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桂阳景观特色20171226.doc
19页六、桂阳景观特色1. 四十八井不出城桂阳古城,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开阔田野,没有大河穿城流淌却因地 下矿产资源丰富而名扬全国洁净、甘冽的山泉世世代代川流不息,千百年来, 养育这座城池的人们走向辉煌秦汉时期采矿冶炼业形成,为这山野之乡拓展了一条康庄大道东晋建武 年间建立平阳都及平阳县后,更是生产发展,人丁辐辏,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幅增 量,然面两千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水荒何也?这就要感上苍为这方宝地恩赐这 得天独厚的地下琼浆玉液打扮这方城镇“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创造了一个 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的幽雅环境清代《桂阳直求州)称赞桂阳山城“拥有四十八井不出城”的美誉其实, 又何止四十八井呢?只要掘地 3 尺,就有清泉润世据传,城区有108口老井,这 也不为过,仅城西何家湾39巷,就有井口38 眼在日夜欢歌笑语东门有兴贤堂 等 4 口井 ;西有蒙泉井何老爷井, 高码头井等; 南有蔡伦井、盐行街三眼井、能 仁寺井,南门口井,李家湾井、牛巷口井、百花村井、城隍庙井等;北有龙潭水、 五云观井,帅家井、牌坊街井、五眼井等;中有衙署井等这些水井都是水质优 良甘美,而且很多井眼还流传一些动人的传说、故事因此,古人把桂阳山城誉 为“泉城”,那是当之无愧的。
及至今日,有些井泉,还在为山城的生产、生活大 放新歌蒙泉井,城西有座峻拔的芙蓉峰,峰东麓有一口井名“蒙泉”,又名万军泉, 俗称八角井,在赵子龙酒厂内《辞海》中“蒙汜”条指出:“古代神话认为是 极西日没的地方蒙汜,水涯也,言日出东方汤谷之中,暮入西极蒙水之涯也蒙 俗”条说:“西方日入之处桂阳山城蒙泉,在城西芙蓉峰下,正是“蒙水之 涯”,所以称“蒙泉”蒙泉井称“万军泉”,传说出自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三国赵子龙计取桂 阳的故事赵子龙赶跑原桂阳郡守赵范以后,领桂阳太守三年在此期间,今桂 阳地域瑶民作乱凶猛,赵子龙奉命“巡镇山瑶”诸葛亮交付赵子龙一只锦囊, 以作应急之用子龙便领兵驻守桂阳芙蓉峰,此时,时已入冬,天气非常干燥,官 兵饮水发生困难,军心浮动他便取出锦囊求计解困他把八卦图摊在地上,反 复察看,未得其诀窍,心内分外焦急,认为八卦图无用,便提长矛往八卦图上戳,没 料到地下突然冒出清泉,赵子龙大喜,便令士兵按八卦图掘井,解决了全军水荒之 急,所以便把此井叫“万军泉”因井形制八角,后来人们又把此井称为“八角 井”《方舆胜览》有载:“芙蓉峰下有蒙泉,泉甘冽,在石罅中涌出因此,井 水非常洁净。
据《桂阳州志》载:“蒙泉水质,烹茶无垢,煮酒醇香据世代以 来传说,蒙泉水比其他井的水每担重4 斤城内居民汲饮、酿酒,宁可舍近求远, 不辞劳苦,也要用蒙泉烧煮所以蒙泉乳汁,自古以来视为神圣为了保护和观 赏这口圣井,早在唐代调露元年(679),井旁修建了凉亭接连还建了赵侯祠、护 英柯、报恩寺、蒙泉书院、芙蓉书舍这些古建筑,曾先后使蒙泉风光闪亮一 时南宋绍熙壬子年(1192),鄱阳大书法家张垓来游览,专为该处书刻“蒙泉” 石碑一块,高 2.13米,宽 1.02米,每字长 1米、宽0.8米,碑右刻有“绍熙壬子 鄱阳张垓书”,左有两行小字,字迹不明,蒙泉给蓉城增添了诸多神韵和风采古 代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井边展现一片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的迷人风景,故以“西寺 蒙泉”列为桂阳城区八景之一清光绪十三年(1887),蒙泉亭倾纪,井台填没时任桂阳知州陈国仲雇石匠 把井砌成八角井并按原貌把塌亭重建一新光绪十五年(1889),督学使者张预 来桂阳主考,游观蒙泉时,挥笔为凉亭石柱书刻对联,其联长1.77 米,宽 0.3 米, 铭曰:“此来柱笏看山孤负平生能著屐;为客飞符调水偷闲试院且煎茶”其 识刻于联两旁:“桂阳多好山,使者不能游也。
城西芙蓉峰下赵侯庙,有泉甚清 冽,试院茗饮则取汲焉庙废久,今州刺史宜都陈国仲新之,招浙僧昌福司香火, 丹徒茅君尝谒侯庙,僧乃以乞余书余以僧同乡人也,为缀二十六字贻之光绪 壬辰五月既望,钱塘张预书识”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利用蒙泉水质优冽,组建 了“桂阳酒厂”,其产品酒味香浓,远销省内外2002 年 , 蒙泉亭遭暴风雨击倒时任桂阳县长吴章钧批款按原貌重修,并在 井口安装水管分水至下游新砌井口储用,将原井、亭、碑用围墙圈好,以保护 井、碑、亭不受损毁今蒙泉井、亭、碑是县城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文化遗 迹2006 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潭水在山城北端,荆山南麓古时龙潭水广有五六十亩,深得叫人胆战心 惊这是山城四十八井中水势最广、最深的井潭明代以前,龙潭水可驾舟行 船史书记载:“潭下时有龙鸣”为了征服恶龙作威,在潭边建造了禹王庙 后来,大概是由于草木淤积,慢慢使潭水“中沮洳陷牛马”但由于水源丰富,仍 然日夜汹涌,形成一条溪水,宽约二丈,水流量丰富清澈,穿城面向南流入湖屯 水从明洪武初年起,为了祭奠我国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龙潭水势宽广, 每年端午节在龙潭水上举行赛龙舟游艺活动。
城内城外,万众云集,划龙船、舞 龙灯、摆故事台、唱花灯,场面热闹震天,使湘楚文化在龙潭演绎传承不幸的 是明万历十五年(1587)端午节在龙潭开展活动,水上划船翻没水中,演员淹死不 少,岸边观光群众,由于惊慌失措,秩序混乱,相互拥挤践踏,又死伤多人自此, 州府下令,龙潭不再开展赛龙舟活动,改为在城内大街上表演划早船、纸马推 推、唱对子调、摆故事台踩高脚马、击鼓敲锣吹喇叭、鸣放鞭炮,以示纪念屈 原这些优秀历史文化活动,久久演绎不止清康照初年,土寇刘伯通侵袭桂阳城州城守将田勇,率兵与之交战,把刘伯 通赶出城外田勇奋勇追击,在他坐骑穿越龙潭水时,不幸陷入龙潭污泥之中,不 能自拔,田勇只得徒手退上南岸但因刘伯通炮火猛烈,战马被炸死田勇换上 骑坐装束,再度追刘,刘伯通惧怕,只得领队逃窜田勇收阵回营,埋葬坐骑,以 示彰显战马高功并在马陵前建一墓亭,取名“悼驶亭”也叫“悼马亭”马陵 和悼驶亭直到民国年间消失,但这段传闻,直至现代还在山城人民心口流传五云观井,龙潭水南流百余米,是五云观井这口井在全城四十八井中,是 第二眼好水五云观井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古时,这处井水也同龙潭水那样, “水下常闻龙鸣”。
每当晴日,水气蒸腾,在朝阳照射下,时常形成美丽的五彩祥 云飘飞在上空,人们把这番景象视为神奇祯祥的五色云彩神耀光环五代时期, 云南一位汉明将军镇守桂阳监,为该处做过很多行善积德的好事,深受桂阳民众 崇敬,常焚香点烛祷告苍天,祝愿汉明将军在天之灵史料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 二年(1009),由“恩府刘叔明施地建殿”,道人刘景生主持,雕塑真武像和左右两 边各一个玉女殿堂建成称为“五云观”,并在观前掘井,称作五云观井工程 竣工后,来此为真武神像和五云观井敬奉的信士如潮如涌《桂阳州志》载:明 万历年间,州人何蒙泉自泸州知州卸任回乡后,“出俸余重修五云观,塑工涂镗, 重塑真武神灵及左右玉女像”何蒙泉掌做道观主人,并写诗以庆诗曰:卸却尘罗上五云,焚香且叩太阴君 青霞道士传丹诀,绿髻仙童问秘文 壇草翠迎琼佩委, 宫花影喝玉萧闻 醉呼黄鹤欲归去, 笑指壶中日未曛自此,五云观井日夜清泉滔滔,养育山城人们舒心惬意地欢度韶华至今,甘泉 滔滔,日夜不息蔡伦井,最为古老的要算“蔡伦井”东汉时期,蔡伦在朝为官宦时,飞信 与住今桂阳城南的家人给他打造一座坟墓,以备死后魂归故里家人奉令挖掘墓 坑后,水势汹涌,不宜为墓葬,便将井改建成造纸池用,并在井边打凿了造纸抖浆 用的石盆。
后人把这口造纸池称“蔡伦井”唐朝宰相褚遂良为蔡伦井题写了 “蔡伦井牌坊”额两千年来,蔡伦井水势浩荡,水质清美,为山城人们作出了千 古贡献然而近年来,水井悲切地粘竭,污土秽物塞满井坑在修建蔡伦南路时, 准备填平为路感谢县党政领导认为这处古文化不能毁灭,便保留原貌重新修 整如今,蔡伦井日夜清泉滔滔不仅供城南区居民用水,还在周围新建花园、 体闲亭,建竖了蔡伦塑像如今文化气息非常浓厚,成了保护城南环境一处优美 的休闲场所,为桂阳城区增添了一幅美丽画屏还有城南盐行街的三眼井、原粮食局东侧的城隍庙井,也还在不辞辛苦日夜 涌泉不休,为城南区的环境保护和弥补城南居民用水,作出无私的奉献在四十八井中,还有口已被建房毁为平地的文化底蕴丰厚的“雾泉”想在这 里题一笔,那就是“能仁寺井”龙潭水流经南塔岭,这里在隋朝肖铣臵平阳县不久,就在南塔岭南面山麓建了一座小寺唐代,小寺扩建为崇福寺,宋初为皇帝避讳改为“承天寺”,明代宜 德九年(1434)赐号金轮这座寺院门前有一口井,一年四季浓雾缭绕,喷向高空, 形成雾珠,如烟如雨洒落地上在阳光照射下如彩霞飞舞人们认为是神灵显圣, 焚香礼拜者,观景逍遥者,络绎不绝清代《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凡州官习礼, 多假此寺。
外地官员来桂阳上任,必先赴文庙及该寺祈祷立誓,求其官运亨 通故称此寺为“能仁寺”因为能仁寺庄严肃穆,寺前山泉吐彩喷霞,加上寺 前那片平阔的稻田禾香,凑成一幅色彩娇艳的画卷,实在迷人因此,文人把此处 风景唤作“能仁烟雨”,誉为桂阳山城八景之一遗憾的是,就在几年前,这处美 景也已化为乌有养育桂阳山城几千年的四十八井 ,而今有的因为采矿井水下沉而干枯 ,有的 因为大搞城市建设没有很好保护这些远古留下的古文化被填没了桂阳县各项 事业在飞速发展,住城人口大幅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已迫在眉睫 1984 年以 来引来肖家山水库、方元水库之水,使人们还能安居乐业但对山城几千年来那 洁净的山泉 ,塑造的幽雅润泽的美好自然环境 ,山城人民实在是难以忘怀希望 今后在城中搞建设时,再不要毁弃那些可爱山泉,能够恢复的最好想法恢复2. 蓉城八景之仰高夜月仰高夜月又称高亭仰月,景点今不复存,其景点在城北龙潭之后,荆山之上 荆山是荆楚的“荆”,现在被人此传为“金山”据《桂阳直隶州志》载:“州 北二里为高仰亭,旁有古松,虬干龙鳞,殆数百年物,俗称六朝松,旧志以高亭夜月 为州名胜道左为接官亭,咸丰中毁于寇六朝松可能是南朝吴均《赠王桂 阳》笔下“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的松树。
仰高本义是仰慕高尚的德行语出《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汉班昭《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宋曾巩《与定 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 谊仰高亭在很多地方都有宋代诗人曾几就有《湖州张公济仰高亭》的诗 “苕溪霅溪磨青铜,南山北山无数峰不知当用几钱买,罗列乃在君窗中集云 峰顶风霜饱,黄蘗洲前水石清不入贡包供玉食,只应山泽擅高名属官属私臵 莫问,但办一榻眠清风烟波钓徒定乃祖,傥有渔舟吾请从由此推断,宋代一 些地方就开始以“仰高”给亭子命名了桂阳仰高亭建于何时已经不可考当时的知州冯文灿,善风水,他到桂阳上 任后,看了看桂阳风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随从问他什么事不高兴他说桂阳城 背面地势较低,有罡风射城,不利罡风是道家称天空极高处的风,现在有时用来 指强烈的风,也就是北风按今天的科学分析,就是北面太低,当北风不利于居 住于是在此处修了一座亭子,这就是仰高亭《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冯文灿,山阴人,字桂山,道光中进即用江西知县, 历署州县,为乡试同考官,以平易见称,咸丰间移调桂阳任知州冯文灿还是桂 阳昆曲祖师爷,他擅长吹笛,且生旦净丑唱腔都在行。
黎园子弟蒋寿钓曾拜其为 师,学习了《闻铃》、《哭相》等昆戏冯文灿在桂阳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深受 同僚及百姓拥戴,死后“州人恤其子女”其实仰高亭在冯文灿之前就有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桂阳知州董之辅就 写有《仰高夜月》:一片清秋月,空亭径欲迷声苔阶北,竹影石栏西双塔云中 瘦,千峰山外低谁家夜吹笛,风调隔前溪州人李人龙也作了《高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