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一至六年级概念和公式.doc
26页数学概念和公式一年级 1 + 2 = 3 【 ≈ 】 4 - 2 = 2(加数)(加号)(加数) (等号)(和) {(约等于号)} (被减数)(减号)(减数) (差)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二年级2 × 5 = 10 13 ÷ 4 = 3 …… 1(因数)(乘号)(因数) (积) (被除数)(除号)(除数) (商) (余数) 1、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例:8的4倍是多少,求4个8,“8×4=32” ;10是5的几倍,十分成5份,“10÷5=2”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4、读和写万以内的数:(1)从高位读(写)起,千位上是几就写(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写(读)几,{百},以此类推,到个位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3)哪一个数位上一颗算珠都没有,就在这一位上用“0”表示。
4、笔算几百几十几加几百几十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几百几十几减几百几十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5、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6、平移指一个物体在原地向左右前后移动,旋转指一个物体在原地顺时或逆时转动7、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1000;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10000三年级1、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验算方法:加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减数=被除数 被除数-减数=差 乘法: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差=除数 3、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4、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四个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长度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5、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7、1时=60分 1分=60秒 2 8:08、0乘任何数都得0。
× 3:0 9、当某一个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不用对齐0例: 8 4:0010、把某个物体平均分成x份,每份是它的x分之一,写作11、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12、分子相同,分母小,这个分数就大;分母相同,分子大,这个分数就大13、 2 ……….....分 子 北 ——…………分数线 ↑ 8 …………分 母 西← →东 14、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 15、通常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的图标) 南 16、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17、笔算乘法时,①数位一定要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用个(百、千…)位去乘,所得的积与个(百、千…)位对齐。
笔算除法时,①从最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就看第二位)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③每次除得的余数小于除数18、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注意: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乘0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19、总数÷份数=平均数20、平均数能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21、拳头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22、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腊:指腊月,是12月23、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24、公历年份是4的整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整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2000年才是闰年25、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叫24小时计时法26、像5.98、0.52、6.5这样的数叫小数 . ”叫小数点27、小数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28、总数-重复=原有 总数-原有=重复29、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四年级1、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表示占位。
2、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照个位去读,最后加上万字,没记末尾有几个0,都不读3、一(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4、大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左边第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看第二位,以此类推5、四舍五入: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大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省略到万级)例:121654≈120000万≈12万 1387400≈1390000≈139万 ↑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都舍去,变0 ↑大于5,向前进一,把它和右边的都舍去,变0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7、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8、像手电筒、汽车灯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9、直线和射线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10、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11、角通常用符号“∠”表示12、线的数量×(线的数量—1)÷2=角的数量 n×(n—1)÷213、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都是1度,记作1°1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15、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平角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360°16、画角的步骤:(65°)(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17、量角的步骤:(1)先使量角器的端点与要量的角的端点重合,0刻度和射线重合2)另一条射线指向量角器的哪一度,这个角就是几度射线不够长时可以延长)18、在每个时间单位里所行的路程叫速度每小时80千米可写成“80千米/时”)19、速度×时间=路程 v t=s 路程÷速度=时间 s÷t=v 路程÷时间=速度 s÷v=t2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x倍,积也扩大x倍 一个因数扩大x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x倍,积扩大x2倍 一个因数缩小x倍,另一个因数扩大x倍,积不变21、在同一个平面里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2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断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2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24、四边形包含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包含长方形,长方形包含正方形2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26、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画高要加上直角符号)(有无数条高)27、梯形平行的那一组直线分为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那一组叫做腰28、从梯形的上底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梯形的高有无数条高)29、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30、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倍,商缩小10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商扩大10倍 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扩大10倍 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10倍,商不变3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3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36、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或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求后两个数的和,再减a-b-c=a-(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求后两个数的积,再算a÷b÷c=a÷(b×c)3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38、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39、读小数时,整数部分不变,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0.58读作:零点五八40、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1、小数点向右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42、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 高级单位×进率=低级单位43、排大小:①改统一单位②标号③抄原数44、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例:0.984≈0.98 0.984≈1.0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求近似数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