居住国政府通过对其居民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单独制定较低税率的方式来减轻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不能彻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免税法又称豁免法,指居住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对本国居民(公民)来源于或存在于国外的跨国收益、所得或一般财产价值放弃行使居民管辖权,免予征税,即居住国政府不再根据属人原则对本国居民(公民)已经缴纳过外国税收的境外收入再行课税。
全额免税法:应纳居住国所得税居住国所得居住国税率累进免税法:应纳居住国所得税全部所得居住国税率居住国所得/全部所得A国一居民公司M,在某纳税年度内,取得总所得250万元,其中总公司来自居住国A国所得是150万元,分公司来自非居住国B国的所得是100万元 A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40%,B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0%,B国分公司享受20%的优惠税率 1:用免税法计算该公司应向A国政府缴纳的税款 M公司在B国已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