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束流矫正电磁技术探究.doc
7页用于束流矫正电磁技术探究【摘要】在通用的离子束流输运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导向 磁铁来矫正束流的运动方向,但是常用的导向磁铁只能够矫 正一个方向,而束流方向的矫正都是需要两个方向同时矫 正,这就需要两台导向磁铁[1,2]为了节省费用和管道空 间,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xy导向磁铁,该磁铁能够采用 一个铁芯实现两个方向的矫正本文给出了这种磁铁的设计 过程及磁场强度关键词】导向磁铁;磁场;线圈1.引言导向磁铁是束流调试的必备元件,为了节省费用,减小 束流线的空间,缩短束流线的尺寸,我们在原有单向矫正束 流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单磁铁双向扫描的导向磁铁通过 两个方向的磁场耦合,可以对束流进行精确地矫正2•导向磁铁磁场计算假设导向磁铁需要偏移的了离子为质子,导向磁铁与下 一个元件之间的距离为L,导向磁铁需要矫正的距离为X或 Y,如图1所示图1导向磁铁扫描示意图Fig. 1 Sketch map of the x~y steering magnet scanner根据磁刚度公式:[3](1)可以计算出质子在导向磁铁中的偏转半径:(2)其中:W为离子能量(动能),W0为离子静止能量,对于质子,W0二938. 26MeV, B 的单位为 Gausso导向磁铁磁辄长度i为80mm,扫描磁铁的扫描范围X或Y,由9 ^tgO=X/L或Y/L(L为扫描长度),可以计算出扫描角度。
再由,可以得到值P,再由公式(2)计算可得所需的磁场强度根据我们实际的需求,在X方向需要偏移土20mm, Y方向需要偏移土40mm,可以计算得到:偏转半径:当质子能量分别为25keV. 30keV. 35keV时,对应的磁 场强度如表1所示表1磁场强度E (keV) 25 30 35B(Gs) Bx 41. 7 50 58. 3By 83. 3 100 116. 7根据最大能量,XY导向磁铁所需的最大调节磁场为116. 7Gso3. 导向磁铁结构在导向磁铁的设计过程中,磁辄是一个正规的同心柱,其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该磁辄是由低碳钢加工而成的环性磁辄,在磁辄上面绕有两对线包,内层为左右一对线包,外层为上下一对线包,在环的中心形成互相正交的 两个方向的磁场,改变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变这个合成磁场 的大小方向,即可用来校正束流的中心轨道如图2该导向磁铁是采用ANSYS[4]计算得到的磁场分布,其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显示出了左右一对线包的磁场分布情况,另外一对线包和图示相同也是180度对称,相对图示中的一 对线包旋转90度叠加在一起的这四个线包形成两个正交 磁场,通过调节两个方向磁场强度,从而形成对束流运动起360度的导向作用的磁场。
励磁线采用直径为1. 5mm的漆包线绕制,每个线包的安匝数为1500,电流为2. 5A,电压约为2. 3V,目前该导向磁铁的供电电源是两台30V/5A稳流 电源在最大电流时,测得磁场强度如图4所示,图中以导 向磁铁中心为中心点,沿着半径方向测量磁场强度从图中 可以看出,半径为5mm处磁场强度大约为16OGs,半径为30mm 处得磁场约为12OGs,可以矫正束流最大偏移图2导向磁铁磁馳模型图3圆形导向磁铁磁场分布Fig .3 Circular steering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图4径向磁场强度4. 磁场测量根据以上设计,完成了导向磁铁的绕制,如图5所示 在实际绕制过程中,为了防止导向磁铁过热而破坏导线的绝 缘漆,在每层导线之间增加了绝缘层,从而导致绕制导线厚 度增加由于空间有限,在导线厚度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了导 线匝数,为此需要测量磁场强度如图5磁场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方向 都小于理论设计值,这是由于导线匝数小于理论值的结果 而y方向的磁场小于x方向,这是因为y方向是外圈,它的 绕线匝数比x方向的内圈匝数少40匝,从而导致磁场比较 小。
图5导向磁铁实物图Fig. 5 Picture of the x-ysteering magnet图6磁场测量结果5. 结论文章给出了导向磁铁设计、绕制、检测的全过程,并通 过磁场测量结果与理论设计结果的比较,由于实际工程原因 磁场略低于理论值,但仍在实用范围之内目前该磁铁已经 安装在束流线上,使用状态良好由于该磁铁采用漆包线绕 制,仅在最外层增加一层玻璃丝带来保护线圈外部漆的脱 落,所以这种磁铁的通气性好,可以在高真空内部使用另 外,在大气中可采用同样的方式来绕制、使用这种磁铁若 是其磁场强度较高时,需要采用内水冷的导线代替漆包线参考文献[1] D. George,M. Negrazus. The proscan beam line double steering magnet[J]. PSI-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2003,6:107-108.[2] M.P. Dehnel eta1. A Compact Cost一Effective Beamline for a PET Cyclotron[J],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2007,261 (1-2):809-812.[3] 桂伟燮,荷电粒子加速器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4.Gui WeiXi,Charge Particle Accelerators Theory,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4.[4] ANSYS Inc,Guide to ANSYS User Programable Features SAS IP[M]. Inc,1998.作者简介:孙世菊(1978—),女,山东烟台人,北京 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研 究。












